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历经了以下三个阶段
发布时间:2014/5/15 18:13:20 访问次数:718
早在1957年,美国就成功研制出了被称为片状元件(Chip Components)的微型电子组件,U2320B-BFLG3这种电子组件是安装在印制电路板表面上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飞利浦公司开发研究表面组装技术获得成功,引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极大重视;美国很快就将SMT应用于IBM 360电子计算机。此后宇航和工业电子设备也开始采用表面组装技术。1977年6月,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厚度为12.7mm的超薄型收音机,取名叫“Paper”,引起了轰动效技术将是未来电子产品装配的主流。
以日本为例,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历经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0-1975年):这一阶段表面组装技术的主要技术目标是把小型化的片状元件应用在混合电路(HIC,我国称为厚膜电路)的生产制造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表面组装技术对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表面组装技术开始大量应用在民用的石英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等产品中。
第二阶段(1976-1980年):表面组装技术在这个阶段促使电子产品迅速小型化、多功能化,并被广泛用于摄像机、耳机式收音机和电子照相机等产品中。同时,用于表面装配的自动化设备被大量研制开发出来,片状元件的安装工艺和辅助材料的生产技术也已经成熟,为表面组装技术的下一步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阶段(1981-现在):表面组装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电子产品的性价比。大量涌现的自动化表面装配设备及工艺手段,使片状元器件在PCB上的使用量高速增长,加速了电子产品总成本的下降。
在1982年,日本共使用片状电阻器45亿只,片状陶瓷电容器61.2亿只;到1985年,已经使用片状电阻170亿只,片状电容器159亿只,差不多是每年递增50%的使用量。在美国,表面组装技术主要用于汽车、计算机、通信设备、工业设备等电子产品,目前仍处于发展的高峰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有上百家企业从事表面组装元件和表面组装器件的生产,约有几千家企业引进了表面组装技术生产线,儿十万种产品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表面组装技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欧洲、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企业已经将表面组装加工厂搬到了中国内地,每年引进相关设备上千台(套)。我国已成为表面组装产品的世界加工基地,表面组装技术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早在1957年,美国就成功研制出了被称为片状元件(Chip Components)的微型电子组件,U2320B-BFLG3这种电子组件是安装在印制电路板表面上的。20世纪60年代中期,荷兰飞利浦公司开发研究表面组装技术获得成功,引起世界各发达国家的极大重视;美国很快就将SMT应用于IBM 360电子计算机。此后宇航和工业电子设备也开始采用表面组装技术。1977年6月,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厚度为12.7mm的超薄型收音机,取名叫“Paper”,引起了轰动效技术将是未来电子产品装配的主流。
以日本为例,表面组装技术的发展历经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0-1975年):这一阶段表面组装技术的主要技术目标是把小型化的片状元件应用在混合电路(HIC,我国称为厚膜电路)的生产制造之中。从这个角度来说.表面组装技术对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同时,表面组装技术开始大量应用在民用的石英电子表和电子计算器等产品中。
第二阶段(1976-1980年):表面组装技术在这个阶段促使电子产品迅速小型化、多功能化,并被广泛用于摄像机、耳机式收音机和电子照相机等产品中。同时,用于表面装配的自动化设备被大量研制开发出来,片状元件的安装工艺和辅助材料的生产技术也已经成熟,为表面组装技术的下一步大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三阶段(1981-现在):表面组装技术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成本,进一步提高电子产品的性价比。大量涌现的自动化表面装配设备及工艺手段,使片状元器件在PCB上的使用量高速增长,加速了电子产品总成本的下降。
在1982年,日本共使用片状电阻器45亿只,片状陶瓷电容器61.2亿只;到1985年,已经使用片状电阻170亿只,片状电容器159亿只,差不多是每年递增50%的使用量。在美国,表面组装技术主要用于汽车、计算机、通信设备、工业设备等电子产品,目前仍处于发展的高峰阶段。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我国有上百家企业从事表面组装元件和表面组装器件的生产,约有几千家企业引进了表面组装技术生产线,儿十万种产品不同程度地采用了表面组装技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加入WTO,欧洲、日本、新加坡、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的一些企业已经将表面组装加工厂搬到了中国内地,每年引进相关设备上千台(套)。我国已成为表面组装产品的世界加工基地,表面组装技术发展前景是广阔的。
热门点击
- RP1在电路中起分压作用
- PCB的元器件贴装位置有偏移,可用以下两种方
- 三极管的极限参数有集电极最大允许电流
- Sn-Ag-Cu三元合金
- 人体模型
- 焊点形成过程
- 电感性负载
- 电气规则检查
- PCB定位孔和夹持边的设置
- 电感为不同值时的插入损耗
推荐技术资料
- DS2202型示波器试用
- 说起数字示波器,普源算是国内的老牌子了,FQP8N60...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