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系统结构的选项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智能卡的电子支付系统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构建方法,为了经济起见,经常立是于已有的系统,其中的绝大部分是基于磁卡。然而,没有一个对于所有支付系统适用的简单的基本模型,因为需求的变化太宽了。因此,我...[全文]
- 硬件支持的数据传输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在智能卡和外部世界之间仅有的通信是通过一个双向串行接口进行的。到目前为止,通过这个接口的数据接收和发送一直专门由操作系统软件来控制,而不需要任何硬件支持。这使得软件非常复杂,也增加了软件错误...[全文]
- 智能卡的内部时钟倍增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对智能卡的处理能力的要求在稳定地增加,在加密算法的领域中尤其强烈。为了满足这些要求,一种可能性是直接使用更高的时钟频率供给专门的微控制器。处理的能力随时钟频率线性增大,倍增的时钟频率就使处理...[全文]
- 智能卡数据传输协议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当智能卡送出atr和可能发生的pts后,它等待着从终端来的第1条命令,后继的处理永远相应于主从原则,终端为主而卡为从。具体而言,终端发送命令给卡,而后者执行它随后并回送——应答,这种命令和响...[全文]
- 硬件支持的存储器管理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对于最新的智能卡操作系统,可以把可执行的机器代码下载到卡里①。这种操作可以用专门指令来调用,如执行一项只有卡发行商才知道的加密功能。当然,一旦可执行程序被下载到卡里,原则上就不能阻止它从存储...[全文]
- 智能卡数据传输协议同步数据传输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同步数据传输未被以微控制器为基础的智能卡所采用,因为它们只和终端做异步通信。然而,它是存储卡 的标准方法。例如,它们作为电话卡的预付费的电子钱包用量十分巨大,广泛的应用证明对同步数据传输予 ...[全文]
- 智能卡的芯片硬件扩展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芯片硬件需要扩展的话,对制造商来说就意味着在开发时间和工作方面要有相当的开销。要实现用户专用的硬件只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现存芯片系列的基础上在硅片里构造出来,或构造成双芯片系...[全文]
- 智能卡数据传输协议I2C总线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由于串行时钟同步数据传输是不复杂而通用的,它们就被用的比较频繁。使用i2c(inte-integrated circuit)总线的元件首先由philips开发,从1990年就可以使用了。这个...[全文]
- 智能卡数据传输T=0传输协议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这个传输协议在智能卡发展之初首先用于法国,它也是第1个智能卡协议的国际标准。它开创于智能卡技术 的早期,因而它的设计使用了最少量的存储器并具有简单性。这项协议被在世界范围内用于gsm卡,并在...[全文]
- 接触卡与其他卡之间的差异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智能卡与其他卡之间的主要差异就是嵌入了微控制器。由于触点被用于电源和数据传输,就需要电气连接,包含了6个或8个镀金触点电极,它们可在标准的智能卡上看得见。这些触点电极相对于卡体的位置和它们的...[全文]
- 非接触卡与其他卡之间的差异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非接触智能卡和卡终端之间在短距离范围内传送电能和数据,而不需要有任何电气连接。在此,我们只是关注非接触卡的工作原理。由于非接触卡的技术并不是新的,它们作为成熟的知识在射频识别reid(rad...[全文]
- 智能卡的电感耦合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电感耦合是目前使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它既可以传送电能,也可以传送数据。由于不同的要求和外部的限制(如无线电许可条例),也就导致了各种具体的实现。 对于某些应用(如出人控制),通常只要能...[全文]
- 智能卡的电能传送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那么薄和那么柔韧得足以放人智能卡里的电池。另外,绝大多数电池都包含着有害物质,从环保上考虑也阻止了电池的大规模使用。基于这些原因,在智能卡里供芯片运行所需要的电能就必须从...[全文]
- 智能卡数据传输T=1传输协议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t=1传输协议是智能卡的异步半双工通信协议。它立足于国际标准iso/iec 7816-3。emv规范也和此协议 有关。t=1协议是面向字组的协议,这就是说一个字组是卡和终端之间可以传输的最小...[全文]
- 智能卡的数据传送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对于从终端传递数据到卡来说,可以使用所有已知的数字调制技术。通常用的技术是振幅键控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频移键控fsk(frequency shift ke...[全文]
- 智能卡的防碰撞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当使用非接触卡时,总可能出现有两个或更多的卡被同时放在终端的附近。这不仅对于具有相当大的作用范围的系统,即使是只有很小作用范围的系统也会发生,例如两张卡相互童叠在一起并同时被终端激活。所...[全文]
- 智能卡的准化的状况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早在1988年,iso/iec工作组就被赋予一项任务来为非接触卡准各标准。他们的任务是制定非接触卡标准,要极大地与其他的识别卡标准相兼容。这就意味着非接触卡也可能包含其他的功能部件,诸如磁条...[全文]
- 智能卡数据传输T=14传输协议(德国)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按照国际标准iso 7816-3,在atr中要标明所采用的传输协议,在这方面的一项保留是t=14,在德国采用的 c-网移动电话和卡式电话中需要一种智能卡遵照的通信协议,面向字节的协议t=0没...[全文]
- 智能卡数据传输异步传输协议的比较2008/11/22 0:00:00 2008/11/22 0:00:00
- 在比较不同协议的情况下,依次给出了可得到的数据传输率的简要注解。经常试图在计算有效传输率的基础上去比较t=0和t=1协议,这样的计算只在特殊的情况下对特定的命令有效。只要把这些计算一般化,它...[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