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IC设计群让鹏城怦然“芯”动
发布时间:2007/9/8 0:00:00 访问次数:485
“设计能力0.13微米,规模为5000万门”——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IC(集成电路,俗称芯片)展览会”上,华为全资子公司深圳海思半导体的负责人向大家微笑着介绍公司自主设计的一款通信芯片产品时,在场的不少业内人士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已经大大刷新了国内IC设计企业设计能力的最高记录。”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
实力实现了领先。作为又一个在深圳崛起的新兴产业,深圳IC设计业产值已经连续三年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深圳群聚的IC设计企业,也已经合力形成了一个“染指”通信、手机和数字电视等诸多领域的“IC设计群”。
“群落”正在“发威”。在整个IC产业链中,IC设计业居于高端,是名副其实的“龙头”。在国内兴起的集成电路热中,深圳IC设计大军已经扬长避短,悄悄地抢占了国内IC产业链的高端。
深圳成就“领头羊”
深圳IC设计业的脱颖而出,可以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当时风起云涌的全国科技人才和科研院所“闯深圳”的南下潮,原国家无锡742厂、陕西骊山微电子所先后来深设立集成电路设计单位或办事处。几乎在同时,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兴通讯,也创建了IC设计部门。尽管当时的IC设计业还不成气候,但就是这些由国企业开设的“设计点”或办事处,构成了深圳IC设计业起步的家底。到1994年底,由赛格投资公司与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公司ST合资的赛意法微电子设计所正式成立,这家当时深圳规模最大的IC设计企业,服务器、数据库都与ST的35家设计中心实现联网,并形成了从设计、封装到测试等芯片设计业的一整套“前工序”业务,一举使深圳IC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不久,随着国家重点工程“909”的实施,深圳的IC设计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并快速形成了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国微、TCL等的主干IC设计群体,IC设计产品涉及通讯、金融、消费类电子、数字电视等诸多相关产业。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深圳的IC设计产值超过2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IC设计业总产值的25%,已经连续三年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深圳成功地在中国IC产业链的上游构筑了“高地”。
深圳IC设计业今天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最为挑剔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这些对产业趋势“嗅觉”最敏锐的国际风投机构,从去年12月底开始频频出手与深圳IC设计企业的“联姻”。有统计显示,目前深圳获得国际风投注资的企业比例已经接近10%,其中留学生企业获投比例更是达到了50%,集中度非常高。
早早就起步,“无声”地发展,10年时间,深圳又崛起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于深圳的表现,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组长严晓浪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深圳的IC设计产值能够领先全国,说明IC设计已经成为深圳IC产业的一大优势和特色。
“扎堆”效应凸现
把深圳推上全国IC设计先进地位的,是深圳成型的IC设计群。就是这个让不少兄弟省市刮目相看的深圳IC设计群,汇聚了全国三成左右的IC设计企业和IC设计人才,令人羡慕的企业和人才双“扎堆”效应已经在深圳凸现。
最新统计显示,深圳市目前共有IC设计企业近130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其中专业IC设计人员超过3000人。而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IC设计业已经拥有421家企业,从业人员约为1.65万人。不难看出,目前深圳IC设计业无论是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都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这一百多家生机勃勃的IC设计企业,主要包括“国字号”、海归、民营、外资四类,各有所长。所谓“国字号”指的是国有企业,约有10多家,这批设计公司基础好,项目源丰富,承担了不少国家重大项目,目前在深圳IC设计业里充当了重要的“排头兵”角色。另外,海归派企业已经达到20家以上,他们一方面有着技术优势和先进的开发理念,多数还与硅谷等重要的IC中心有着密切联系,为深圳IC设计业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力。而深圳土生土长的民营IC设计企业的队伍最为庞大,它们机制灵活,扎根于信息产业的时间长,对市场有着深厚的积累,具有强大的创新活力。此外,港澳台厂商独资成立的IC设计公司也在深圳有了一席之地,目前在深圳已有20多家,这些公司与国际接轨密切,有着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
&nb
“设计能力0.13微米,规模为5000万门”——日前在北京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IC(集成电路,俗称芯片)展览会”上,华为全资子公司深圳海思半导体的负责人向大家微笑着介绍公司自主设计的一款通信芯片产品时,在场的不少业内人士甚至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已经大大刷新了国内IC设计企业设计能力的最高记录。”国家信息产业部的一位负责人感慨地说。
实力实现了领先。作为又一个在深圳崛起的新兴产业,深圳IC设计业产值已经连续三年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在深圳群聚的IC设计企业,也已经合力形成了一个“染指”通信、手机和数字电视等诸多领域的“IC设计群”。
“群落”正在“发威”。在整个IC产业链中,IC设计业居于高端,是名副其实的“龙头”。在国内兴起的集成电路热中,深圳IC设计大军已经扬长避短,悄悄地抢占了国内IC产业链的高端。
深圳成就“领头羊”
深圳IC设计业的脱颖而出,可以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伴随着当时风起云涌的全国科技人才和科研院所“闯深圳”的南下潮,原国家无锡742厂、陕西骊山微电子所先后来深设立集成电路设计单位或办事处。几乎在同时,正在快速成长的中兴通讯,也创建了IC设计部门。尽管当时的IC设计业还不成气候,但就是这些由国企业开设的“设计点”或办事处,构成了深圳IC设计业起步的家底。到1994年底,由赛格投资公司与全球第三大半导体公司ST合资的赛意法微电子设计所正式成立,这家当时深圳规模最大的IC设计企业,服务器、数据库都与ST的35家设计中心实现联网,并形成了从设计、封装到测试等芯片设计业的一整套“前工序”业务,一举使深圳IC业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不久,随着国家重点工程“909”的实施,深圳的IC设计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高潮,并快速形成了包括华为、中兴通讯、国微、TCL等的主干IC设计群体,IC设计产品涉及通讯、金融、消费类电子、数字电视等诸多相关产业。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深圳的IC设计产值超过25亿元人民币,占全国IC设计业总产值的25%,已经连续三年居全国各大城市前列。深圳成功地在中国IC产业链的上游构筑了“高地”。
深圳IC设计业今天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最为挑剔的国际风险投资机构的认可。这些对产业趋势“嗅觉”最敏锐的国际风投机构,从去年12月底开始频频出手与深圳IC设计企业的“联姻”。有统计显示,目前深圳获得国际风投注资的企业比例已经接近10%,其中留学生企业获投比例更是达到了50%,集中度非常高。
早早就起步,“无声”地发展,10年时间,深圳又崛起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对于深圳的表现,国家863计划专家组组长严晓浪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深圳的IC设计产值能够领先全国,说明IC设计已经成为深圳IC产业的一大优势和特色。
“扎堆”效应凸现
把深圳推上全国IC设计先进地位的,是深圳成型的IC设计群。就是这个让不少兄弟省市刮目相看的深圳IC设计群,汇聚了全国三成左右的IC设计企业和IC设计人才,令人羡慕的企业和人才双“扎堆”效应已经在深圳凸现。
最新统计显示,深圳市目前共有IC设计企业近130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其中专业IC设计人员超过3000人。而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IC设计分会的最新数据,目前我国IC设计业已经拥有421家企业,从业人员约为1.65万人。不难看出,目前深圳IC设计业无论是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都在全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这一百多家生机勃勃的IC设计企业,主要包括“国字号”、海归、民营、外资四类,各有所长。所谓“国字号”指的是国有企业,约有10多家,这批设计公司基础好,项目源丰富,承担了不少国家重大项目,目前在深圳IC设计业里充当了重要的“排头兵”角色。另外,海归派企业已经达到20家以上,他们一方面有着技术优势和先进的开发理念,多数还与硅谷等重要的IC中心有着密切联系,为深圳IC设计业带来了强劲的冲击力。而深圳土生土长的民营IC设计企业的队伍最为庞大,它们机制灵活,扎根于信息产业的时间长,对市场有着深厚的积累,具有强大的创新活力。此外,港澳台厂商独资成立的IC设计公司也在深圳有了一席之地,目前在深圳已有20多家,这些公司与国际接轨密切,有着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