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IC/元器件

ICS951802AF 单电源的互补对称电路

发布时间:2019/11/9 20:48:05 访问次数:3323

ICS951802AF当有信号ri时,在信号的负半周,T1导电,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C充电;在信号的正半周,T2导电,则已充电的电容C起着图8.4,2中电源-ycc的作用,通过负载RT放电。只要选择时间常数RLC足够大(比信号的最长周期还大得多)①,就可以认为用电容C和一个电源ycc可代替原来的+vcc和-ycc两个电源的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采用单电源的互补对称电路,由于每个管了的工作电压不是原来的ycc,而是ycc/2(输出电压最大也只能采用单电源的互补对称原理电路使用。修正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以ycc/2代替原来的公式(⒏3.11)、(8,3.2)、

(8.3.3)和(8.3.5)中的ycc即可。

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典型应用见8,5.4节图8.5.8。

在图8,4.la所示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输人信号为1kHz、10Ⅴ的正弦电压,输出电压波形如图8.4,5所示,这说明电路出现了何种失真?为了改善上述的输出波形,应在电路中采取什么措施?

在图8.4,2所示电路中,用二极管D1和D2的管压降为T1和t2提供适当的偏置,而工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特性,此时输入的交流信号能否通过此二极管从而亦为Tl和T2供给交流信号?请说明理由.

设放大电路的输人信号为正弦波,问在什么情况下,电路的输出出现饱和及截止失真,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交越失真?用波形示意图说明这两种失真的区别。

在输人信号为正弦波作用下,互补对称电路输出波形有否可能出现线性(即频选择c时,应满足C>(5~10)/2πyLRL,其中fL为下限频率.达到约ycc/2),所以前面导出的计算Po、PT、Pv和PlM的公式,必须加以修正才能利用热阻这个概念,能帮助理解BJT的散热过程。

在BJT中,管子上的电压降绝大部分都降在集电结上,它和流过集电结的电流造成集电极功率损耗,使管子产生热量。这个热量要散发到外部空间去,同样受到阻力,这也有热阻。BJT热阻的大小,通常用℃/W(或℃/mw)表示,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瓦(或每毫瓦)集电极耗散功率使BJT温度升高的度数(例如,手册上标出3AD6的热阻为2℃/W,即表示集电极损耗功率每增加1W,结温升高2℃)。显然,BJT的热阻小,即表明管子的散热能力强,在环境温度相同下,允许的集电极功耗PcM就大,反之,PcM就小。必须注意的是,通常手册中给出的最大允许集电极耗散功率PcM,是在环境温度为25℃时的数值。

功率BJT的散热等效热路,在BJT中,集电极损耗的功率是产生热量的源泉。它使结温升高到j,并沿着管壳把热量散发到环境温度为ra的空问。BJT依靠本身外壳散热的效果较差,以3AD6为例,不加散热装置时,允许的功耗PGM仅为1W,如果加

上120×120×4 mm3的铝散热板时,则允许的PcM可增至10W,所以为了提高集电结允许的功耗PcM,通常要加散热装置,如图8.5.2a所示。

功率BJT装在散热片上的散热情况,(a)功率BJT装在散热片上 (b)散热等效热路

功率BJT装上散热片后,由于管壳很小,热量主要通过散热片传送。设集电结到管壳的热阻为RTi,管壳与散热片之间的热阻为RTc,散热片与周围空气的热阻为RTF,则总的热阻可近似为图8.3.3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由式(8.3.2)可求出通过BJT的最大集电极电流、BJTc、e极间的最大压降和它的最大管耗分别为yc<12Ⅴ,Pllv≈0.2Pom=0.2×9W=1,8V.

所求fcM、tlc m1和PTlM,均分别小于极限参数rcM、 |y(bRo|和PcM,故功率BJT能安全工作.

求u=0,6时的Po值由式(8.3.7)可求出0.6×4×12Ⅴ=9,2V将yom代入式(8.3.1)得P1.



ICS951802AF当有信号ri时,在信号的负半周,T1导电,有电流通过负载RL,同时向C充电;在信号的正半周,T2导电,则已充电的电容C起着图8.4,2中电源-ycc的作用,通过负载RT放电。只要选择时间常数RLC足够大(比信号的最长周期还大得多)①,就可以认为用电容C和一个电源ycc可代替原来的+vcc和-ycc两个电源的作用。

值得指出的是,采用单电源的互补对称电路,由于每个管了的工作电压不是原来的ycc,而是ycc/2(输出电压最大也只能采用单电源的互补对称原理电路使用。修正的方法也很简单,只要以ycc/2代替原来的公式(⒏3.11)、(8,3.2)、

(8.3.3)和(8.3.5)中的ycc即可。

单电源互补对称电路的典型应用见8,5.4节图8.5.8。

在图8,4.la所示双电源互补对称电路中,输人信号为1kHz、10Ⅴ的正弦电压,输出电压波形如图8.4,5所示,这说明电路出现了何种失真?为了改善上述的输出波形,应在电路中采取什么措施?

在图8.4,2所示电路中,用二极管D1和D2的管压降为T1和t2提供适当的偏置,而工极管具有单向导电的特性,此时输入的交流信号能否通过此二极管从而亦为Tl和T2供给交流信号?请说明理由.

设放大电路的输人信号为正弦波,问在什么情况下,电路的输出出现饱和及截止失真,在什么情况下出现交越失真?用波形示意图说明这两种失真的区别。

在输人信号为正弦波作用下,互补对称电路输出波形有否可能出现线性(即频选择c时,应满足C>(5~10)/2πyLRL,其中fL为下限频率.达到约ycc/2),所以前面导出的计算Po、PT、Pv和PlM的公式,必须加以修正才能利用热阻这个概念,能帮助理解BJT的散热过程。

在BJT中,管子上的电压降绝大部分都降在集电结上,它和流过集电结的电流造成集电极功率损耗,使管子产生热量。这个热量要散发到外部空间去,同样受到阻力,这也有热阻。BJT热阻的大小,通常用℃/W(或℃/mw)表示,它的物理意义是每瓦(或每毫瓦)集电极耗散功率使BJT温度升高的度数(例如,手册上标出3AD6的热阻为2℃/W,即表示集电极损耗功率每增加1W,结温升高2℃)。显然,BJT的热阻小,即表明管子的散热能力强,在环境温度相同下,允许的集电极功耗PcM就大,反之,PcM就小。必须注意的是,通常手册中给出的最大允许集电极耗散功率PcM,是在环境温度为25℃时的数值。

功率BJT的散热等效热路,在BJT中,集电极损耗的功率是产生热量的源泉。它使结温升高到j,并沿着管壳把热量散发到环境温度为ra的空问。BJT依靠本身外壳散热的效果较差,以3AD6为例,不加散热装置时,允许的功耗PGM仅为1W,如果加

上120×120×4 mm3的铝散热板时,则允许的PcM可增至10W,所以为了提高集电结允许的功耗PcM,通常要加散热装置,如图8.5.2a所示。

功率BJT装在散热片上的散热情况,(a)功率BJT装在散热片上 (b)散热等效热路

功率BJT装上散热片后,由于管壳很小,热量主要通过散热片传送。设集电结到管壳的热阻为RTi,管壳与散热片之间的热阻为RTc,散热片与周围空气的热阻为RTF,则总的热阻可近似为图8.3.3乙类互补对称电路.


由式(8.3.2)可求出通过BJT的最大集电极电流、BJTc、e极间的最大压降和它的最大管耗分别为yc<12Ⅴ,Pllv≈0.2Pom=0.2×9W=1,8V.

所求fcM、tlc m1和PTlM,均分别小于极限参数rcM、 |y(bRo|和PcM,故功率BJT能安全工作.

求u=0,6时的Po值由式(8.3.7)可求出0.6×4×12Ⅴ=9,2V将yom代入式(8.3.1)得P1.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单片机版光立方的制作
    N视频: http://v.youku.comN_sh...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