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晶体管和二极管制造厂商正在良性快速成长
发布时间:2007/9/8 0:00:00 访问次数:630
尽管单芯片元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中所采用,但分立半导体仍在快速持续增长。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大陆(以下简称大陆)分立半导体的产量较2003年增长了30%。受消费电子、IT和电信产业的需求推动,CSIA预计2005年大陆晶体管和二极管总体产量将增长20%,销售额也将增长20%。
目前,大陆制造商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在积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发和生产方向,并显现出四大发展特点:首先,增长的需求成为厂商不断扩大产能的主要动力;其次,越来越多厂商正在向中高端市场转移,以获取较高利润;第三,厂商已开始采取自己生产晶圆等原材料或本地化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第四,产品正向符合环保法规和欧盟RoHS指令的类型过渡。
制造能力大幅攀升
目前,大陆厂商生产的分立半导体主要有二极管、晶体管、FET和MOSFET、半导体闸流管。其中,晶体管和二极管生产商约有130家,大多是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也有许多企业在广东、四川和其它省份建立了生产基地。绝大部分厂商计划在2005年大幅提高产能,产能增幅平均达到20%。同时,为了改善产品质量,厂商也在对生产设施和测试流程进行升级和改造。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LRC)去年的产能已达到190亿只晶体管和二极管,该公司计划将位于四川的五家工厂的产能提高30%左右,并计划投资约1100万美元从日本、瑞士和美国采购设备,为子公司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LPS)引入两条新的四代生产线,产能提高10~20%。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江阴工厂占地12万平米,有2800名工人,2004年生产了110亿只晶体管和二极管。该公司还投资966万美元兴建一个5万平米的新工厂,将于今年一季度投产。江苏长电计划2005年保持100%的产能利用率,目标年产130亿只器件。
宁波明昕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Mingxin)早在去年为新设备投资600万美元,以实现在2005年提高产能30%。目前,该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为90%以上。
常州新区佳讯电子器材有限公司(Giantion)也在去年完成了产能扩张项目,产能达到40亿只,但由于产能利用率不足仅生产了28亿只。该公司计划今年将产能利用率提高到100%,特别是增加高功率和高电压肖特基二极管的生产。
广东粤晶高科股份有限公司(Yuejing)也在扩大产能。该公司去年在广东购买了一处面积为7万平米的地产,计划利用1600万美元兴建全新的SMD器件生产与研发设施,预计年产能将从48亿只提高到100亿只。
常州银河电器有限公司(Galaxy)也投资121万美元兴建了一家1万平米的新厂,计划于9月开始投产。新厂建成后,银河电器的月产能将从3.6亿只提高到4.5亿只。优先半导体有限公司(Excel Semiconductor)也计划在苏州工业园区再建一个1万平米的工厂,新厂将主要生产SMD二极管。该公司计划2005年生产180亿只分立元件,比2004年增长25%。
研发向中高端转移
大陆厂商大多专注于低端和标准的晶体管和二极管生产,随着厂商不断扩大产能,供应逐渐超过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大陆厂商看到中高端市场具有赚取较高利润的潜力。一方面厂商的研发重点更专注于应用范围较广的小尺寸、贴片式、多功能产品,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已调整未来的研发方向,更加注重面向中高端应用的市场。
终端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趋势有力地促进着对于更加紧凑的二极管的需求。因而,多数厂商都在开发采用SMA、SMB、SMC、MELF、mini-MELF和SOD封装的产品。另外,在过去几年里,汽车和消费电子产业对于大陆生产的整流器需求也不断增长,节能型照明系统的产量稳步提高,也在刺激大陆的整流管制造业的增长。浪涌电阻较大的整流管,以及静电整流管比其它类型的产品更受欢迎。这些产品主要用于SRS双气囊和车内巡航控制以及导航系统。
乐山无线电目前与美国的无晶圆厂芯片公司合作,开发小型封装并具有复杂IC功能的晶体管产品。产品包括表面贴装的SOT-23、SOT-723、SOD-323,以及SC-59、SC-88、SC-88A和SC-89晶体管及二极管。
扬
尽管单芯片元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中所采用,但分立半导体仍在快速持续增长。来自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CSIA)的数据显示,2004年中国大陆(以下简称大陆)分立半导体的产量较2003年增长了30%。受消费电子、IT和电信产业的需求推动,CSIA预计2005年大陆晶体管和二极管总体产量将增长20%,销售额也将增长20%。
目前,大陆制造商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在积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研发和生产方向,并显现出四大发展特点:首先,增长的需求成为厂商不断扩大产能的主要动力;其次,越来越多厂商正在向中高端市场转移,以获取较高利润;第三,厂商已开始采取自己生产晶圆等原材料或本地化采购的方式降低成本;第四,产品正向符合环保法规和欧盟RoHS指令的类型过渡。
制造能力大幅攀升
目前,大陆厂商生产的分立半导体主要有二极管、晶体管、FET和MOSFET、半导体闸流管。其中,晶体管和二极管生产商约有130家,大多是私营企业,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也有许多企业在广东、四川和其它省份建立了生产基地。绝大部分厂商计划在2005年大幅提高产能,产能增幅平均达到20%。同时,为了改善产品质量,厂商也在对生产设施和测试流程进行升级和改造。
乐山无线电股份有限公司(LRC)去年的产能已达到190亿只晶体管和二极管,该公司计划将位于四川的五家工厂的产能提高30%左右,并计划投资约1100万美元从日本、瑞士和美国采购设备,为子公司乐山-菲尼克斯半导体有限公司(LPS)引入两条新的四代生产线,产能提高10~20%。
江苏长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江阴工厂占地12万平米,有2800名工人,2004年生产了110亿只晶体管和二极管。该公司还投资966万美元兴建一个5万平米的新工厂,将于今年一季度投产。江苏长电计划2005年保持100%的产能利用率,目标年产130亿只器件。
宁波明昕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Mingxin)早在去年为新设备投资600万美元,以实现在2005年提高产能30%。目前,该公司的产能利用率为90%以上。
常州新区佳讯电子器材有限公司(Giantion)也在去年完成了产能扩张项目,产能达到40亿只,但由于产能利用率不足仅生产了28亿只。该公司计划今年将产能利用率提高到100%,特别是增加高功率和高电压肖特基二极管的生产。
广东粤晶高科股份有限公司(Yuejing)也在扩大产能。该公司去年在广东购买了一处面积为7万平米的地产,计划利用1600万美元兴建全新的SMD器件生产与研发设施,预计年产能将从48亿只提高到100亿只。
常州银河电器有限公司(Galaxy)也投资121万美元兴建了一家1万平米的新厂,计划于9月开始投产。新厂建成后,银河电器的月产能将从3.6亿只提高到4.5亿只。优先半导体有限公司(Excel Semiconductor)也计划在苏州工业园区再建一个1万平米的工厂,新厂将主要生产SMD二极管。该公司计划2005年生产180亿只分立元件,比2004年增长25%。
研发向中高端转移
大陆厂商大多专注于低端和标准的晶体管和二极管生产,随着厂商不断扩大产能,供应逐渐超过需求。因此,越来越多的大陆厂商看到中高端市场具有赚取较高利润的潜力。一方面厂商的研发重点更专注于应用范围较广的小尺寸、贴片式、多功能产品,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已调整未来的研发方向,更加注重面向中高端应用的市场。
终端电子产品的小型化趋势有力地促进着对于更加紧凑的二极管的需求。因而,多数厂商都在开发采用SMA、SMB、SMC、MELF、mini-MELF和SOD封装的产品。另外,在过去几年里,汽车和消费电子产业对于大陆生产的整流器需求也不断增长,节能型照明系统的产量稳步提高,也在刺激大陆的整流管制造业的增长。浪涌电阻较大的整流管,以及静电整流管比其它类型的产品更受欢迎。这些产品主要用于SRS双气囊和车内巡航控制以及导航系统。
乐山无线电目前与美国的无晶圆厂芯片公司合作,开发小型封装并具有复杂IC功能的晶体管产品。产品包括表面贴装的SOT-23、SOT-723、SOD-323,以及SC-59、SC-88、SC-88A和SC-89晶体管及二极管。
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