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的谐振频率和工作频率收发回电流
发布时间:2020/10/31 21:21:10 访问次数:1512
RS、RL分别为电源等效内阻及负载电阻,R1、R2是各回路的线圈的损耗内阻,在这里忽略了电容的损耗电阻,因其通常比线圈的损耗电阻要小很多。圆形截面导线绕制的线圈损耗电阻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r、N、λ和ω0分别表示铜线半径、线圈半径、线圈匝数、波长、谐振角频率;μ=4π×10-7 H/m,σ=5.88×107 S/m。
L1、L2和C1、C2分别为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电感和调谐电容。M12为两线圈之间的互感,可由诺依曼公式求出。电路中各回路的谐振频率和工作频率一致,设收发回路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可得系统电路方程:
传输结构与传输效率、传输功率的关系,传输结构是磁耦合谐振式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制约电能传输的最直接机制;研究系统的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宜对传输结构进行分析。
用Agilent ADS软件分别对几种具体传输结构的传输效率、传输功率进行仿真分析,选取仿真参数RL=20 Ω,R1e=R2e=1 Ω,L1=L2=43.7 μH,f=180 kHz,两线圈的间距设定为10 cm。
用ADS软件得到不同传输结构系统的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在180 kHz频率点处,SS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都大于SP;SS的传输效率随着频率的增大不断增加,而SP的传输效率在不同频率点处基本不变且其传输功率变化比较小;PS的传输功率和PP的传输效率在180 kHz频率点处近似达最大值,而且SP和PS对系统频率变化不敏感,因此这两种传输结构更适合于输出稳频稳压的系统。
从系统输出电压(实际上是传输功率)来判断传输结构的性能,而忽略了传输效率对系统的影响。从系统的总阻抗和反射阻抗与相应系统理想参数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4种传输结构的性能,仅能够从传输功率或者传输效率单个指标来反映传输结构的性能。
(素材来源:chinaaet和ttic.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特别感谢)
RS、RL分别为电源等效内阻及负载电阻,R1、R2是各回路的线圈的损耗内阻,在这里忽略了电容的损耗电阻,因其通常比线圈的损耗电阻要小很多。圆形截面导线绕制的线圈损耗电阻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a、r、N、λ和ω0分别表示铜线半径、线圈半径、线圈匝数、波长、谐振角频率;μ=4π×10-7 H/m,σ=5.88×107 S/m。
L1、L2和C1、C2分别为发射端和接收端的线圈电感和调谐电容。M12为两线圈之间的互感,可由诺依曼公式求出。电路中各回路的谐振频率和工作频率一致,设收发回路的电流分别为I1和I2,根据基尔霍夫定律.
可得系统电路方程:
传输结构与传输效率、传输功率的关系,传输结构是磁耦合谐振式的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制约电能传输的最直接机制;研究系统的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宜对传输结构进行分析。
用Agilent ADS软件分别对几种具体传输结构的传输效率、传输功率进行仿真分析,选取仿真参数RL=20 Ω,R1e=R2e=1 Ω,L1=L2=43.7 μH,f=180 kHz,两线圈的间距设定为10 cm。
用ADS软件得到不同传输结构系统的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与频率的关系曲线。
在180 kHz频率点处,SS传输功率和传输效率都大于SP;SS的传输效率随着频率的增大不断增加,而SP的传输效率在不同频率点处基本不变且其传输功率变化比较小;PS的传输功率和PP的传输效率在180 kHz频率点处近似达最大值,而且SP和PS对系统频率变化不敏感,因此这两种传输结构更适合于输出稳频稳压的系统。
从系统输出电压(实际上是传输功率)来判断传输结构的性能,而忽略了传输效率对系统的影响。从系统的总阻抗和反射阻抗与相应系统理想参数的关系进行比较分析4种传输结构的性能,仅能够从传输功率或者传输效率单个指标来反映传输结构的性能。
(素材来源:chinaaet和ttic.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特别感谢)
上一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上一篇:耦合电压反映此线圈的发送功率
热门点击
- 高频数据串联电容与数据线路耦合
- 高效率无电感的AC/DC开关电源
- 时钟速率运行总线降低功耗要求
- 24路的1080p视频流和5G连接
- NMOS栅交叉连接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 低静态电流的轻负载时的效率
- 毫米波和6GHz以下频段
- 薄膜芯片电阻时钟信号的模拟信号源
- 小封装尺寸和精准的电压准确度
- 低功耗无线数据传输模块通讯模式
推荐技术资料
- 循线机器人是机器人入门和
- 循线机器人是机器人入门和比赛最常用的控制方式,E48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