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2的集电极电流和基极电流
发布时间:2012/5/29 20:04:48 访问次数:1266
R3也是限流电阻,其作用是当VR,滑片位置挨靠F721582BGFN输出端时限制Trz的基极电流。如果施加了反馈,那么Tr2只有极少的基极电流流过(由于实施了反馈,Tr2应该稳定地处于导通和截至状态),R3取数千欧以上就可以(可以通过计算基极电流确定,不过也可以取1M,Q)。在这里取R3=lOkfl。
可变电阻器VR,的作用是改变输出电压的分压比并输入到差分放大器(Trz),以调整输出电压。如果VR3的值过于小,从输出端看来VR,与R4就变成了负载,降低了电路的效率;如果值过于大,由于Tr2的基极电流将通过VR1,所以就无法给Trz提供基极电流。
因为IC1的12号管脚的输出电压最大为3V(输出OV/3V的方波),而且R2一lOOkQ,,所以Tr2的集电极电流是30~A(一3V/lOOkQ)。如果选用2SC3113的矗FE是600(最小值),那么基极电流必须在50nA以土(一30UA/600)。
如图11.10所示,当Vo=5V(最小输出电压)时,为了使Trz能够流过50nA以上的基极电流,如果忽略流过R4的电流,那么必须使VRi +R3小于90MQ(≈(5V-O.6V)/50nA)。这里取VR1=lOOkQ( VRl+R3=110kQ《90Mfl).
在调整VR1时,为了不使输出电压过大而使用了限制分压比的电阻R4。按照设计指标最大输出电压是10V。由于取出电流将会导致输出电压降低,所以设计时可以适当地将输出调整到15V。
如图11.11所示,当VRi地滑片位置挨靠R4时输出电压达到最大。这时R4上的电压降为Tr2的VBE(与串级型电源反馈的考虑方法相同)。如果Tr2的VBE为0.6V,当输出电压为15V时VR,上的电压降为14.4V,如果忽略Tr2的基极电流,流过R4的电流为144pr,A,所以R4=3.9kCl(≈0.6V/144pLA)。
R3也是限流电阻,其作用是当VR,滑片位置挨靠F721582BGFN输出端时限制Trz的基极电流。如果施加了反馈,那么Tr2只有极少的基极电流流过(由于实施了反馈,Tr2应该稳定地处于导通和截至状态),R3取数千欧以上就可以(可以通过计算基极电流确定,不过也可以取1M,Q)。在这里取R3=lOkfl。
可变电阻器VR,的作用是改变输出电压的分压比并输入到差分放大器(Trz),以调整输出电压。如果VR3的值过于小,从输出端看来VR,与R4就变成了负载,降低了电路的效率;如果值过于大,由于Tr2的基极电流将通过VR1,所以就无法给Trz提供基极电流。
因为IC1的12号管脚的输出电压最大为3V(输出OV/3V的方波),而且R2一lOOkQ,,所以Tr2的集电极电流是30~A(一3V/lOOkQ)。如果选用2SC3113的矗FE是600(最小值),那么基极电流必须在50nA以土(一30UA/600)。
如图11.10所示,当Vo=5V(最小输出电压)时,为了使Trz能够流过50nA以上的基极电流,如果忽略流过R4的电流,那么必须使VRi +R3小于90MQ(≈(5V-O.6V)/50nA)。这里取VR1=lOOkQ( VRl+R3=110kQ《90Mfl).
在调整VR1时,为了不使输出电压过大而使用了限制分压比的电阻R4。按照设计指标最大输出电压是10V。由于取出电流将会导致输出电压降低,所以设计时可以适当地将输出调整到15V。
如图11.11所示,当VRi地滑片位置挨靠R4时输出电压达到最大。这时R4上的电压降为Tr2的VBE(与串级型电源反馈的考虑方法相同)。如果Tr2的VBE为0.6V,当输出电压为15V时VR,上的电压降为14.4V,如果忽略Tr2的基极电流,流过R4的电流为144pr,A,所以R4=3.9kCl(≈0.6V/144pLA)。
热门点击
- 推挽型射极跟随器
- 使用PNP晶体管的射极跟随器
- 使用恒流负载的射极跟随器
- 引线键合失效
- 声表面波器件的特点和可靠性要求
- 频率特性与群延迟特性
- 外壳结构设计
- 钝化层质量对器件可靠性的影响
- 作为同相放大电路工作时
- 晶体管的选择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