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电状态的变化并不消除陷阱
发布时间:2019/4/20 19:20:17 访问次数:1819
氧化层在施加高电场应力后,其I-V特性中发生隧穿前的电流比施加高场应力前增加,在电压脉冲移去后,其瞬态电流正比于氧化层中产生的陷阱数,反比于时间£,而且陷阱的产生是均匀随机分布的。如电子注入的界面处粗糙不平,可能伴随较高的陷阱产生速率,从而导致较短的击穿时间。利用隧穿波阵分析,可确定陷阱产生与电压、应力流、极性及时间的关系。实测表明:体陷阱产生数与应力流的1/3次方程正比,界面态的产生数与应力流的1/2次方成正比,而与电压极性及衬底类型无关。陷阱的产生与极性无关,表明热载流子或碰撞电离不涉及薄氧化层中陷阱的产生。方次的不同说明界面态的陷阱是二雏的,而体陷阱本质上是三维的。当体(界面)陷阱密度在l019/cm3(1012 /Cl'l'12.eV)范围时,氧化物就引发击穿。
高场下氧化层内部产生陷阱。随着陷阱密度的增加,有更高的电流流过。当某个局部区域陷阱密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触发的局部电流密度上升,若沿局部路径足以促使热烧毁,即发生击穿。据此提出的统计(击穿)模型。氧化层面积为A-LW,厚度为d,氧化层被划分为N个面积为n的本征小单元,陷阱随机地分布其中,当某个小单元的陷阱数超过临界值K时,引发该单元击穿,整个氧化层烧毁。
氧化层在施加高电场应力后,其I-V特性中发生隧穿前的电流比施加高场应力前增加,在电压脉冲移去后,其瞬态电流正比于氧化层中产生的陷阱数,反比于时间£,而且陷阱的产生是均匀随机分布的。如电子注入的界面处粗糙不平,可能伴随较高的陷阱产生速率,从而导致较短的击穿时间。利用隧穿波阵分析,可确定陷阱产生与电压、应力流、极性及时间的关系。实测表明:体陷阱产生数与应力流的1/3次方程正比,界面态的产生数与应力流的1/2次方成正比,而与电压极性及衬底类型无关。陷阱的产生与极性无关,表明热载流子或碰撞电离不涉及薄氧化层中陷阱的产生。方次的不同说明界面态的陷阱是二雏的,而体陷阱本质上是三维的。当体(界面)陷阱密度在l019/cm3(1012 /Cl'l'12.eV)范围时,氧化物就引发击穿。
高场下氧化层内部产生陷阱。随着陷阱密度的增加,有更高的电流流过。当某个局部区域陷阱密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触发的局部电流密度上升,若沿局部路径足以促使热烧毁,即发生击穿。据此提出的统计(击穿)模型。氧化层面积为A-LW,厚度为d,氧化层被划分为N个面积为n的本征小单元,陷阱随机地分布其中,当某个小单元的陷阱数超过临界值K时,引发该单元击穿,整个氧化层烧毁。
上一篇:隧穿电流与阴极场强有关
上一篇:金属离子会沿导体产生质量的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