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
发布时间:2013/7/9 20:17:09 访问次数:2640
束射四极管(beam tetrode)、五极管(pentode)这两种1954097-1电子管的发明,其初衷是试图保留四极管的优点(Cag小),又期望能克服阳极特性曲线扭曲弯折的缺点。五极管设有一个间距很大的网状栅极,称为抑制栅极(suppressor grid),即g3(译注:第三栅极),安置在帘栅极g2与阳极之间。使用时,g3与阴极相连。这样~来,阴极发射的高速电子能直接穿过抑制栅极g3,但阳极二次发射的低速电子被g3阻挡,只能返回阳极。因此,二次发射的电子不再被g2吸引,四极管阳极特性曲线的扭曲弯折现象得以消除。
为了规避Philips于1928年获得的五极管专利,束射四极管的内部运作有别于五极管。不再允许飞往阳极的电子随意从传送通道范围内的各个点离开阴极,而是利用与阴极相连的集束屏(beam anode),将电子引导成两束狭窄的高密度电子束。由于gl和g2的栅极丝在垂直方向上对齐,电子束因而进一步聚集,密度变得更高;并被水平分割为各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电子束呈薄片状。阳极二次发射的电子原来试图离开阳极,现在因被潮水般飞过来的电子排斥,于是迅速返回阳极。由于这部分空间的动态情况很接近于由阴极稳定地发射空间电荷,所以集束屏也称为虚拟阴极( virtual cathode)。有趣的是,五极管的专利中也曾提议,采用虚拟阴极来抑制二次发射。
可能有一些电子能够成功地离开阳极并飞行一段距离。为避免它们到达g2,阳极与g2的间距特意做得比五极管宽得多(这也是束射四极管KT66的阳极屏明显比五极管EL34的阳极屏大的原因所在——尽管这两个型号电子管的参数非常接近)。
束射四极管需要将9i和g2的栅极丝对齐,以使得电子流集中在一起后,能够让大部分电子穿过g2。这样一来,就可以将g2的电流减小至能与玉极管相比的程度。对于功率型电子管来说,这有助于提升效率。当然,五极管也是这样做的。事实上,在我们需要使用束射四极管或五极管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两种电子管的电气特性差别甚小,我们都可以当作五极管来对待(电子管厂商Thorn-AEI把PCL82归类为三极管与束射四极管的复合管,而Mullard则把PCL82归类为三极管与五极管的复合管)。
束射四极管还具备了某些有趣应用的潜力。比如,如果管子有两个阳极,并分别配有可独立接线的集束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两个集束屏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分配给两个阳极的电流比例。6AR8就是这样的电子管,其设计主要是针对电视机的彩色解码需要,但利用它的特性,可扩展应用于收音机或调谐器的混频电路以及立体声解码电路。
为了规避Philips于1928年获得的五极管专利,束射四极管的内部运作有别于五极管。不再允许飞往阳极的电子随意从传送通道范围内的各个点离开阴极,而是利用与阴极相连的集束屏(beam anode),将电子引导成两束狭窄的高密度电子束。由于gl和g2的栅极丝在垂直方向上对齐,电子束因而进一步聚集,密度变得更高;并被水平分割为各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电子束呈薄片状。阳极二次发射的电子原来试图离开阳极,现在因被潮水般飞过来的电子排斥,于是迅速返回阳极。由于这部分空间的动态情况很接近于由阴极稳定地发射空间电荷,所以集束屏也称为虚拟阴极( virtual cathode)。有趣的是,五极管的专利中也曾提议,采用虚拟阴极来抑制二次发射。
可能有一些电子能够成功地离开阳极并飞行一段距离。为避免它们到达g2,阳极与g2的间距特意做得比五极管宽得多(这也是束射四极管KT66的阳极屏明显比五极管EL34的阳极屏大的原因所在——尽管这两个型号电子管的参数非常接近)。
束射四极管需要将9i和g2的栅极丝对齐,以使得电子流集中在一起后,能够让大部分电子穿过g2。这样一来,就可以将g2的电流减小至能与玉极管相比的程度。对于功率型电子管来说,这有助于提升效率。当然,五极管也是这样做的。事实上,在我们需要使用束射四极管或五极管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两种电子管的电气特性差别甚小,我们都可以当作五极管来对待(电子管厂商Thorn-AEI把PCL82归类为三极管与束射四极管的复合管,而Mullard则把PCL82归类为三极管与五极管的复合管)。
束射四极管还具备了某些有趣应用的潜力。比如,如果管子有两个阳极,并分别配有可独立接线的集束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两个集束屏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分配给两个阳极的电流比例。6AR8就是这样的电子管,其设计主要是针对电视机的彩色解码需要,但利用它的特性,可扩展应用于收音机或调谐器的混频电路以及立体声解码电路。
束射四极管(beam tetrode)、五极管(pentode)这两种1954097-1电子管的发明,其初衷是试图保留四极管的优点(Cag小),又期望能克服阳极特性曲线扭曲弯折的缺点。五极管设有一个间距很大的网状栅极,称为抑制栅极(suppressor grid),即g3(译注:第三栅极),安置在帘栅极g2与阳极之间。使用时,g3与阴极相连。这样~来,阴极发射的高速电子能直接穿过抑制栅极g3,但阳极二次发射的低速电子被g3阻挡,只能返回阳极。因此,二次发射的电子不再被g2吸引,四极管阳极特性曲线的扭曲弯折现象得以消除。
为了规避Philips于1928年获得的五极管专利,束射四极管的内部运作有别于五极管。不再允许飞往阳极的电子随意从传送通道范围内的各个点离开阴极,而是利用与阴极相连的集束屏(beam anode),将电子引导成两束狭窄的高密度电子束。由于gl和g2的栅极丝在垂直方向上对齐,电子束因而进一步聚集,密度变得更高;并被水平分割为各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电子束呈薄片状。阳极二次发射的电子原来试图离开阳极,现在因被潮水般飞过来的电子排斥,于是迅速返回阳极。由于这部分空间的动态情况很接近于由阴极稳定地发射空间电荷,所以集束屏也称为虚拟阴极( virtual cathode)。有趣的是,五极管的专利中也曾提议,采用虚拟阴极来抑制二次发射。
可能有一些电子能够成功地离开阳极并飞行一段距离。为避免它们到达g2,阳极与g2的间距特意做得比五极管宽得多(这也是束射四极管KT66的阳极屏明显比五极管EL34的阳极屏大的原因所在——尽管这两个型号电子管的参数非常接近)。
束射四极管需要将9i和g2的栅极丝对齐,以使得电子流集中在一起后,能够让大部分电子穿过g2。这样一来,就可以将g2的电流减小至能与玉极管相比的程度。对于功率型电子管来说,这有助于提升效率。当然,五极管也是这样做的。事实上,在我们需要使用束射四极管或五极管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两种电子管的电气特性差别甚小,我们都可以当作五极管来对待(电子管厂商Thorn-AEI把PCL82归类为三极管与束射四极管的复合管,而Mullard则把PCL82归类为三极管与五极管的复合管)。
束射四极管还具备了某些有趣应用的潜力。比如,如果管子有两个阳极,并分别配有可独立接线的集束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两个集束屏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分配给两个阳极的电流比例。6AR8就是这样的电子管,其设计主要是针对电视机的彩色解码需要,但利用它的特性,可扩展应用于收音机或调谐器的混频电路以及立体声解码电路。
为了规避Philips于1928年获得的五极管专利,束射四极管的内部运作有别于五极管。不再允许飞往阳极的电子随意从传送通道范围内的各个点离开阴极,而是利用与阴极相连的集束屏(beam anode),将电子引导成两束狭窄的高密度电子束。由于gl和g2的栅极丝在垂直方向上对齐,电子束因而进一步聚集,密度变得更高;并被水平分割为各个部分,每一部分的电子束呈薄片状。阳极二次发射的电子原来试图离开阳极,现在因被潮水般飞过来的电子排斥,于是迅速返回阳极。由于这部分空间的动态情况很接近于由阴极稳定地发射空间电荷,所以集束屏也称为虚拟阴极( virtual cathode)。有趣的是,五极管的专利中也曾提议,采用虚拟阴极来抑制二次发射。
可能有一些电子能够成功地离开阳极并飞行一段距离。为避免它们到达g2,阳极与g2的间距特意做得比五极管宽得多(这也是束射四极管KT66的阳极屏明显比五极管EL34的阳极屏大的原因所在——尽管这两个型号电子管的参数非常接近)。
束射四极管需要将9i和g2的栅极丝对齐,以使得电子流集中在一起后,能够让大部分电子穿过g2。这样一来,就可以将g2的电流减小至能与玉极管相比的程度。对于功率型电子管来说,这有助于提升效率。当然,五极管也是这样做的。事实上,在我们需要使用束射四极管或五极管的时候,就会看到,这两种电子管的电气特性差别甚小,我们都可以当作五极管来对待(电子管厂商Thorn-AEI把PCL82归类为三极管与束射四极管的复合管,而Mullard则把PCL82归类为三极管与五极管的复合管)。
束射四极管还具备了某些有趣应用的潜力。比如,如果管子有两个阳极,并分别配有可独立接线的集束屏,那么,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两个集束屏之间的电压,来控制分配给两个阳极的电流比例。6AR8就是这样的电子管,其设计主要是针对电视机的彩色解码需要,但利用它的特性,可扩展应用于收音机或调谐器的混频电路以及立体声解码电路。
上一篇:四极管
上一篇:五极管特性曲线的背后含义
热门点击
- 用万用表检测继电器触点的接触电阻
- 容抗、感抗与频率的关系
- SRPP电路工作点的选定
- 散热片的安装
- 集成电路TA7630P引脚作用
- 双极晶体管的IC-VBE特性
- 束射四极管与五极管
- 输出耦合电容值的选取
- 电磁继电器的主要参数
- 反馈公式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智能型ICL7135
-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