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播时延对载波监听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4/8/25 20:49:18 访问次数:3446
“碰撞检测”也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 M09T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变化幅度将会增大(互相叠加)。当适配器检测到的信号电压变化幅度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这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因此,任何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其适配器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进行无效的发送,白白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既然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已经监听到信道为“空闲”,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数据在总线上的碰撞呢?这是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以有限的速率传播的。这和我们开讨论会时相似。一听见会场安酵,我们就立即发言,但偶尔也会发生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而产生冲突的情况。图3-17所示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情况。设图中的局域网两端的站A和B相距1 km,用同轴电缆相连。电磁波在1 km电缆的传播时延约为5 ps(这个数字应当记住)。
因此,A向B发出的数据,在约5¨s后才能传送到B。换言之,B若在A发送的数据到达B之前发送自己的帧(因为这时B的载波监听检测不到A所发送的信息),则必然要在某个时间和A发送的帧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两个帧都变得无用。在局域网的分析中,常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f。发送数据的站希望尽早知道是否发生了碰撞。那么,A发送数据后,最迟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知道自己发送的数据和其他站发送的数据有没有发生
碰撞?从图3 -17不难看出,这个时间最多是两倍的总线端到端的传播时延(2力,或总线的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由于局域网上任意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有长有短,因此局域网必须按最坏情况设计,即取总线两端的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这两个站之间的距离最大)为端到端传播时延。
“碰撞检测”也就是“边发送边监听”,即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 M09T以便判断自己在发送数据时其他站是否也在发送数据。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变化幅度将会增大(互相叠加)。当适配器检测到的信号电压变化幅度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所谓“碰撞”就是发生了冲突。因此“碰撞检测”也称为“冲突检测”。这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因此,任何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其适配器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进行无效的发送,白白浪费网络资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既然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已经监听到信道为“空闲”,那么为什么还会出现数据在总线上的碰撞呢?这是因为电磁波在总线上总是以有限的速率传播的。这和我们开讨论会时相似。一听见会场安酵,我们就立即发言,但偶尔也会发生几个人同时抢着发言而产生冲突的情况。图3-17所示的例子可以说明这种情况。设图中的局域网两端的站A和B相距1 km,用同轴电缆相连。电磁波在1 km电缆的传播时延约为5 ps(这个数字应当记住)。
因此,A向B发出的数据,在约5¨s后才能传送到B。换言之,B若在A发送的数据到达B之前发送自己的帧(因为这时B的载波监听检测不到A所发送的信息),则必然要在某个时间和A发送的帧发生碰撞。碰撞的结果是两个帧都变得无用。在局域网的分析中,常把总线上的单程端到端传播时延记为f。发送数据的站希望尽早知道是否发生了碰撞。那么,A发送数据后,最迟要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知道自己发送的数据和其他站发送的数据有没有发生
碰撞?从图3 -17不难看出,这个时间最多是两倍的总线端到端的传播时延(2力,或总线的端到端往返传播时延。由于局域网上任意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有长有短,因此局域网必须按最坏情况设计,即取总线两端的两个站之间的传播时延(这两个站之间的距离最大)为端到端传播时延。
上一篇:曼彻斯特编码
上一篇:使用CSMA/CD协议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