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定律相新晶圆制造商业
发布时间:2015/11/11 19:36:25 访问次数:565
半导体产业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提供商用产品。那时的生产线仅比实验室的数量多一点,S29GL128P90TFIR10而工人也大多是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在1965年英特尔( Intel)公司的戈登·摩尔( Gordon Moore)发表了他的观察报告:晶体管密度每18到24个月翻一番。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这个观察报告不仅预测产业的未来而且变产业的指南。它还划分了驱动产业成长的产业周期。
摩尔定律的综合实现是导致更佳的性能和成本降低的特征尺寸减小(按比例),并且导致性能下一次提升的依次是增长市场和吸引投资(见图15.1)。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场所也变成拥有高度专业化的设备和熟练生产工人的净化间。一片2000~ 3000平方英尺的制造区域的造价可达200~ 300万美元。
图15.1 摩尔定律驱动半导体商业周期
VLSI/ULSI集成电路时代所见到的晶圆直径增长到200 mm,一个晶圆的尺寸太大且太贵重无法进行手动操作。因此,产业转向自动化,具有1级的净化间,以及更专业的自动设备和工艺控制系统。到了21世纪初,业界开始提供大型的微处理器和将整个系统结合在一个芯片上( SoC)。随着晶圆制造设施的成本上升到80—100亿美元,产业变成以大公司为主导。考虑到驱动生产工艺的诸多因素,这样的成本并不算太惊人j3。
半导体产业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提供商用产品。那时的生产线仅比实验室的数量多一点,S29GL128P90TFIR10而工人也大多是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在1965年英特尔( Intel)公司的戈登·摩尔( Gordon Moore)发表了他的观察报告:晶体管密度每18到24个月翻一番。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摩尔定律,这个观察报告不仅预测产业的未来而且变产业的指南。它还划分了驱动产业成长的产业周期。
摩尔定律的综合实现是导致更佳的性能和成本降低的特征尺寸减小(按比例),并且导致性能下一次提升的依次是增长市场和吸引投资(见图15.1)。
到了20世纪70年代,生产的场所也变成拥有高度专业化的设备和熟练生产工人的净化间。一片2000~ 3000平方英尺的制造区域的造价可达200~ 300万美元。
图15.1 摩尔定律驱动半导体商业周期
VLSI/ULSI集成电路时代所见到的晶圆直径增长到200 mm,一个晶圆的尺寸太大且太贵重无法进行手动操作。因此,产业转向自动化,具有1级的净化间,以及更专业的自动设备和工艺控制系统。到了21世纪初,业界开始提供大型的微处理器和将整个系统结合在一个芯片上( SoC)。随着晶圆制造设施的成本上升到80—100亿美元,产业变成以大公司为主导。考虑到驱动生产工艺的诸多因素,这样的成本并不算太惊人j3。
上一篇:晶圆制造中的商业因素
上一篇:晶圆制造的成本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