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无线通信

屏蔽层右侧不接壳体干扰从屏蔽电缆注人时的干扰原理分析

发布时间:2019/1/2 20:56:50 访问次数:1411

    从以上现象与原理分析,似乎屏蔽电缆只能采用单端接地的方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K4S641632K-UC75图3.14只是分析了一种干扰情况,即干扰从产品1的左侧电缆注入,此时,屏蔽电缆右侧不与产品2的壳体连接,会降低产品1所受到的干扰。实际应用中,干扰会从各种途径进人产品,图3.15所示的是屏蔽层右侧不接壳体干扰从屏蔽电缆注人时的干扰原理分析图。由图3.15可知,当共模干扰电平注人屏蔽电缆屏蔽层时,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在靠近产品2侧处的电位马上抬高,然而,此时屏蔽电缆内导体中的电位并没有同步抬高,于是位于屏蔽电缆屏蔽层与内导体之间的寄生电容Cc两端出现了可变的电位差,导致千扰电流从屏蔽层进入屏蔽电缆内导体,从而沿着电缆流人PCB板,形成图3,15中虚线箭头线表示的千扰电流。

   

   图315 屏蔽层右侧不接壳体干扰从屏蔽电缆注人时的干扰原理分析图如图3.16所示,如果将屏蔽电缆右侧的屏蔽层接至产品2的壳体,那么当共模干扰电平注入屏蔽电缆屏蔽层时,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在靠近产品2侧处的电位与产品2壳体的电位同步抬高,最终,干扰电流无法进入产品2的内部(即从屏蔽电缆屏蔽层沿着Cc进入屏蔽

电缆内的导体,流向PCB的电流被图3.16中虚线箭头表示的电流旁路),产品2内部电路得到保护。

    从以上现象与原理分析,似乎屏蔽电缆只能采用单端接地的方式,但是事实并非如此。K4S641632K-UC75图3.14只是分析了一种干扰情况,即干扰从产品1的左侧电缆注入,此时,屏蔽电缆右侧不与产品2的壳体连接,会降低产品1所受到的干扰。实际应用中,干扰会从各种途径进人产品,图3.15所示的是屏蔽层右侧不接壳体干扰从屏蔽电缆注人时的干扰原理分析图。由图3.15可知,当共模干扰电平注人屏蔽电缆屏蔽层时,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在靠近产品2侧处的电位马上抬高,然而,此时屏蔽电缆内导体中的电位并没有同步抬高,于是位于屏蔽电缆屏蔽层与内导体之间的寄生电容Cc两端出现了可变的电位差,导致千扰电流从屏蔽层进入屏蔽电缆内导体,从而沿着电缆流人PCB板,形成图3,15中虚线箭头线表示的千扰电流。

   

   图315 屏蔽层右侧不接壳体干扰从屏蔽电缆注人时的干扰原理分析图如图3.16所示,如果将屏蔽电缆右侧的屏蔽层接至产品2的壳体,那么当共模干扰电平注入屏蔽电缆屏蔽层时,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在靠近产品2侧处的电位与产品2壳体的电位同步抬高,最终,干扰电流无法进入产品2的内部(即从屏蔽电缆屏蔽层沿着Cc进入屏蔽

电缆内的导体,流向PCB的电流被图3.16中虚线箭头表示的电流旁路),产品2内部电路得到保护。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机器小人车
    建余爱好者制作的机器入从驱动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犬类,...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