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层电阻特性
发布时间:2015/6/30 21:33:22 访问次数:777
但是,并不是所有触点的接触电阻都随接触压力的增加而减小,LMV1012UP-20这主要由于周围环境条件及有害气体的影响造成的。当触点金属采用镀银或覆银时,加电压通断试验后,发现碳、硫、锌、氧等各有害元素在电接点上大量出现,表面生成了使接触电阻不稳定的氧化膜。由于电蚀的作用,银离子被剥蚀,随其深度增加,银含量不仅没有上升,相反还在继续下降.由于所形成氧化层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加大压力仍不能使触点接触电阻降低。
电触点表面之所以存在大量有害元素,是因为它吸附了微量的有机物体,从而构成了电阻率很高的有机层,其导热系数却很低,一当电流通过时,触点迅速发热,增加了触点电弧所耗能量,增大了接触电阻。触点在通断试验中又产生了电弧,电弧的高温使吸附在触点表面的有机物层分解成碳化物和聚合物,这些分解物又使电弧易于生成,增加了触点间的导电困难,促进了触点电蚀,当这些有害成分在电触点面上扩散、转移,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氧化膜。氧化膜的生长与温湿度有很大关系,而且温度、湿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这就是膜层电阻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膜层电阻的另一来源是由于尘埃、松香、油污等在触点表面的机械附着、沉积所形成的较松散的表膜。由于带有微粒物质,极易嵌藏在接触表面的微观凹坑处,使得接触有效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大,且极不稳定。
但是,并不是所有触点的接触电阻都随接触压力的增加而减小,LMV1012UP-20这主要由于周围环境条件及有害气体的影响造成的。当触点金属采用镀银或覆银时,加电压通断试验后,发现碳、硫、锌、氧等各有害元素在电接点上大量出现,表面生成了使接触电阻不稳定的氧化膜。由于电蚀的作用,银离子被剥蚀,随其深度增加,银含量不仅没有上升,相反还在继续下降.由于所形成氧化层有一定的深度,因此,加大压力仍不能使触点接触电阻降低。
电触点表面之所以存在大量有害元素,是因为它吸附了微量的有机物体,从而构成了电阻率很高的有机层,其导热系数却很低,一当电流通过时,触点迅速发热,增加了触点电弧所耗能量,增大了接触电阻。触点在通断试验中又产生了电弧,电弧的高温使吸附在触点表面的有机物层分解成碳化物和聚合物,这些分解物又使电弧易于生成,增加了触点间的导电困难,促进了触点电蚀,当这些有害成分在电触点面上扩散、转移,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氧化膜。氧化膜的生长与温湿度有很大关系,而且温度、湿度越高,生长速度越快。这就是膜层电阻最重要的来源之一。膜层电阻的另一来源是由于尘埃、松香、油污等在触点表面的机械附着、沉积所形成的较松散的表膜。由于带有微粒物质,极易嵌藏在接触表面的微观凹坑处,使得接触有效面积缩小,接触电阻增大,且极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