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七成电子产品遭遇“环保令”入市先过防毒关

发布时间:2007/9/8 0:00:00 访问次数:346


        如今,诸如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普遍使用,但电子产品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财经时报》报道,由发改委、信产部、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产品防止有毒物质法案”即将在2006年初正式推行。在具体规定和管理规范方面,信息产业部预计将于2006年初颁布《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通过规范市场准入,不符合规定的电子产品将无法上市。

        绿色警报拉响

        研究表明,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都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台电脑显示器中仅铅含量平均就达到1公斤多。一旦这些有毒物质进入环境,就会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我国广东地区曾出现过有毒物质致病的案例。

        再来看一组数据:据统计,整个欧洲每年产生电子垃圾约600万吨。而美国仅淘汰的电脑即将达到3亿—6亿台。我国也不例外,截至去年,我国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万部手机。另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要容纳全球70%的电子垃圾。全球都面临电子垃圾所带来的压力。

        事实上,中国电子及IT厂商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绿色壁垒”。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指令 已于8月13日正式实施。《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也计划在2006年7月1日强制执行。这两项指令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电子电气设备必须禁止或限量使用铅、汞、镉等六种有害物质。

        这两项指令涉及近20万种产品。权威人士估计,这两项指令至少将影响到中国317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出口,占出口欧盟电子产品总值的七成。这样一来,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商的整体成本将提高10%左右,出口价格上涨15%左右 传统的价格竞争优势因此丧失。

        洁净生产方能标本兼治

        鉴于废旧电子产品的危害性,必须重视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一是注重电子废物的回收,一是在电子产品中彻底停止使用有毒物质。这是欧盟出台两项指令的目的。同时,这也与消费者的期望一致。在今年的北京“科博会”上,消费者们希望电子产品生产商做到两点,即“洁净生产”与“保证回收”。

        正视电子废物的污染问题,回收并处理报废后的产品,有助于减少其对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例如,电子产品中有一种叫溴化阻燃剂的物质,在环境中极不易分解。若任其自然,则该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并累积在动物中,影响到神经与荷尔蒙系统。诺基亚、摩托罗拉、TCL等厂商已朝这个方向作出积极努力。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生产商回收处理可以解决电子废物问题,但是,治本的方法是生产商发展清洁生产,从产品的设计上着手处理污染或防止污染。将电子产品污染控制作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基础,体现了“污染防治,预防在先”的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上防止电子产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当然,回收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针对我国即将出台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信产部有关人士表示,它将能实现有毒有害物质在电子信息产品中替代与减量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同时,对于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使产品升级换代,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合力才有效

        电子产品污染防治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参与其中,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对电子产品的防污染加以引导。信产部相关人士透露,我国已就《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向WTO组织做了通报。如果得到认可,很快就会付诸实施。另外,《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也正在研究过程中。国家环保总局也开始了《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其次,生产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社会效益。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无毒材料,预防有毒废物的产生


        如今,诸如电视、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普遍使用,但电子产品带来的污染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据《财经时报》报道,由发改委、信产部、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制定的“电子产品防止有毒物质法案”即将在2006年初正式推行。在具体规定和管理规范方面,信息产业部预计将于2006年初颁布《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通过规范市场准入,不符合规定的电子产品将无法上市。

        绿色警报拉响

        研究表明,电视、电脑、手机等产品,都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以电脑为例,制造一台电脑需要700多种化学原料,其中50%以上对人体有害。一台电脑显示器中仅铅含量平均就达到1公斤多。一旦这些有毒物质进入环境,就会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我国广东地区曾出现过有毒物质致病的案例。

        再来看一组数据:据统计,整个欧洲每年产生电子垃圾约600万吨。而美国仅淘汰的电脑即将达到3亿—6亿台。我国也不例外,截至去年,我国平均每年淘汰近7000万部手机。另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要容纳全球70%的电子垃圾。全球都面临电子垃圾所带来的压力。

        事实上,中国电子及IT厂商在国际市场上遭遇“绿色壁垒”。欧盟《关于报废电子电器设备指令》WEEE指令 已于8月13日正式实施。《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ROHS指令)也计划在2006年7月1日强制执行。这两项指令规定,所有在欧盟市场上出售的电子电气设备必须禁止或限量使用铅、汞、镉等六种有害物质。

        这两项指令涉及近20万种产品。权威人士估计,这两项指令至少将影响到中国317亿美元的电子产品出口,占出口欧盟电子产品总值的七成。这样一来,国内电子产品生产商的整体成本将提高10%左右,出口价格上涨15%左右 传统的价格竞争优势因此丧失。

        洁净生产方能标本兼治

        鉴于废旧电子产品的危害性,必须重视并想办法加以解决。一是注重电子废物的回收,一是在电子产品中彻底停止使用有毒物质。这是欧盟出台两项指令的目的。同时,这也与消费者的期望一致。在今年的北京“科博会”上,消费者们希望电子产品生产商做到两点,即“洁净生产”与“保证回收”。

        正视电子废物的污染问题,回收并处理报废后的产品,有助于减少其对生活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例如,电子产品中有一种叫溴化阻燃剂的物质,在环境中极不易分解。若任其自然,则该物质会通过食物链进入并累积在动物中,影响到神经与荷尔蒙系统。诺基亚、摩托罗拉、TCL等厂商已朝这个方向作出积极努力。

        业内人士认为,尽管生产商回收处理可以解决电子废物问题,但是,治本的方法是生产商发展清洁生产,从产品的设计上着手处理污染或防止污染。将电子产品污染控制作为废旧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基础,体现了“污染防治,预防在先”的环境保护原则,从源头上防止电子产品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当然,回收处理也是很重要的。

        针对我国即将出台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信产部有关人士表示,它将能实现有毒有害物质在电子信息产品中替代与减量化,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同时,对于推进电子信息产业结构调整,使产品升级换代,确保电子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合力才有效

        电子产品污染防治问题,关系到全社会的共同利益。因此,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应参与其中,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生存环境。

        首先,政府应充分发挥职能,对电子产品的防污染加以引导。信产部相关人士透露,我国已就《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向WTO组织做了通报。如果得到认可,很快就会付诸实施。另外,《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也正在研究过程中。国家环保总局也开始了《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

        其次,生产企业要勇于承担责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不应忽视社会效益。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生产过程中,尽量使用无毒材料,预防有毒废物的产生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