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体系结构
发布时间:2014/8/6 21:19:39 访问次数:1410
计算机网络就是要实现资源共享。但是,由于挂在网上的计算机或设备可能出自于不同的生产厂,型号也不尽相同,硬件和软件上的差异给通信带来困难。因此,AT24LC128N-2.7在网络中应有一系列供全网“成员”共同遵守的有关信息传递的人为约定,以实现正常通信和共享资源,这就是通信网络协议或称规范,其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模型。因此,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被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制造厂商均发表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以支持本公司的计算机产品的联网,但其通用性差,不便于不同厂商的网络产品进行互联。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不久,他们就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这就是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简称为OSI),从而形成了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标准,使得任何两个遵守OSI协议的系统可以相互连接。
OSI将数据传输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功能元素,把楣关的功能组合在一起称为层,每一层完成一项通信子功能,并且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分层结构具有易于理解和灵活的特点,更重要的是,OSI使得不兼容系统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
OSI由7层组成,从下至上分别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如图10 -13所示。
在传送一组数据(报文)时,要经过第7层~第2层的封装,到第2层形成的信息整体称为帧( Frame)。所谓封装实际上就是在原始数据上附加报头H或报尾T,一般在第7层、第6层、第5层、第4层、第3层、第2层上加报头,第2层上加报尾。封装后的信息由物理层放到通信线路上传输。接收过程中分别去除报头与报尾,最后获得所需数据。图10 -13中L3~L7表示相应层的数据,H7~H2代表相应层上附加的报头,T2为第2层上附加的报尾。
计算机网络就是要实现资源共享。但是,由于挂在网上的计算机或设备可能出自于不同的生产厂,型号也不尽相同,硬件和软件上的差异给通信带来困难。因此,AT24LC128N-2.7在网络中应有一系列供全网“成员”共同遵守的有关信息传递的人为约定,以实现正常通信和共享资源,这就是通信网络协议或称规范,其最好的组织方式是层次结构模型。因此,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与各层协议的集合被定义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中,许多制造厂商均发表了各自的网络体系结构以支持本公司的计算机产品的联网,但其通用性差,不便于不同厂商的网络产品进行互联。
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不久,他们就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这就是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RM,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简称为OSI),从而形成了网络体系结构的国际标准,使得任何两个遵守OSI协议的系统可以相互连接。
OSI将数据传输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功能元素,把楣关的功能组合在一起称为层,每一层完成一项通信子功能,并且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分层结构具有易于理解和灵活的特点,更重要的是,OSI使得不兼容系统之间的通信是透明的。
OSI由7层组成,从下至上分别为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及应用层,如图10 -13所示。
在传送一组数据(报文)时,要经过第7层~第2层的封装,到第2层形成的信息整体称为帧( Frame)。所谓封装实际上就是在原始数据上附加报头H或报尾T,一般在第7层、第6层、第5层、第4层、第3层、第2层上加报头,第2层上加报尾。封装后的信息由物理层放到通信线路上传输。接收过程中分别去除报头与报尾,最后获得所需数据。图10 -13中L3~L7表示相应层的数据,H7~H2代表相应层上附加的报头,T2为第2层上附加的报尾。
上一篇:纠正错误
上一篇:OSI模型各层的基本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