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LS入口结点(ingress node)就给它打上标记
发布时间:2014/9/30 18:24:01 访问次数:1322
(1) MPLS域中的各LSR使用专门的标记分配协议LDP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变换报文,HD64F7065F50V并找出和特定标记相对应的路径,即标记交换路径LSP (Label Switched Path)。例如在图中的路径A—B—C-D。各LSR根据这些路径构造出转发表。这个过程和路由器构造自己的路由表相似[RFC 3031],限于篇幅,这里不讨论转发表构造的详细步骤。但应注意的是,MPLS是面向连接的,因为在标记交换路径LSP上的第一个LSR就根据lP数据报的初始标记确定了整个的标记交换路径,就像一条虚连接一样。
(2)当一个IP数据报进入到MPLS域时,MPLS入口结点(ingress node)就给它打上标记(后面我们就会知道,这实际上是插入一个MPLS首部),并按照转发表把它转发给下一个LSR。以后的所有LSR都按照标记进行转发。
给IP数据报打标记的过程叫做分类(classification)。严格的第三层(网络层)分类只使用了IP首部中的字段,如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大多数运营商实现了第四层(运输层)分类(除了要检查IP首部外,运输层还要检查TCP或UDP首部中的协议端口号),而有些运营商则实现了第五层(应用层)分类(应用层吏进一步地检查数据报的内部并考虑其有效载荷)。
(3)由于在全网内统一分配全局标记数值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一个标记仅仅在两个标记交换路由器LSR之间才有意义。分组每经过一个LSR,LSR就要做两件事。一是转发,二是更换新的标记,即把入标记更换成为出标记。这就叫做标记对换(label swapping
两件事所需的数据都已清楚地写在转发表中。例如,标记交换路由器B从入接口0收到一个入标记为3的IP数据报。
(1) MPLS域中的各LSR使用专门的标记分配协议LDP (Label Distribution Protocol)变换报文,HD64F7065F50V并找出和特定标记相对应的路径,即标记交换路径LSP (Label Switched Path)。例如在图中的路径A—B—C-D。各LSR根据这些路径构造出转发表。这个过程和路由器构造自己的路由表相似[RFC 3031],限于篇幅,这里不讨论转发表构造的详细步骤。但应注意的是,MPLS是面向连接的,因为在标记交换路径LSP上的第一个LSR就根据lP数据报的初始标记确定了整个的标记交换路径,就像一条虚连接一样。
(2)当一个IP数据报进入到MPLS域时,MPLS入口结点(ingress node)就给它打上标记(后面我们就会知道,这实际上是插入一个MPLS首部),并按照转发表把它转发给下一个LSR。以后的所有LSR都按照标记进行转发。
给IP数据报打标记的过程叫做分类(classification)。严格的第三层(网络层)分类只使用了IP首部中的字段,如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等。大多数运营商实现了第四层(运输层)分类(除了要检查IP首部外,运输层还要检查TCP或UDP首部中的协议端口号),而有些运营商则实现了第五层(应用层)分类(应用层吏进一步地检查数据报的内部并考虑其有效载荷)。
(3)由于在全网内统一分配全局标记数值是非常困难的,因此一个标记仅仅在两个标记交换路由器LSR之间才有意义。分组每经过一个LSR,LSR就要做两件事。一是转发,二是更换新的标记,即把入标记更换成为出标记。这就叫做标记对换(label swapping
两件事所需的数据都已清楚地写在转发表中。例如,标记交换路由器B从入接口0收到一个入标记为3的IP数据报。
热门点击
- 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
- FTP使用的两个TCP连接
- 接口标识符(Interface ID)
- 怎样标志分布在整个因特网上的万维网文档
- 数据链路层的点对点信道和广播信道的特点
- 把三级IP地址的子网掩码和收到的数据报的目的
- IP电话所需要的几种应用协议
- 不同的子网掩码得出相同的网络地址
-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 CIDR的32位地址掩码
推荐技术资料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
- 泰克新发布的DSA8300在一台仪器中同时实现时域和频域分析,D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