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SoC选择适当的IP内核
发布时间:2008/5/27 0:00:00 访问次数:663
    
    今天,系统级芯片 (soc) 设计师在产品开发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一个知识产权 (ip) 内核。它能够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及上市时间和盈利能力。然而soc 设计师在选择一个内核的时候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们需要仔细考虑以决定哪种内核对特定的soc最合适。他们必须决定内核的类型(软内核或是硬内核)、可交付成果的质量、可靠性和ip提供商的承诺等等。本文将就以上每个环节进行讨论,并为如何最好地评估多个竞争的ip内核的特性提供一个指导。
    引言
    芯片生产技术的持续进步已经使得今天设计工程师拥有了大量的芯片资源。但不幸的是,设计团队设计电路的能力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这种不平衡催生了ip内核产业。ip内核可使设计团队通过整合预制的模块快速创建大量的系统级芯片(socs) 设计,而这些模块不需要任何设计或验证工作。然而,这一新的设计模式也伴随着一些严峻的挑战。根据内核的不同,它们能够被最小化或者被恶化。
    首先,ip内核可以以两种形式提供给客户:软内核和硬内核。两种内核的提供方式都可以使客户获得在功能方面经过验证的设计。软内核,也被称为可合成内核,需要由客户集成在其soc上实现。另一方面,硬内核可以完全实现和直接投入生产。(从技术上说,一种设计只有生产后才能实现。但是在此情况下,实现的意思是指安排布局并可直接投入生产)。soc团队只需将硬内核像一个单片集成电路片那样置入芯片即可。软内核和硬内核具有不同的问题和好处,下面将逐一详细介绍。
    ip内核启动了soc设计工作中一个关键部分。利用验证的设计,设计团队能够以更少的时间、使用更少的设计及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资源完成其芯片设计。然而,将内核整合到一个芯片上需要很多步骤。这个过程是否能够很容易地完成,主要取决于提供的交付成果。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些能够非常容易地将内核集成到soc设计过程的所有步骤的附属交付成果。
    最后,还需要考虑ip供应商。ip产业刚刚起步,存在许多低质量甚至一些有缺陷的产品,而且它们还没有被限制开发。客户不仅必须对ip内核进行评估,而且还要评估ip提供商。
    软内核与硬内核的对比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者的优势与不足:
    性能
    由于软内核不用执行,因此它在功能和实现方面比硬内核更加灵活。另一方面,硬内核开发者能够花更多的时间来优化它们的实现,因为它们能够在很多设计中使用。因此,这使人们觉得硬内核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
    事实上,为那些最先进工艺设计的高端、全定制硬内核确实能够提供比软内核更好的性能表现。通过使用锁存、动态逻辑、三态信号、定制存储器等,全定制设计组能够获得比完全静态合成的设计更好的结果。对于需要达到现有工艺和设计技术极限性能的soc来说,全定制硬内核能够更好地的满足这些要求。
    然而,如果性能目标只是在一个软内核范围内,那么硬内核潜在性能优势就无关紧要了。soc设计团队能够使用软内核满足性能要求,并利用其内在灵活性的优势。(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软内核的最高频率限制也在提高,使它们成为了更多soc设计师的选择。)在较低时钟频率下,硬内核或许可以提供芯片尺寸方面的优势。但是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硬内核经常简单地使用asic的方法进行固化,使之不能提供速度上的优势。在其他情况下,全定制内核不能根据每一代工艺进行重新优化,所以减小了频率和尺寸上的优势。
    技术独立和简化
    软内核的优势之一是采用独立的技术。这就是说,高水平的verilog 或 vhdl 不需要使用一种特定的工艺技术或标准的单元程序库。这意味着同一个ip内核能够应用到多种设计,或现有设计的下一代产品中。(一些软内核提供商利用使客户依赖其内核技术的设计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好处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硬内核是非常特殊的技术。事实上,如果代工厂改变其工艺参数或库函数,随着工艺的改变硬内核可能无法正常工作。这就产生了一个风险,因为在工艺参数改变时,ip提供商需要重新对硬内核进行验证。
    硬内核能够采用新的工艺技术,但是重新优化全定制内核的工作既费事又昂贵。而对于一些先进的微处理器内核,这可能要花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硬内核经常根据新的工艺进行光学调整。虽然这一方式既简单又快速,但是它减少了由设计团队为现有工艺定制优化的许多优势。
    不仅如此,光学调整同时带
    
    今天,系统级芯片 (soc) 设计师在产品开发中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选择一个知识产权 (ip) 内核。它能够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以及上市时间和盈利能力。然而soc 设计师在选择一个内核的时候面临着诸多挑战。他们需要仔细考虑以决定哪种内核对特定的soc最合适。他们必须决定内核的类型(软内核或是硬内核)、可交付成果的质量、可靠性和ip提供商的承诺等等。本文将就以上每个环节进行讨论,并为如何最好地评估多个竞争的ip内核的特性提供一个指导。
    引言
    芯片生产技术的持续进步已经使得今天设计工程师拥有了大量的芯片资源。但不幸的是,设计团队设计电路的能力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这种不平衡催生了ip内核产业。ip内核可使设计团队通过整合预制的模块快速创建大量的系统级芯片(socs) 设计,而这些模块不需要任何设计或验证工作。然而,这一新的设计模式也伴随着一些严峻的挑战。根据内核的不同,它们能够被最小化或者被恶化。
    首先,ip内核可以以两种形式提供给客户:软内核和硬内核。两种内核的提供方式都可以使客户获得在功能方面经过验证的设计。软内核,也被称为可合成内核,需要由客户集成在其soc上实现。另一方面,硬内核可以完全实现和直接投入生产。(从技术上说,一种设计只有生产后才能实现。但是在此情况下,实现的意思是指安排布局并可直接投入生产)。soc团队只需将硬内核像一个单片集成电路片那样置入芯片即可。软内核和硬内核具有不同的问题和好处,下面将逐一详细介绍。
    ip内核启动了soc设计工作中一个关键部分。利用验证的设计,设计团队能够以更少的时间、使用更少的设计及电子设计自动化 (eda) 资源完成其芯片设计。然而,将内核整合到一个芯片上需要很多步骤。这个过程是否能够很容易地完成,主要取决于提供的交付成果。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一些能够非常容易地将内核集成到soc设计过程的所有步骤的附属交付成果。
    最后,还需要考虑ip供应商。ip产业刚刚起步,存在许多低质量甚至一些有缺陷的产品,而且它们还没有被限制开发。客户不仅必须对ip内核进行评估,而且还要评估ip提供商。
    软内核与硬内核的对比
    我们来分析一下两者的优势与不足:
    性能
    由于软内核不用执行,因此它在功能和实现方面比硬内核更加灵活。另一方面,硬内核开发者能够花更多的时间来优化它们的实现,因为它们能够在很多设计中使用。因此,这使人们觉得硬内核能够提供更高的性能。
    事实上,为那些最先进工艺设计的高端、全定制硬内核确实能够提供比软内核更好的性能表现。通过使用锁存、动态逻辑、三态信号、定制存储器等,全定制设计组能够获得比完全静态合成的设计更好的结果。对于需要达到现有工艺和设计技术极限性能的soc来说,全定制硬内核能够更好地的满足这些要求。
    然而,如果性能目标只是在一个软内核范围内,那么硬内核潜在性能优势就无关紧要了。soc设计团队能够使用软内核满足性能要求,并利用其内在灵活性的优势。(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软内核的最高频率限制也在提高,使它们成为了更多soc设计师的选择。)在较低时钟频率下,硬内核或许可以提供芯片尺寸方面的优势。但是情况往往并不是这样。硬内核经常简单地使用asic的方法进行固化,使之不能提供速度上的优势。在其他情况下,全定制内核不能根据每一代工艺进行重新优化,所以减小了频率和尺寸上的优势。
    技术独立和简化
    软内核的优势之一是采用独立的技术。这就是说,高水平的verilog 或 vhdl 不需要使用一种特定的工艺技术或标准的单元程序库。这意味着同一个ip内核能够应用到多种设计,或现有设计的下一代产品中。(一些软内核提供商利用使客户依赖其内核技术的设计方式,但是这种方式的好处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硬内核是非常特殊的技术。事实上,如果代工厂改变其工艺参数或库函数,随着工艺的改变硬内核可能无法正常工作。这就产生了一个风险,因为在工艺参数改变时,ip提供商需要重新对硬内核进行验证。
    硬内核能够采用新的工艺技术,但是重新优化全定制内核的工作既费事又昂贵。而对于一些先进的微处理器内核,这可能要花两年或更长的时间。因此,硬内核经常根据新的工艺进行光学调整。虽然这一方式既简单又快速,但是它减少了由设计团队为现有工艺定制优化的许多优势。
    不仅如此,光学调整同时带
上一篇:PCB基础知识之PCB的种类
热门点击
- OrCAD/PSpice9直流扫描分析的应用
- OrCAD/PSpice9直流扫描分析的应用
- protel99se和DXP的使用感想
- CCS噪声模型:用于串扰噪声分析的高精确度建
- ORCAD/PSPICE
- 硬件描述语言HDL的现状与发展
- 利用Liberty CCS建模技术实现更高精
- OPC工具挺进DFM
- SystemWeaver 实现复杂SOC的片
- RGB信号走表层还是地层?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