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无线通信

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6/6/20 21:18:46 访问次数:1544

   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阳极空HB48-0.5-A穴注入(AHI,Anode Ho⒗习cction)模型,即1/E模型,该模型认为击穿时间与氧化层电场的倒数有关,应力条件下,栅电流通常是FN电流,FN隧穿载流子导致介质膜的击穿。

   该模型的原始概念出现于19刀~1988年之间,在1985~1998年时期,采用表面等离子激发给出了阳极空穴注入的理论解释。1986年,C.Hu提出栅氧击穿时存在恒定的空穴流量与氧化层电场无关,且空穴流量G=0.1c/cm2,修改过的AHI模型于1998~2000年之间开始出现。

   不足之处在于AHI模型不能解释缺陷产生率的绝对数值,对于PMOsFET,衬底空穴注入应力模式,氧化层保持在低场条件下,其击穿时的空穴流量佛比AHI模型计算值大8个数量级。另外,低压下测量的衬底(空穴)电流可能存在其他的来源,如衬底存在的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复合、光子激发、其他缺陷导致的泄漏电流等。

   “热化学”模型,即E模型,该模型认为击穿时间与氧化层电场成正比例关系。实验上寿命时间与E模型符合得非常好,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认同。不足之处在于,衬底热电子注入实验发现击穿电荷(么d)与电子的能量而不是氧化层电场相关。另外,传统的FN应力中,利用不同性质掺杂的阳极得到的数据也显示出该模型不准确。原因在于非晶s⒑2中存在氧空穴,会出现⒏―si弱键。于是,电场会降低断键所需的激活能,使得退化速率成指数增加。si―Si弱键断裂后出现sP2杂化,出现空穴陷阱。

   1/E模型一般应用于厚氧化层、高氧化层电场;而E模型一般应用于薄氧化层、低氧化层电场

   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阳极空HB48-0.5-A穴注入(AHI,Anode Ho⒗习cction)模型,即1/E模型,该模型认为击穿时间与氧化层电场的倒数有关,应力条件下,栅电流通常是FN电流,FN隧穿载流子导致介质膜的击穿。

   该模型的原始概念出现于19刀~1988年之间,在1985~1998年时期,采用表面等离子激发给出了阳极空穴注入的理论解释。1986年,C.Hu提出栅氧击穿时存在恒定的空穴流量与氧化层电场无关,且空穴流量G=0.1c/cm2,修改过的AHI模型于1998~2000年之间开始出现。

   不足之处在于AHI模型不能解释缺陷产生率的绝对数值,对于PMOsFET,衬底空穴注入应力模式,氧化层保持在低场条件下,其击穿时的空穴流量佛比AHI模型计算值大8个数量级。另外,低压下测量的衬底(空穴)电流可能存在其他的来源,如衬底存在的电子/空穴对的产生――复合、光子激发、其他缺陷导致的泄漏电流等。

   “热化学”模型,即E模型,该模型认为击穿时间与氧化层电场成正比例关系。实验上寿命时间与E模型符合得非常好,得到了工业界的广泛认同。不足之处在于,衬底热电子注入实验发现击穿电荷(么d)与电子的能量而不是氧化层电场相关。另外,传统的FN应力中,利用不同性质掺杂的阳极得到的数据也显示出该模型不准确。原因在于非晶s⒑2中存在氧空穴,会出现⒏―si弱键。于是,电场会降低断键所需的激活能,使得退化速率成指数增加。si―Si弱键断裂后出现sP2杂化,出现空穴陷阱。

   1/E模型一般应用于厚氧化层、高氧化层电场;而E模型一般应用于薄氧化层、低氧化层电场

上一篇:缺陷产生的物理模型

上一篇:改进措施

相关技术资料
6-20两种模型的对比分析
相关IC型号
HB48-0.5-A
暂无最新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机器小人车
    建余爱好者制作的机器入从驱动结构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犬类,...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