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RS、R3、RD的方法
发布时间:2012/8/19 16:04:02 访问次数:908
加在(Rs+R3)上的电VIPER12A压Vs就是(Rs+R3)上的电压降,在这种场合,考虑到温度的稳定性和FET的VGS值的分散性等因素,源极的直流电位最低必须有1~2V,所以这里取为2V。
源极电流Is(一漏极电流)取值与第3章源极接地电路相同,即Js=lmA(取相同的工作点,即相同的工作状态是为了便于对电路性能进行比较)。
因此(RS+R3)的值为
求最大输出电压
现在分析当取Rs=R3=lkC),RD=3kfl时最大输出电压究竟有多大?
由于ID =lmA.所以RD上的电压降为3V(=3 kfl×ImA),漏极的直流电位VD只比电源电压低RD上的电压降,即为12V(=15-3V)。
因为源极直流电位Vs是2V,所以当漏极电位Vd以12V为中心向正方向摆动3V时受到电源电压的限制,向负方向摆动到10V(=12-2V)时受到源极电位的限制。
Vd以12V为中心摆幅在±3V以内时才不受限制,所以这个电路的最大输出振幅是6VP-P,这已经充分满足设计的要求。如果最大输出振幅因电位关系取值不充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RS、R3、RD以及ID的设定值。
如果这样作还不行,姑且在保证取出最大输出电压前提下设定直流电位关系,而交流增益则按照图3. 23的方法确定。
源极电流Is(一漏极电流)取值与第3章源极接地电路相同,即Js=lmA(取相同的工作点,即相同的工作状态是为了便于对电路性能进行比较)。
因此(RS+R3)的值为
求最大输出电压
现在分析当取Rs=R3=lkC),RD=3kfl时最大输出电压究竟有多大?
由于ID =lmA.所以RD上的电压降为3V(=3 kfl×ImA),漏极的直流电位VD只比电源电压低RD上的电压降,即为12V(=15-3V)。
因为源极直流电位Vs是2V,所以当漏极电位Vd以12V为中心向正方向摆动3V时受到电源电压的限制,向负方向摆动到10V(=12-2V)时受到源极电位的限制。
Vd以12V为中心摆幅在±3V以内时才不受限制,所以这个电路的最大输出振幅是6VP-P,这已经充分满足设计的要求。如果最大输出振幅因电位关系取值不充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RS、R3、RD以及ID的设定值。
如果这样作还不行,姑且在保证取出最大输出电压前提下设定直流电位关系,而交流增益则按照图3. 23的方法确定。
加在(Rs+R3)上的电VIPER12A压Vs就是(Rs+R3)上的电压降,在这种场合,考虑到温度的稳定性和FET的VGS值的分散性等因素,源极的直流电位最低必须有1~2V,所以这里取为2V。
源极电流Is(一漏极电流)取值与第3章源极接地电路相同,即Js=lmA(取相同的工作点,即相同的工作状态是为了便于对电路性能进行比较)。
因此(RS+R3)的值为
求最大输出电压
现在分析当取Rs=R3=lkC),RD=3kfl时最大输出电压究竟有多大?
由于ID =lmA.所以RD上的电压降为3V(=3 kfl×ImA),漏极的直流电位VD只比电源电压低RD上的电压降,即为12V(=15-3V)。
因为源极直流电位Vs是2V,所以当漏极电位Vd以12V为中心向正方向摆动3V时受到电源电压的限制,向负方向摆动到10V(=12-2V)时受到源极电位的限制。
Vd以12V为中心摆幅在±3V以内时才不受限制,所以这个电路的最大输出振幅是6VP-P,这已经充分满足设计的要求。如果最大输出振幅因电位关系取值不充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RS、R3、RD以及ID的设定值。
如果这样作还不行,姑且在保证取出最大输出电压前提下设定直流电位关系,而交流增益则按照图3. 23的方法确定。
源极电流Is(一漏极电流)取值与第3章源极接地电路相同,即Js=lmA(取相同的工作点,即相同的工作状态是为了便于对电路性能进行比较)。
因此(RS+R3)的值为
求最大输出电压
现在分析当取Rs=R3=lkC),RD=3kfl时最大输出电压究竟有多大?
由于ID =lmA.所以RD上的电压降为3V(=3 kfl×ImA),漏极的直流电位VD只比电源电压低RD上的电压降,即为12V(=15-3V)。
因为源极直流电位Vs是2V,所以当漏极电位Vd以12V为中心向正方向摆动3V时受到电源电压的限制,向负方向摆动到10V(=12-2V)时受到源极电位的限制。
Vd以12V为中心摆幅在±3V以内时才不受限制,所以这个电路的最大输出振幅是6VP-P,这已经充分满足设计的要求。如果最大输出振幅因电位关系取值不充分,那么可以尝试改变RS、R3、RD以及ID的设定值。
如果这样作还不行,姑且在保证取出最大输出电压前提下设定直流电位关系,而交流增益则按照图3. 23的方法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