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14/8/15 22:18:06 访问次数:3594
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但这三个阶段在时间划分上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部分重叠的,K4S561632J-UI75T00这是因为网络的演进是逐渐的而不是在某个日期突然发生了变化。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连的网络)。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已认识到不可能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来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多种冈络(如分组无线电网络)互连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互连网的出现。这样的互连网就成为现在因特网(Internet)的雏形。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切、议,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因而人们就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1990年,ARPANET正式宣布关闭,因为它的实验任务已经完成。
请读者注意以下两个意思相差很大的名词internet和Internet [RFC 1208]:
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从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就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这种三级计算机网络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因特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1991年,NSF和美国的其他政府机构开始认识到,因特网必将扩大其使用范围,不应仅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的许多公司纷纷接入到因特网,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使因特网的容量已满足不了需要。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来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1992年因特网上的主机超过100万台。1993年l因特网主干网的速率提高到45 Mb/s(T3速率)。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从1993年开始,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而政府机构不再负责因特网的运营。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在许多情况下,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就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因此ISP又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例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就是我国最有名的ISP。
因特网的基础结构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进。但这三个阶段在时间划分上并非截然分开而是有部分重叠的,K4S561632J-UI75T00这是因为网络的演进是逐渐的而不是在某个日期突然发生了变化。
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1969年美国国防部创建的第一个分组交换网ARPANET最初只是一个单个的分组交换网(并不是一个互连的网络)。所有要连接在ARPANET上的主机都直接与就近的结点交换机相连。但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人们已认识到不可能仅使用一个单独的网络来满足所有的通信问题。于是ARPA开始研究多种冈络(如分组无线电网络)互连的技术,这就导致后来互连网的出现。这样的互连网就成为现在因特网(Internet)的雏形。1983年,TCP/IP协议成为ARPANET上的标准切、议,使得所有使用TCP/IP协议的计算机都能利用互连网相互通信,因而人们就把1983年作为因特网的诞生时间。1990年,ARPANET正式宣布关闭,因为它的实验任务已经完成。
请读者注意以下两个意思相差很大的名词internet和Internet [RFC 1208]:
以小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互联网或互连网)是一个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以大写字母I开始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CP/IP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ARPANET。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从1985年起,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就围绕六个大型计算机中心建设计算机网络,即国家科学基金网NSFNET,它是一个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这种三级计算机网络覆盖了全美国主要的大学和研究所,并且成为因特网中的主要组成部分。
1991年,NSF和美国的其他政府机构开始认识到,因特网必将扩大其使用范围,不应仅限于大学和研究机构。世界上的许多公司纷纷接入到因特网,网络上的通信量急剧增大,使因特网的容量已满足不了需要。于是美国政府决定将因特网的主干网转交给私人公司来经营,并开始对接入因特网的单位收费。1992年因特网上的主机超过100万台。1993年l因特网主干网的速率提高到45 Mb/s(T3速率)。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从1993年开始,由美国政府资助的NSFNET逐渐被若干个商用的因特网主干网替代,而政府机构不再负责因特网的运营。这样就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在许多情况下,因特网服务提供者ISP就是一个进行商业活动的公司,因此ISP又常译为因特网服务提供商。例如,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就是我国最有名的ISP。
上一篇:interconnection
上一篇:用户通过ISP接入因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