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家用电器

元器件最小间距设计

发布时间:2014/5/7 21:23:07 访问次数:1665

   元器件最小间距的设计,V4NCST7AR1除保证焊盘间不易短接的安全间距外,还应考虑元件的可维护性。

   1.与元器件间距相关的因素

   ①元器件外形尺寸的公差,元器件释放的热量。

   ②贴片机的转动精度和定位精度。

   ③布线设计所需空间,已知使用层数。

   ④焊接工艺性和焊点肉眼可测试性。

   ⑤自动插件机所需间隙。

   ⑥测试夹具的使用。

   ⑦组装和返修的通道。

   2.-般组装密度的表面贴装元器件之间的最小间距

   一般组装密度的表面贴装元器件之间的最小间距如图5-76所示。

   ①片状元件之间,SOT之间,SOIC与片状元件之间为1.25mm。

   ②SOIC之间,SOIC与QFP之间为2mm。

   ③PLCC与片状元件、SOIC、QFP之间为2.5 mm。

   ④PLCC之间为4mm。

   ⑤设计PLCC插座时应注意留出PLCC插座体的尺寸(PLCC的引脚在插座体的/芪部内侧)。

       

    图5-76一般组装密度SMC/SMD之间最小间距示意图(单位:mm)

    3.SMC/SMD与通孔元器佯之间的最小间距

   混合组装时,SMC/SMD与通孔元件之间的最小间距是根据通孔元件的封装尺寸来确定的。主要考虑封装体的形状和元件体高度,插装元件和片状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般为1.27mm以上。

   元器件最小间距的设计,V4NCST7AR1除保证焊盘间不易短接的安全间距外,还应考虑元件的可维护性。

   1.与元器件间距相关的因素

   ①元器件外形尺寸的公差,元器件释放的热量。

   ②贴片机的转动精度和定位精度。

   ③布线设计所需空间,已知使用层数。

   ④焊接工艺性和焊点肉眼可测试性。

   ⑤自动插件机所需间隙。

   ⑥测试夹具的使用。

   ⑦组装和返修的通道。

   2.-般组装密度的表面贴装元器件之间的最小间距

   一般组装密度的表面贴装元器件之间的最小间距如图5-76所示。

   ①片状元件之间,SOT之间,SOIC与片状元件之间为1.25mm。

   ②SOIC之间,SOIC与QFP之间为2mm。

   ③PLCC与片状元件、SOIC、QFP之间为2.5 mm。

   ④PLCC之间为4mm。

   ⑤设计PLCC插座时应注意留出PLCC插座体的尺寸(PLCC的引脚在插座体的/芪部内侧)。

       

    图5-76一般组装密度SMC/SMD之间最小间距示意图(单位:mm)

    3.SMC/SMD与通孔元器佯之间的最小间距

   混合组装时,SMC/SMD与通孔元件之间的最小间距是根据通孔元件的封装尺寸来确定的。主要考虑封装体的形状和元件体高度,插装元件和片状元件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般为1.27mm以上。

相关技术资料
5-7元器件最小间距设计
相关IC型号
V4NCST7AR1
暂无最新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PCB布线要点
    整机电路图见图4。将电路画好、检查无误之后就开始进行电...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