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热干扰
发布时间:2014/9/8 22:06:09 访问次数:842
对大功率R、T、B、大CD等发热元件要通风好,直接固定在机壳上或散热器上,与其他
元件保持一定距离。 G3L-205PC对温度敏感元件(T、IC、热敏元件、大CD)要远离发热元件。
增加机械强度
要注意整个PCB的重心平衡和稳定。对于又大又重、发热多的元件,应固定在机箱底板上,使整机的重心向下,容易稳定,如果必须安装到PCB上,应采取固定措施。对于尺寸大于200 mm×150 mm的PCB,应该采用机械边框加固,在板上留出固定支架、定位钉和连接插座所用的位置。为保证调试、维修安全,高压元件应远离人手触及的地方。
一般元件的安装与排列
①元件在整个板面上分布均匀、疏密一致。
②元仵不要占满板面,四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3~10 mm)。
③元件的布局不能上下交叉,相邻两元件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相邻元件的电位差高,应保持安全距离,一般环境中的间隙安全电压为200 V/mm。
④元件的安装和固定有立式和卧式两种,要确保电路的抗振性好、安装维修方便、元件排列均匀、有利于铜箔走线的布设。
⑤元件应该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个单元电路之间和每个元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⑥除高频外,一般情况下,元件应规则排列,横平竖直,紧贴板面。
⑦高频常不规则排列,这时铜箔走线布设方便,并且可以缩短减少元件的连线,这对于降低线路板的分布参数、抑制干扰很有好处。
PCB的元件布线原则
一般铜箔走线的宽度在o.3—2 mm之间,现在已能制造线宽和间距在0.1 mm以下的PCB。实践证明:若铜箔走线的厚度为o.05 mm、宽度为1—1.5 mm,当通过2A的电流时,温度升高小于3度,铜箔走线的载流量按20 A/mmz计算,即当铜箔厚度为0.05 mm时,1mm宽的铜箔走线允许通过1A电流,因此,认为铜箔走线宽度的毫米数等于载荷电流的安培数。故铜箔走线的宽度在1. 1~1.5 mm宪全符合要求,对于IC,铜箔走线的宽度可小于1 mm,铜箔走线不能太细,应尽可能宽,特别是电源、地线和大电流线,应加大宽度。PCB上的接电源、接地应直接连到电源、地线上。
对大功率R、T、B、大CD等发热元件要通风好,直接固定在机壳上或散热器上,与其他
元件保持一定距离。 G3L-205PC对温度敏感元件(T、IC、热敏元件、大CD)要远离发热元件。
增加机械强度
要注意整个PCB的重心平衡和稳定。对于又大又重、发热多的元件,应固定在机箱底板上,使整机的重心向下,容易稳定,如果必须安装到PCB上,应采取固定措施。对于尺寸大于200 mm×150 mm的PCB,应该采用机械边框加固,在板上留出固定支架、定位钉和连接插座所用的位置。为保证调试、维修安全,高压元件应远离人手触及的地方。
一般元件的安装与排列
①元件在整个板面上分布均匀、疏密一致。
②元仵不要占满板面,四周应留有一定的空间(3~10 mm)。
③元件的布局不能上下交叉,相邻两元件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相邻元件的电位差高,应保持安全距离,一般环境中的间隙安全电压为200 V/mm。
④元件的安装和固定有立式和卧式两种,要确保电路的抗振性好、安装维修方便、元件排列均匀、有利于铜箔走线的布设。
⑤元件应该均匀、整齐、紧凑地排列在PCB上,尽量减少和缩短各个单元电路之间和每个元件之间的引线和连接。
⑥除高频外,一般情况下,元件应规则排列,横平竖直,紧贴板面。
⑦高频常不规则排列,这时铜箔走线布设方便,并且可以缩短减少元件的连线,这对于降低线路板的分布参数、抑制干扰很有好处。
PCB的元件布线原则
一般铜箔走线的宽度在o.3—2 mm之间,现在已能制造线宽和间距在0.1 mm以下的PCB。实践证明:若铜箔走线的厚度为o.05 mm、宽度为1—1.5 mm,当通过2A的电流时,温度升高小于3度,铜箔走线的载流量按20 A/mmz计算,即当铜箔厚度为0.05 mm时,1mm宽的铜箔走线允许通过1A电流,因此,认为铜箔走线宽度的毫米数等于载荷电流的安培数。故铜箔走线的宽度在1. 1~1.5 mm宪全符合要求,对于IC,铜箔走线的宽度可小于1 mm,铜箔走线不能太细,应尽可能宽,特别是电源、地线和大电流线,应加大宽度。PCB上的接电源、接地应直接连到电源、地线上。
上一篇:为什么说UDP是面向报文的
上一篇:避免铜箔走线的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