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1世纪的今天,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人们的生活日益离不开信息技术,甚至各国竞相将信息技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 暴涨的信息量需要具有更高处理能力的数字处理器,导致了各大厂商竞相开发高性能的数字处理器。数字处理器部分处理能力的提高,对作为端口或模拟信号处理的模拟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光电子接口通信场合,从oc-48到新的oc- 192,要求有能够处理ghz以上信号的能力。 标准cmos工艺技术在高速电路中的地位受到怀疑,各种新型工艺发展迅速。考虑到si载流子的迁移率低,有些公司将目光投向化合物半导体(sige及ⅲ/ⅴ族的gaas、inp等);为了减少 si衬底的损耗和降低器件尺寸的物理限制,另有一些公司对原有标准cmos工艺做了革新,有新型的soi(绝缘衬底硅)工艺、soa(任意衬底硅)工艺;另外,目前大多数做dac(数模转换器)的公司是利用bicmos(bipolar-cmos,双极和 cmos混合工艺)来获得高速的。 芯片的速度,集成度、功耗、芯片的成本以及研发周期是决定一个公司选择工艺的重要方面,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标准cmos工艺在高速模拟、混合信号处理领域的发展潜力。 2 标准cmos工艺在高速模拟、混合信号处理领域的发展优势 2.1 速度
在处理器的运算、信息的存储、通信的带宽都对芯片的处理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速度优势的化合物半导体(sige及ⅲ/ⅴ族的gaas、inp 等)就突现了出来。目前这一代 sige 器件,特征频率 ft约为 170 ghz[1],预计下一代 sige 器件的ft 可达 200 ghz 左右;当前一代 inp 工艺可以制造出的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其ft 可达 160 ghz[2]。 这些工艺都是一些细分的技术领域,其本身技术还不完善,例如:原材料价格昂贵、成品率低、集成度低、功耗高等。在其技术完全成熟之前,其速度方面的优势并不能使其完全取代标准cmos工艺,从下面几方面来考虑,标准cmos工艺技术在速度上仍有潜力可挖。 (1)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的开发,标准 cmos工艺仍有速度潜力。 器件尺寸细微化一直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器件尺寸小意味着寄生电容小,这种特性有利于制造高速的处理器。晶体管的 ft可以利用下式来表征
ft∝μ/2πι2vdsat 式中m是载流子迁移率(si中电子迁移率约为 1.350cm2/v·s),l是几何尺寸,v dsat是过载电压(几乎与工作电压成正比)。从上式可以看出缩小特征尺寸的技术可以极大地增加电路速度。目前,典型0.25 mm工艺的ft是40ghz,0.18mm工艺是80ghz,估计0.13 mm的ft再增加一倍。另外,dsm(深亚微米)工艺在70nm的研究已有突破 [3],相信不久就能看到成熟的130nm、90nm、70nm的工艺,不难看到标准cmos在高速模拟、混合信号处理领域的潜力。
1999年,瑞典的 j yuan和c svensson在ibm的配合下用当时尚不成熟0.1mm工艺证明了si基 cmos电路运行在ghz以上的能力[4];2001年broadcom公司推出了适用于10gbps光网的dwdm (密集波分复用)传输处理器bcm8511,该处理器在一个单芯片上集成了数字打包器、fec(前向纠错)、具有逻辑监视性能的sonet/sdh(光纤同步网络/同步数字体系)成帧器以及串行10gbps 收发器,其采用的是标准0.18mm cmos工艺制造;2002年1月,我国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推出了0.35mm cmos 2.5gb/s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和限幅放大电路 [5]和10gb/s 0.25mm cmos超高速分接电路。这些均充分说明了标准cmos工艺技术具有制作ghz以上工作频率芯片的能力。 (2)优化芯片间及芯片内的互连,解决连线延时问题,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芯片间互连已经成为限制芯片运算速度的瓶颈,这个瓶颈的存在,导致不能传送足够的数据以充分利用芯片的运算能力。一般来说,片上时钟频率能够达到1ghz,而在pcb板上时,其时钟频率往往被限制在200mhz以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soc(系统芯片)或先进的封装技术,如倒装焊等。 内部连线延时问题,可通过采用铜线作互连线来解决。在深亚微米,采用铜线代替铝线作互连线,由于连线窄而产生的高电阻可减少40%(铜线的电阻系数低),意味着可进一步微细化互
崔增文1,何山虎1 ,陈弘达2,毛陆虹2,高建玉 1 | (1.兰州大学微电子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00 ;2.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
| 摘要:从速度、集成度、功耗和成本等几个方面深入的分析了利用标准cmos工艺来设计开发高速模拟器件和混合处理芯片的现状及发展潜力。 关键词:cmos工艺;特征频率 ft; 单片系统soc;短距离并行光传输系统vsr;多项目晶圆mpw 中图分类号:tn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53x(2003)04-0030-03
| 1 引言 21世纪的今天,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人们的生活日益离不开信息技术,甚至各国竞相将信息技术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的标志。 暴涨的信息量需要具有更高处理能力的数字处理器,导致了各大厂商竞相开发高性能的数字处理器。数字处理器部分处理能力的提高,对作为端口或模拟信号处理的模拟部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光电子接口通信场合,从oc-48到新的oc- 192,要求有能够处理ghz以上信号的能力。 标准cmos工艺技术在高速电路中的地位受到怀疑,各种新型工艺发展迅速。考虑到si载流子的迁移率低,有些公司将目光投向化合物半导体(sige及ⅲ/ⅴ族的gaas、inp等);为了减少 si衬底的损耗和降低器件尺寸的物理限制,另有一些公司对原有标准cmos工艺做了革新,有新型的soi(绝缘衬底硅)工艺、soa(任意衬底硅)工艺;另外,目前大多数做dac(数模转换器)的公司是利用bicmos(bipolar-cmos,双极和 cmos混合工艺)来获得高速的。 芯片的速度,集成度、功耗、芯片的成本以及研发周期是决定一个公司选择工艺的重要方面,下面从这几个方面来阐述标准cmos工艺在高速模拟、混合信号处理领域的发展潜力。 2 标准cmos工艺在高速模拟、混合信号处理领域的发展优势 2.1 速度
在处理器的运算、信息的存储、通信的带宽都对芯片的处理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具有速度优势的化合物半导体(sige及ⅲ/ⅴ族的gaas、inp 等)就突现了出来。目前这一代 sige 器件,特征频率 ft约为 170 ghz[1],预计下一代 sige 器件的ft 可达 200 ghz 左右;当前一代 inp 工艺可以制造出的异质结双极晶体管,其ft 可达 160 ghz[2]。 这些工艺都是一些细分的技术领域,其本身技术还不完善,例如:原材料价格昂贵、成品率低、集成度低、功耗高等。在其技术完全成熟之前,其速度方面的优势并不能使其完全取代标准cmos工艺,从下面几方面来考虑,标准cmos工艺技术在速度上仍有潜力可挖。 (1)随着深亚微米工艺技术的开发,标准 cmos工艺仍有速度潜力。 器件尺寸细微化一直是设计师追求的目标,器件尺寸小意味着寄生电容小,这种特性有利于制造高速的处理器。晶体管的 ft可以利用下式来表征
ft∝μ/2πι2vdsat 式中m是载流子迁移率(si中电子迁移率约为 1.350cm2/v·s),l是几何尺寸,v dsat是过载电压(几乎与工作电压成正比)。从上式可以看出缩小特征尺寸的技术可以极大地增加电路速度。目前,典型0.25 mm工艺的ft是40ghz,0.18mm工艺是80ghz,估计0.13 mm的ft再增加一倍。另外,dsm(深亚微米)工艺在70nm的研究已有突破 [3],相信不久就能看到成熟的130nm、90nm、70nm的工艺,不难看到标准cmos在高速模拟、混合信号处理领域的潜力。
1999年,瑞典的 j yuan和c svensson在ibm的配合下用当时尚不成熟0.1mm工艺证明了si基 cmos电路运行在ghz以上的能力[4];2001年broadcom公司推出了适用于10gbps光网的dwdm (密集波分复用)传输处理器bcm8511,该处理器在一个单芯片上集成了数字打包器、fec(前向纠错)、具有逻辑监视性能的sonet/sdh(光纤同步网络/同步数字体系)成帧器以及串行10gbps 收发器,其采用的是标准0.18mm cmos工艺制造;2002年1月,我国东南大学射频与光电集成电路研究所推出了0.35mm cmos 2.5gb/s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和限幅放大电路 [5]和10gb/s 0.25mm cmos超高速分接电路。这些均充分说明了标准cmos工艺技术具有制作ghz以上工作频率芯片的能力。 (2)优化芯片间及芯片内的互连,解决连线延时问题,速度可以进一步提高。 芯片间互连已经成为限制芯片运算速度的瓶颈,这个瓶颈的存在,导致不能传送足够的数据以充分利用芯片的运算能力。一般来说,片上时钟频率能够达到1ghz,而在pcb板上时,其时钟频率往往被限制在200mhz以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soc(系统芯片)或先进的封装技术,如倒装焊等。 内部连线延时问题,可通过采用铜线作互连线来解决。在深亚微米,采用铜线代替铝线作互连线,由于连线窄而产生的高电阻可减少40%(铜线的电阻系数低),意味着可进一步微细化互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