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振系统模块化设计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12/10/24 19:44:11 访问次数:754
隔振缓冲系统是用来减弱TA1670或避免强烈的振动冲击环境对电子设备造成有害影响的技术措施。首先对电子装备内部薄弱环节进行加固设计,再辅之以隔振缓冲系统是目前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经济可靠的设计方法。
隔振系统模块化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隔振缓冲系统效果的前提下,提高隔振系统和隔振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和成套匹配等技术水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动态特性规范化
模块化隔振系统的主要动态特性指标有:
①隔振传递率仇在三轴向的共振传递率小,最好具有无谐振峰特性。弹簧特性应为线性,否则会引起非线性亚谐、起谐共振,降低隔振系统的稳定性。
②耦联振动小,最好具有解耦特性,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③在规定的振动冲击条件下,隔振系统应具有隔振与缓冲两种功能.其动态特性应向理论动态特性逼近(见图5-3)。图5-3中,[L]_硝X],[XI]是隔振时许用位移,[X2]是隔振器或隔振系统的最大位移。由图5-3所示曲线可知,当冲击激励传递给电子设备的动能大于曲线中Fm时,系统无法缓冲。故在制定标准时应给隔振器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吸收冲击能量。(曲线的理论基础详见参考文献[1]、[5]。)
在颠振、冲击、激励下,隔振缓冲系统输出的加速度应小于外激励加速度,并且还必须小于设备的许用加速度。因此,GJB 510-1988《无谐振峰隔振器总规范》规定,无谐振峰隔振器的动态特性指标必须满足:
隔振传递率 NV≤1.5;
功能冲击传递率 Nsh <0.8;
平均碰撞传递率 NBA≤0.8。
隔振缓冲系统是用来减弱TA1670或避免强烈的振动冲击环境对电子设备造成有害影响的技术措施。首先对电子装备内部薄弱环节进行加固设计,再辅之以隔振缓冲系统是目前工程中应用较为普遍的、经济可靠的设计方法。
隔振系统模块化设计的目的,是在保证隔振缓冲系统效果的前提下,提高隔振系统和隔振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列化和成套匹配等技术水平。其基本要求如下。
1.动态特性规范化
模块化隔振系统的主要动态特性指标有:
①隔振传递率仇在三轴向的共振传递率小,最好具有无谐振峰特性。弹簧特性应为线性,否则会引起非线性亚谐、起谐共振,降低隔振系统的稳定性。
②耦联振动小,最好具有解耦特性,从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③在规定的振动冲击条件下,隔振系统应具有隔振与缓冲两种功能.其动态特性应向理论动态特性逼近(见图5-3)。图5-3中,[L]_硝X],[XI]是隔振时许用位移,[X2]是隔振器或隔振系统的最大位移。由图5-3所示曲线可知,当冲击激励传递给电子设备的动能大于曲线中Fm时,系统无法缓冲。故在制定标准时应给隔振器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吸收冲击能量。(曲线的理论基础详见参考文献[1]、[5]。)
在颠振、冲击、激励下,隔振缓冲系统输出的加速度应小于外激励加速度,并且还必须小于设备的许用加速度。因此,GJB 510-1988《无谐振峰隔振器总规范》规定,无谐振峰隔振器的动态特性指标必须满足:
隔振传递率 NV≤1.5;
功能冲击传递率 Nsh <0.8;
平均碰撞传递率 NBA≤0.8。
上一篇:标准传递率曲线
上一篇:隔振器安装方式标准化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