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Sallen&Key滤波器用于有源分频

发布时间:2013/7/27 20:52:35 访问次数:982

    1995年,Sallen和Key两人合写了一篇关于RC有源滤波器设计的论文,对后来的影响很大。这里提到的所有元件编号和页码,都是以该论文为参考的。
    阴极跟随器可用于构成Sallen&Key滤波器,但工作情况决非理想。MAX706SESA作为低通滤波器应用,有两只串联电阻(Ri和R2)串在阴极跟随器的输入处(译注:参见后面的图A.6),并从这两只电阻中间,接一只电容至阴极跟随器的输出端。我们还记得,阴极跟随器有rouC-l/gm,如果gm=2mAN,则典型隋况下为rom-500Q。这个输出电阻rout与反馈电阻(或反馈电容)相连后,构成一个分压器,决定了输入处RC网络的最大衰减。因此,阴极跟随器使用高gm管,可以获得更大的最大阻带衰减,其最大衰减约为R1/rot。
    比如,对一个截止频率为860Hz的12dB/oct的6J5阴极跟随器低通滤波器,利用仿真软件研究其可行性时发现:按实际元件取值的电路,其频响曲线在频率升至18kHz时,下跌至-54dB,之后,反而开始以6dB/oct的速率随着频率而升高。幸好,我们打算用两个这样的电路串联起来使用,此时的仿真表明,在接近音频带顶端处能下跌至-108dB,不会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
    由于Sallen&Key滤波器依靠正反馈工作,会对所用放大电路的失真性能带来相当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至关重要的事情是,在做成滤波器之前,放大电路就要有最小化的失真。很明显,在设计之时,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进行电子管及其工作点的
选择。不过,还有一种不是那么明显、但很有效的设计办法,就是使用高¨管,以便在施加正反馈之前,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负反馈(负反馈可令失真减小),同时,还采用恒流源(比如EF184五极管恒流源)作为阴极跟随器的负载,使失真进一步减小。使用EC91单三极管时,其典型工作点下有p=80、gm=5.7mAN,因此,是理论上的一种极佳选择。但最终的分析表明,*SN7/*N7家族的电子管由于具有原生失真的优势,能获得更佳的性能,见图A.3(译注:该分频电路的分频点约为950Hz,但在滤波设计上存在严重错误。为尽量忠于原著,故保留此图。译者更正后的电路见图A.7)。
    ——译者注一:从图A.3的电路结构看,低音通道采用24dB/oct的四阶低通滤波器,而高音通道,采用的是12dB/oct的二阶高通滤波器——赵与下一节作者所称的24dB/oct四阶滤波器相矛盾;高低音两个通道末缀电路栅极处的RC网络,原图上分别标注有“SdB LF Eq(5dB低频均衡)”和“4dB LF Eq(4dB低频均衡)”,从这些标注判断,作者可能是想借助这里的分压器来分别校正两个通道的输出电平,以实现两通道的平衡,但实际却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一译者注二:译者所做的仿真表明,图A.3这个电路的整体输出频响曲线(高低音两通道输出信号合成后的曲线)极为糟糕。其中,中频段出现了严重的下陷低谷,从100Hz开始(此处电平为-0.8dB),至500Hz附近到达谷底(此处电平为-7.5dB);之后,曲线又抬升,1.5kHz至峰顸(此处电平为-0.8dB)。过了此峰顶后,紧接着(包括整个高频段)又一直下降,4kHz的电平为-2.5dB,8kHz的电平为-4.4dB,20kHz的电平为-5.6dB。
    1995年,Sallen和Key两人合写了一篇关于RC有源滤波器设计的论文,对后来的影响很大。这里提到的所有元件编号和页码,都是以该论文为参考的。
    阴极跟随器可用于构成Sallen&Key滤波器,但工作情况决非理想。MAX706SESA作为低通滤波器应用,有两只串联电阻(Ri和R2)串在阴极跟随器的输入处(译注:参见后面的图A.6),并从这两只电阻中间,接一只电容至阴极跟随器的输出端。我们还记得,阴极跟随器有rouC-l/gm,如果gm=2mAN,则典型隋况下为rom-500Q。这个输出电阻rout与反馈电阻(或反馈电容)相连后,构成一个分压器,决定了输入处RC网络的最大衰减。因此,阴极跟随器使用高gm管,可以获得更大的最大阻带衰减,其最大衰减约为R1/rot。
    比如,对一个截止频率为860Hz的12dB/oct的6J5阴极跟随器低通滤波器,利用仿真软件研究其可行性时发现:按实际元件取值的电路,其频响曲线在频率升至18kHz时,下跌至-54dB,之后,反而开始以6dB/oct的速率随着频率而升高。幸好,我们打算用两个这样的电路串联起来使用,此时的仿真表明,在接近音频带顶端处能下跌至-108dB,不会带来明显的不利影响。
    由于Sallen&Key滤波器依靠正反馈工作,会对所用放大电路的失真性能带来相当大的不良影响,因此,至关重要的事情是,在做成滤波器之前,放大电路就要有最小化的失真。很明显,在设计之时,需要我们认真细致地进行电子管及其工作点的
选择。不过,还有一种不是那么明显、但很有效的设计办法,就是使用高¨管,以便在施加正反馈之前,就能够获得更多的负反馈(负反馈可令失真减小),同时,还采用恒流源(比如EF184五极管恒流源)作为阴极跟随器的负载,使失真进一步减小。使用EC91单三极管时,其典型工作点下有p=80、gm=5.7mAN,因此,是理论上的一种极佳选择。但最终的分析表明,*SN7/*N7家族的电子管由于具有原生失真的优势,能获得更佳的性能,见图A.3(译注:该分频电路的分频点约为950Hz,但在滤波设计上存在严重错误。为尽量忠于原著,故保留此图。译者更正后的电路见图A.7)。
    ——译者注一:从图A.3的电路结构看,低音通道采用24dB/oct的四阶低通滤波器,而高音通道,采用的是12dB/oct的二阶高通滤波器——赵与下一节作者所称的24dB/oct四阶滤波器相矛盾;高低音两个通道末缀电路栅极处的RC网络,原图上分别标注有“SdB LF Eq(5dB低频均衡)”和“4dB LF Eq(4dB低频均衡)”,从这些标注判断,作者可能是想借助这里的分压器来分别校正两个通道的输出电平,以实现两通道的平衡,但实际却带来了不良的后果。
    一译者注二:译者所做的仿真表明,图A.3这个电路的整体输出频响曲线(高低音两通道输出信号合成后的曲线)极为糟糕。其中,中频段出现了严重的下陷低谷,从100Hz开始(此处电平为-0.8dB),至500Hz附近到达谷底(此处电平为-7.5dB);之后,曲线又抬升,1.5kHz至峰顸(此处电平为-0.8dB)。过了此峰顶后,紧接着(包括整个高频段)又一直下降,4kHz的电平为-2.5dB,8kHz的电平为-4.4dB,20kHz的电平为-5.6dB。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