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发布时间:2017/5/30 12:39:57 访问次数:2760
早期的平面双极型集成电路主要采用反偏pn结隔离的标准埋层双极型晶体管,收集区扩 P082ABD8散隔离双极型晶体管,以及三重扩散层双极型晶体管。如图12-22所示为双极型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22 双极型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在这三种电路中最为常用的是标准埋层双极型电路。标准埋层双极型电路的衬底通常采用轻掺杂的p型硅,掺杂浓度一般在10:atoms∷cm3数量级。掺杂浓度低,可减小收集结的结电容,并提高收集结的击穿电压。但掺杂浓度过低会在后续工艺中使埋层下推过多。过去为了减少外延层的缺陷,通常选用偏离2°~5°的(111)晶向。但是目前为了和CMOS工艺兼容,都选用了标准的(100)晶向。其工艺流程(如图1223所示)如下。
早期的平面双极型集成电路主要采用反偏pn结隔离的标准埋层双极型晶体管,收集区扩 P082ABD8散隔离双极型晶体管,以及三重扩散层双极型晶体管。如图12-22所示为双极型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22 双极型集成电路中晶体管的结构示意图
在这三种电路中最为常用的是标准埋层双极型电路。标准埋层双极型电路的衬底通常采用轻掺杂的p型硅,掺杂浓度一般在10:atoms∷cm3数量级。掺杂浓度低,可减小收集结的结电容,并提高收集结的击穿电压。但掺杂浓度过低会在后续工艺中使埋层下推过多。过去为了减少外延层的缺陷,通常选用偏离2°~5°的(111)晶向。但是目前为了和CMOS工艺兼容,都选用了标准的(100)晶向。其工艺流程(如图1223所示)如下。
热门点击
- 菲克(Fick)第一扩散定律
- 界面陷阱电荷
- 氮化硅无论是晶格常数还是热膨胀系数与硅的失配
- 离子注入与热扩散比较及掺杂新技术
- 磷扩散
- 固溶体主要可分为两类
- 晶面通过一系列称为米勒指数的三个数字组合来表
- 二氧化硅薄膜的结构缺陷主要是氧化层错
- 双极型集成电路工艺流程
- 扩散和离子注入掺磷多晶硅的电阻率曲线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