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发射极插入电阻后,抗变化的能力增强了
发布时间:2013/6/7 19:41:15 访问次数:896
对于环境的变化,为什么放大倍数没G5PA-1-M-12V-E有变动呢?抑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是发射极插入电阻的目的,不过放大倍数的变化比它还要小。例如,在表2.3的例子中,集电极电流变成一半了,而放大倍数几乎没有变化。这从式(2.28)可以得到启发。如果计算式(2.28),可以看出由于Vb一2.5%,所以输入电压的变化中的97.5%加在了R。上。这就是说,当输入电压变化时,决定流过集电极的电流的大部分的不是晶体管的跨导(2.5%的贡献),而是记作的跨导(97.5%的贡献)。
电阻值是不因电源电压的变化或者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其结果,抗变化的能力增强了。增大发射极电阻的值,可以提高抗变化的能力,不过放大倍数却会下降。在输入电压的变化几乎全加在发射极电阻上的情况下,放大倍教也可以采用进行计算。
用晶体管变换阻抗
顺便指出,仔细看式(2.28),它和用靠与ci+p)RE电阻进行分压的分压比的表达式是相同的。如果从基极一侧看晶体管的发射极一侧的电阻(RE),能够看到阻抗变换为i+p倍。就是说,这表明能看到电阻变大了。如果事先记住这一点,即使不进行计算,也能够顺利地写出式(2.28)。
与发射极一侧接电流源的图2. 16的电路相反,像图2.20那样,把电流源接在集电极一侧,也能够用电流进行偏置。但是,在电流源的电流与晶体管的吸人电流恰好不同的场合,晶体管或者电流源的偏置条件就会立即崩溃。实际上为了使用这种电路,必须使用能使偏置条件固定的特别的结构(负反馈环),用于固定工作点。
对于环境的变化,为什么放大倍数没G5PA-1-M-12V-E有变动呢?抑制集电极电流的变化是发射极插入电阻的目的,不过放大倍数的变化比它还要小。例如,在表2.3的例子中,集电极电流变成一半了,而放大倍数几乎没有变化。这从式(2.28)可以得到启发。如果计算式(2.28),可以看出由于Vb一2.5%,所以输入电压的变化中的97.5%加在了R。上。这就是说,当输入电压变化时,决定流过集电极的电流的大部分的不是晶体管的跨导(2.5%的贡献),而是记作的跨导(97.5%的贡献)。
电阻值是不因电源电压的变化或者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其结果,抗变化的能力增强了。增大发射极电阻的值,可以提高抗变化的能力,不过放大倍数却会下降。在输入电压的变化几乎全加在发射极电阻上的情况下,放大倍教也可以采用进行计算。
用晶体管变换阻抗
顺便指出,仔细看式(2.28),它和用靠与ci+p)RE电阻进行分压的分压比的表达式是相同的。如果从基极一侧看晶体管的发射极一侧的电阻(RE),能够看到阻抗变换为i+p倍。就是说,这表明能看到电阻变大了。如果事先记住这一点,即使不进行计算,也能够顺利地写出式(2.28)。
与发射极一侧接电流源的图2. 16的电路相反,像图2.20那样,把电流源接在集电极一侧,也能够用电流进行偏置。但是,在电流源的电流与晶体管的吸人电流恰好不同的场合,晶体管或者电流源的偏置条件就会立即崩溃。实际上为了使用这种电路,必须使用能使偏置条件固定的特别的结构(负反馈环),用于固定工作点。
上一篇:容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上一篇:能克服这些弱点的差动放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