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点分离的机理
发布时间:2013/6/15 20:01:08 访问次数:1488
极点分离是怎样发生的呢?现在不省略图B.1(b)中的Z,来进行计算。进行解析的G6K-2P DC3话就是由这个阻抗的特性,把lZl的频率特性用双对数坐标图示,就是图B.3。当是单纯的电容时,如果频率提高,则阻抗降低,所以在双对数坐标中是一条直线。在低的频率范围,Z。的频率特性,由于是电容性的,所以也是一条直线。但是,由于米勒效应,把C。。的阻特性变成了向低频方向移动了增益(1+gm rs)倍的形状。但是,在比节点5变成电容性的频率还要高的频率下,节点5的电容性抵消了Z.。的电容性,所以Z变成了电阻性的。
图B.4示出节点4,节点5,以及节点4与节点5的合成增益。这个图中,相位补偿之前的增益用虚线表示,相位补偿之后的增益用实线表示。节点4的增益由驱动节点4的跨导与r4.。决定,所以由于相位补偿,受到Z的影响,追加了零点和极点。追加的零点的频率由来自节点5的干涉产生,所以与节点5的极点的频率是相同的。因此,在节点4与节点5的合成增益中,由于节点4的零点,使得节点5的极点完全被取消,看不到丁。其结果,合成增益就像图B.4(c)的实线所示,没有C时的极点现在分别向低的频率和高的频率分离开了。把节点4与节点5集中在一起来考虑这个现象,也可以认为原来处于节点4和节点5的极点被分离成低的频率和高的频率了。这就是极点分离的机理。
实际的电路中这种极点分离的效果示于图B.5中。图B.5中示出了OP放大器中的节点4、节点5各自的增益以及合成增益。把节点5设为输出端的增益中,在200kHz附近有极点。而节点4的增益中,相同的频率处有零点。
极点分离是怎样发生的呢?现在不省略图B.1(b)中的Z,来进行计算。进行解析的G6K-2P DC3话就是由这个阻抗的特性,把lZl的频率特性用双对数坐标图示,就是图B.3。当是单纯的电容时,如果频率提高,则阻抗降低,所以在双对数坐标中是一条直线。在低的频率范围,Z。的频率特性,由于是电容性的,所以也是一条直线。但是,由于米勒效应,把C。。的阻特性变成了向低频方向移动了增益(1+gm rs)倍的形状。但是,在比节点5变成电容性的频率还要高的频率下,节点5的电容性抵消了Z.。的电容性,所以Z变成了电阻性的。
图B.4示出节点4,节点5,以及节点4与节点5的合成增益。这个图中,相位补偿之前的增益用虚线表示,相位补偿之后的增益用实线表示。节点4的增益由驱动节点4的跨导与r4.。决定,所以由于相位补偿,受到Z的影响,追加了零点和极点。追加的零点的频率由来自节点5的干涉产生,所以与节点5的极点的频率是相同的。因此,在节点4与节点5的合成增益中,由于节点4的零点,使得节点5的极点完全被取消,看不到丁。其结果,合成增益就像图B.4(c)的实线所示,没有C时的极点现在分别向低的频率和高的频率分离开了。把节点4与节点5集中在一起来考虑这个现象,也可以认为原来处于节点4和节点5的极点被分离成低的频率和高的频率了。这就是极点分离的机理。
实际的电路中这种极点分离的效果示于图B.5中。图B.5中示出了OP放大器中的节点4、节点5各自的增益以及合成增益。把节点5设为输出端的增益中,在200kHz附近有极点。而节点4的增益中,相同的频率处有零点。
上一篇:米勒补偿的原理
上一篇:回路原封不动地连接着的切断回路
热门点击
- 单相桥式不可控整流电路
- 擎住效应
- 互补对管和差分对管
- 单结晶体管自激振荡电路
- 电位器的电路图形符号、分类及外形
- 固态继电器(SSR)
- 用万用表判断晶闸管的极性。
- 米勒补偿的原理
- 电流检测比较器输入端的接法
- 三极管放大电路连接形式
推荐技术资料
- 单片机版光立方的制作
- N视频: http://v.youku.comN_sh...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