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系统需要不同的接地技术
发布时间:2014/4/17 20:38:33 访问次数:556
·由于高速的切换速度, HCF4013BM1数字逻辑电路是主要的辐射发射源。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系统需要不同的接地技术。 0”
·导致EMC问题所需的噪声电压比信号完整性问题所需的噪声电压小大约三个数量级。
·考虑到噪声控制,在数字逻辑系统布设时一个最重要的考虑就是使接地电感最小化。
·数字系统中可通过使用接地网格或接地平面使接地电感最小化。
·接地平面具有的电感通常比迹线电感小两个数量级。
·虽然接地平面电感很小,但仍不能忽略。
·接地平面电感如此小的原因是因为电流在平面中散布开。
·当迹线和返回层间的距离增加时,返回层电感也将增加。
·最小阻抗的高频信号返回路径是在信号迹线正下方的面上。因此,数字逻辑电流将返回到邻近迹线的平面上,且扩展一定距离到迹线的任一端。
·下面是以最小返回电流扩散量为顺序的传输线拓扑结构的列表:
◆带状线;
◆非对称带状线;
◆微带线。
·对于带状线,99%的返回电流将被包含在平面上±3倍迹线高度的距离内。
·对于微带线,97%的返回电流将被包含在平面上土20倍迹线高度的距离内。
·减小参考面上的迹线高度将:
◆减小面的电感;
◆减小面上的电压降;
◆降低辐射发射;
◆降低邻近迹线间的串扰。
·对于大的迹线高度,通常是指高于0. OlOin,返回层电感将是该平面阻抗的主要部分。
·然而,低于某临界高度,接地层电阻将成为阻抗的主要部分。
·临界高度是频率的函数,并且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电流通过导通孑L馈人和流出平面。导通孔附近接地面电流的汇聚增大了平面电感。
·许多工程师对数字逻辑电流如何流动和在哪里流动以及数字逻辑电流的源是什么都
感到困惑。
·从噪声或EMC的角度考虑,只有瞬态(开关)电流是重要的。
·数字逻辑电流的源不是逻辑门。
·电流的源是(1)去耦电容和(或)(2)寄生迹线电容和负载电容。
·参考面或层是电源还是地对于电流的流动和电感都没有区别。
·对于相似尺寸的结构,带状线辐射比徼带线辐射小得多。
·由于高速的切换速度, HCF4013BM1数字逻辑电路是主要的辐射发射源。
·与模拟系统相比,数字系统需要不同的接地技术。 0”
·导致EMC问题所需的噪声电压比信号完整性问题所需的噪声电压小大约三个数量级。
·考虑到噪声控制,在数字逻辑系统布设时一个最重要的考虑就是使接地电感最小化。
·数字系统中可通过使用接地网格或接地平面使接地电感最小化。
·接地平面具有的电感通常比迹线电感小两个数量级。
·虽然接地平面电感很小,但仍不能忽略。
·接地平面电感如此小的原因是因为电流在平面中散布开。
·当迹线和返回层间的距离增加时,返回层电感也将增加。
·最小阻抗的高频信号返回路径是在信号迹线正下方的面上。因此,数字逻辑电流将返回到邻近迹线的平面上,且扩展一定距离到迹线的任一端。
·下面是以最小返回电流扩散量为顺序的传输线拓扑结构的列表:
◆带状线;
◆非对称带状线;
◆微带线。
·对于带状线,99%的返回电流将被包含在平面上±3倍迹线高度的距离内。
·对于微带线,97%的返回电流将被包含在平面上土20倍迹线高度的距离内。
·减小参考面上的迹线高度将:
◆减小面的电感;
◆减小面上的电压降;
◆降低辐射发射;
◆降低邻近迹线间的串扰。
·对于大的迹线高度,通常是指高于0. OlOin,返回层电感将是该平面阻抗的主要部分。
·然而,低于某临界高度,接地层电阻将成为阻抗的主要部分。
·临界高度是频率的函数,并且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小。
·电流通过导通孑L馈人和流出平面。导通孔附近接地面电流的汇聚增大了平面电感。
·许多工程师对数字逻辑电流如何流动和在哪里流动以及数字逻辑电流的源是什么都
感到困惑。
·从噪声或EMC的角度考虑,只有瞬态(开关)电流是重要的。
·数字逻辑电流的源不是逻辑门。
·电流的源是(1)去耦电容和(或)(2)寄生迹线电容和负载电容。
·参考面或层是电源还是地对于电流的流动和电感都没有区别。
·对于相似尺寸的结构,带状线辐射比徼带线辐射小得多。
上一篇:数字电路电流流动小结
上一篇:数字电路的配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