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下一代光网络=ASON+MSTP+ULH?

发布时间:2007/8/31 0:00:00 访问次数:369

如何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在探讨下一代光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时的重要前提

    很显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光通信行业的复苏已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这在日前召开的一年一度的OPTINETCHINA2004光网络研讨会上也得到了反映,现在业界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向如何把复苏转化成为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不是一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倒春寒”。就像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技术部主任张成良所说的,光通信行业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整个行业正在渐入佳境(光纤行业除外),作为一个光通信业者,更希望这个产业“小步快跑,从从容容”,而不是“大红大紫、大起大落”。

    要想保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变过去技术导向的发展思路,代之以业务导向的发展思路。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了电信市场巨变的运营商、设备商,正变得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务实,在探讨下一代光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时,更多的把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作为首要的前提。而当前在光通信市场上受到运营商、设备商力捧的技术——无论是MSTP还是ASON,无不反映了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张成良认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描述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趋势——“下一代光网络=ASON控制层面+多业务处理节点(MSTP)+ULH WDM系统”,他的看法也和业内其他专家的看法不谋而合。

    MSTP:将一统城域网天下?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国外称为多业务提供平台(MSPP)或下一代SONET/SDH——是指基于SDH技术,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其核心处理仍然是基于SDH VC通道的。MSTP是基础传输网络顺应业务网发展需求而提出的综合解决方案的概念,融合了ITU-T及其他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多种关键技术。

    其实严格地说,MSTP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从出现到现在已有5、6年的历史,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到目前也尚未形成完善的MSTP国际化标准。MSTP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上,以太网新业务的QoS要求推动着MSTP的发展。一般认为,MSTP技术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MSTP的特点是提供以太网点到点透传。它是将以太网信号直接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进行点到点传送。在提供以太网透传租线业务时,由于业务粒度受限于VC,一般最小为2Mb/s,因此,第一代MSTP还不能提供不同以太网业务的QoS区分、流量控制、多个以太网业务流的统计复用和带宽共享以及以太网业务层的保护等功能。

    第二代MSTP的特点是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相对于第一代MSTP,第二代MSTP作了许多改进,它可提供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多用户隔离和VLAN划分、基于STP的以太网业务层保护以及基于802.1p的优先级转发等多项以太网方面的支持。但是,第二代MSTP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不能提供良好的QoS支持,业务带宽粒度仍然受限于VC,基于STP的业务层保护时间太慢,VLAN功能也不适合大型城域公网应用,还不能实现环上不同位置节点的公平接入,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只是针对点到点链路,等等。

    最近才出现的第三代MSTP的特点是支持以太网QoS。在第三代MSTP中,引入了中间的智能适配层、通用成帧规程(GFP,)高速封装协议、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等多项全新技术。因此,第三代MSTP可支持QoS、多点到多点的连接、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等功能,能够实现业务等级协定(SLA)增强、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等。此外,第三代MSTP还具有相当强的可扩展性。可以说,第三代MSTP为以以太网业务为代表的IP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由于前几年国内各大运营商骨干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宽带接入业务的飞速发展,相应地使城域网成为整个网络业务发展的带宽瓶颈。城域网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重点。有资料显示,城域网的市场总量将相当于在骨干网和接入网的投资总和。这也使得城域光网络市场成为众多新、老技术角逐的新战场,MSTP之所以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运营商的首选,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经历了电信寒冬的运营商,在投资策略上变得更加谨慎,在新技术的引入当中,除了强调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之外,更加注重对原有投资的保护。而国内运营商良好的“SDH基础”使得基于SDH平台发展起来的MSTP技术在与其它技术的竞争中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

    其次,MSTP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吸取和结合其他技术,如MPLS、RPR等的长处,不断完善,这也使得MSTP的内涵和范围不断地扩展。

 &nbs

如何在满足业务发展需求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成为运营商和设备商在探讨下一代光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时的重要前提

    很显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光通信行业的复苏已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这在日前召开的一年一度的OPTINETCHINA2004光网络研讨会上也得到了反映,现在业界关注的焦点已经转向如何把复苏转化成为持续稳定的增长,而不是一场来得快去得也快的“倒春寒”。就像中国电信集团北京研究院技术部主任张成良所说的,光通信行业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阶段,整个行业正在渐入佳境(光纤行业除外),作为一个光通信业者,更希望这个产业“小步快跑,从从容容”,而不是“大红大紫、大起大落”。

    要想保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转变过去技术导向的发展思路,代之以业务导向的发展思路。值得庆幸的是,经历了电信市场巨变的运营商、设备商,正变得越来越理智、越来越务实,在探讨下一代光网络的技术发展趋势时,更多的把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满足业务的发展需求作为首要的前提。而当前在光通信市场上受到运营商、设备商力捧的技术——无论是MSTP还是ASON,无不反映了这种新的价值取向。张成良认为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描述下一代光网络的发展趋势——“下一代光网络=ASON控制层面+多业务处理节点(MSTP)+ULH WDM系统”,他的看法也和业内其他专家的看法不谋而合。

    MSTP:将一统城域网天下?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国外称为多业务提供平台(MSPP)或下一代SONET/SDH——是指基于SDH技术,同时实现TDM、ATM、以太网等业务的接入、处理和传送,提供统一网管的多业务节点,其核心处理仍然是基于SDH VC通道的。MSTP是基础传输网络顺应业务网发展需求而提出的综合解决方案的概念,融合了ITU-T及其他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多种关键技术。

    其实严格地说,MSTP并不是一种新的技术,从出现到现在已有5、6年的历史,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之中,到目前也尚未形成完善的MSTP国际化标准。MSTP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以太网业务的支持上,以太网新业务的QoS要求推动着MSTP的发展。一般认为,MSTP技术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MSTP的特点是提供以太网点到点透传。它是将以太网信号直接映射到SDH的虚容器(VC)中进行点到点传送。在提供以太网透传租线业务时,由于业务粒度受限于VC,一般最小为2Mb/s,因此,第一代MSTP还不能提供不同以太网业务的QoS区分、流量控制、多个以太网业务流的统计复用和带宽共享以及以太网业务层的保护等功能。

    第二代MSTP的特点是支持以太网二层交换。相对于第一代MSTP,第二代MSTP作了许多改进,它可提供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多用户隔离和VLAN划分、基于STP的以太网业务层保护以及基于802.1p的优先级转发等多项以太网方面的支持。但是,第二代MSTP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比如不能提供良好的QoS支持,业务带宽粒度仍然受限于VC,基于STP的业务层保护时间太慢,VLAN功能也不适合大型城域公网应用,还不能实现环上不同位置节点的公平接入,基于802.3x的流量控制只是针对点到点链路,等等。

    最近才出现的第三代MSTP的特点是支持以太网QoS。在第三代MSTP中,引入了中间的智能适配层、通用成帧规程(GFP,)高速封装协议、虚级联和链路容量调整机制(LCAS)等多项全新技术。因此,第三代MSTP可支持QoS、多点到多点的连接、用户隔离和带宽共享等功能,能够实现业务等级协定(SLA)增强、阻塞控制以及公平接入等。此外,第三代MSTP还具有相当强的可扩展性。可以说,第三代MSTP为以以太网业务为代表的IP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

    由于前几年国内各大运营商骨干网的大规模建设,以及宽带接入业务的飞速发展,相应地使城域网成为整个网络业务发展的带宽瓶颈。城域网将成为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运营商网络建设的重点。有资料显示,城域网的市场总量将相当于在骨干网和接入网的投资总和。这也使得城域光网络市场成为众多新、老技术角逐的新战场,MSTP之所以能从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运营商的首选,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经历了电信寒冬的运营商,在投资策略上变得更加谨慎,在新技术的引入当中,除了强调满足未来业务的发展需要之外,更加注重对原有投资的保护。而国内运营商良好的“SDH基础”使得基于SDH平台发展起来的MSTP技术在与其它技术的竞争中无疑具有先天的优势。

    其次,MSTP从出现到现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之中,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吸取和结合其他技术,如MPLS、RPR等的长处,不断完善,这也使得MSTP的内涵和范围不断地扩展。

 &nbs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