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黏结失效
发布时间:2015/6/30 21:34:20 访问次数:519
产生接触黏结失效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1)在通电状态下,LMV344MA/NOPB由于接触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当触点处金属处于熔融温度时,而导致接触面黏结。
2)对于开、闭工作状态的触点(如继电器和开关接点),在转换过程中出现放电,导致接触部位融熔而黏结。
3)触点部位金属产生转移和飞溅,使接触面幽现凹凸状而引起机械咬合,即接点锁紧现象。
4)由于金属表面分子间力的作用而导致黏结现象,如微型电磁继电器或干簧继电器中就可能出现。
3.接触类器件的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接触类器件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均会导致产品失效。下面仅就最主要的接触元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分别加以介绍。
产生接触黏结失效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
1)在通电状态下,LMV344MA/NOPB由于接触电阻产生的焦耳热,当触点处金属处于熔融温度时,而导致接触面黏结。
2)对于开、闭工作状态的触点(如继电器和开关接点),在转换过程中出现放电,导致接触部位融熔而黏结。
3)触点部位金属产生转移和飞溅,使接触面幽现凹凸状而引起机械咬合,即接点锁紧现象。
4)由于金属表面分子间力的作用而导致黏结现象,如微型电磁继电器或干簧继电器中就可能出现。
3.接触类器件的失效模式与失效机理
接触类器件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零部件出现问题均会导致产品失效。下面仅就最主要的接触元件的失效模式和失效机理分别加以介绍。
上一篇:膜层电阻特性
上一篇:继电器常见的失效模式及其失效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