元件位移
发布时间:2014/5/11 18:56:32 访问次数:682
固化后元件产生位移,SF803G严重时造成开路。其原因是胶量太小,贴片胶初黏力低,点股后PCB放置时间太长,造成贴装时元件发生位移。另外胶量太多,也会引起元件位移。
首先应检查胶点是否有不均匀现象,再调整贴片机的工作状态,使贴片高度更合适。同时,可更换贴片胶,并在工艺文件中规定,点胶后PCB的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4h。
固化、波峰焊后元件掉片
焊后元件掉片主要原因:固化温度低;胶量不够;元件或PCB有污染也会引起掉片。
重新测试PCB的固化曲线,特别注意固化温度,调整固化曲线。光固化时,应观察光固化灯是否老化,灯管是否发黑;胶点直径和高度需要检查;还应检查元件或PCB是否有污染。
固化后元件引脚上浮/产生位移
固化后元件引脚浮起,波峰焊后焊料会进入焊盘,严重时会出现短路和开路。主要原因是贴片胶量过多,贴片时元件偏移。
解决办法是调整点胶工艺参数,控制点胶量,调整贴片工艺参数,使贴装元件不偏移。
思 考题
1.简述施加贴片胶的技术要求。
2.请对0805、0603元件印刷贴片胶进行模板厚度与开口设计,将设计参数填入表中。
0805、0603印刷贴片胶金属模板圆形开口设计表
3.按照分配泵的不同,压力注射法可分为哪4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4.以0805元件为例,已知焊盘间距为0.8mm,请计算:(1)胶点最大直径;(2)胶点与元件底部最小接触直径;(3)针嘴的内径。
5.如何正确设置胶点高度?如何通过压力、时间、止动高度及Z釉回程高度控制胶点高度?
6.已固化和已焊接好的缺陷还能返修吗?如何返修?
7.简述点胶工艺中常见的缺陷与解决方法。分析拉丝/拖尾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固化后元件产生位移,SF803G严重时造成开路。其原因是胶量太小,贴片胶初黏力低,点股后PCB放置时间太长,造成贴装时元件发生位移。另外胶量太多,也会引起元件位移。
首先应检查胶点是否有不均匀现象,再调整贴片机的工作状态,使贴片高度更合适。同时,可更换贴片胶,并在工艺文件中规定,点胶后PCB的放置时间一般不超过4h。
固化、波峰焊后元件掉片
焊后元件掉片主要原因:固化温度低;胶量不够;元件或PCB有污染也会引起掉片。
重新测试PCB的固化曲线,特别注意固化温度,调整固化曲线。光固化时,应观察光固化灯是否老化,灯管是否发黑;胶点直径和高度需要检查;还应检查元件或PCB是否有污染。
固化后元件引脚上浮/产生位移
固化后元件引脚浮起,波峰焊后焊料会进入焊盘,严重时会出现短路和开路。主要原因是贴片胶量过多,贴片时元件偏移。
解决办法是调整点胶工艺参数,控制点胶量,调整贴片工艺参数,使贴装元件不偏移。
思 考题
1.简述施加贴片胶的技术要求。
2.请对0805、0603元件印刷贴片胶进行模板厚度与开口设计,将设计参数填入表中。
0805、0603印刷贴片胶金属模板圆形开口设计表
3.按照分配泵的不同,压力注射法可分为哪4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
4.以0805元件为例,已知焊盘间距为0.8mm,请计算:(1)胶点最大直径;(2)胶点与元件底部最小接触直径;(3)针嘴的内径。
5.如何正确设置胶点高度?如何通过压力、时间、止动高度及Z釉回程高度控制胶点高度?
6.已固化和已焊接好的缺陷还能返修吗?如何返修?
7.简述点胶工艺中常见的缺陷与解决方法。分析拉丝/拖尾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措施。
上一篇:点胶中常见的缺陷与解决方法
上一篇:自动贴装机贴片通用工艺
热门点击
- RP1在电路中起分压作用
- PCB的元器件贴装位置有偏移,可用以下两种方
- 三极管的极限参数有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 Sn-Ag-Cu三元合金
- 人体模型
- 电感性负载
- PCB定位孔和夹持边的设置
- 分支电路
- 电感为不同值时的插入损耗
- 由555时基电路组成的开关电源
推荐技术资料
- DS2202型示波器试用
- 说起数字示波器,普源算是国内的老牌子了,FQP8N6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