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机呼叫电路的设计(设计性实验)
发布时间:2012/9/16 17:07:53 访问次数:1207
1.实验目的
(l)掌握CMOS反相器W0603LF031000B-R1构成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加深对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电路与说明
(1) CMOS反相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由于矩形波包含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故将通电后能自行产生矩形波脉冲的电路称作多谐振荡器。本实验采用CMOS反相器、电阻和电容来构成多谐振荡器电路,其电路原理如图7.18所示。
由于CMOS厦相器G,在输入和输出端之间并接电阻R,又在G.的输入端和G:的输出端接有电容C,电容C的充放电和G.及G:的反相作用使得电路不能处于稳定状态,每当电容C的充电或放电使G,的输入电压过CMOS反相器的门限电平U,。(即1/2 Vn。)时,Uo,和U02的状态在高低电平间翻转一次,于是产生一系列矩形波(波形如图7.18)。矩形波的周期r与尺、C的数值大小成正比。
该电路也可接成可控多谐振荡器。当A点悬空时,电路为自由振荡;当A点接固定的高或低电平时,输出电压U02亦为高或低电平,电路停止振荡。
为了减少电容充放电过程中CMOS内部保护电路所承受的冲击电流,防止锁定效应,还经常在图7. 18电路的G.输入端串接一个较大的电阻R.,如图7.19所示。Ri的加入,使矩形波的周期有所增大。
(2)电路原理图
BP机呼叫电路原理图如图7.20所示。
(3) BP机呼叫原理
电路中,G,、G。构成音频多谐振荡器;G。、G。构成低频多谐振荡器,控制音频振荡间隔;G.、G:构成超低频多谐振荡器,控制呼叫间隔。D.、R,和VD:、R。起隔离、控制作用,使音频振荡器受低频振荡器的控制,而低频振荡器又受超低频振荡器的控制。当G.、G:构成的超低频多谐振荡器输出低电平时,VD,的箝位作用使G,输入为固定的低电平,低频多谐振荡器停振,B点为低电平,音频振荡器也停振,扬声器不发声;而超低频多谐振荡器输出高电平时,VD,截止,G,、G。枸成的低频多谐振荡器产生振荡,而它又通过VD:控制着G,、G。构成的音频振荡器工作。因此,C点输出一个调制的音频信号,使扬声器发出“蛐一蛐一”的声响。各级多谐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如图7.21所示。
电路中三极管接成射极跟随器形式,防止音频振荡频率受负载影响。
1.实验目的
(l)掌握CMOS反相器W0603LF031000B-R1构成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2)加深对组合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理解。
(3)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电路与说明
(1) CMOS反相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
由于矩形波包含丰富的高次谐波分量,故将通电后能自行产生矩形波脉冲的电路称作多谐振荡器。本实验采用CMOS反相器、电阻和电容来构成多谐振荡器电路,其电路原理如图7.18所示。
由于CMOS厦相器G,在输入和输出端之间并接电阻R,又在G.的输入端和G:的输出端接有电容C,电容C的充放电和G.及G:的反相作用使得电路不能处于稳定状态,每当电容C的充电或放电使G,的输入电压过CMOS反相器的门限电平U,。(即1/2 Vn。)时,Uo,和U02的状态在高低电平间翻转一次,于是产生一系列矩形波(波形如图7.18)。矩形波的周期r与尺、C的数值大小成正比。
该电路也可接成可控多谐振荡器。当A点悬空时,电路为自由振荡;当A点接固定的高或低电平时,输出电压U02亦为高或低电平,电路停止振荡。
为了减少电容充放电过程中CMOS内部保护电路所承受的冲击电流,防止锁定效应,还经常在图7. 18电路的G.输入端串接一个较大的电阻R.,如图7.19所示。Ri的加入,使矩形波的周期有所增大。
(2)电路原理图
BP机呼叫电路原理图如图7.20所示。
(3) BP机呼叫原理
电路中,G,、G。构成音频多谐振荡器;G。、G。构成低频多谐振荡器,控制音频振荡间隔;G.、G:构成超低频多谐振荡器,控制呼叫间隔。D.、R,和VD:、R。起隔离、控制作用,使音频振荡器受低频振荡器的控制,而低频振荡器又受超低频振荡器的控制。当G.、G:构成的超低频多谐振荡器输出低电平时,VD,的箝位作用使G,输入为固定的低电平,低频多谐振荡器停振,B点为低电平,音频振荡器也停振,扬声器不发声;而超低频多谐振荡器输出高电平时,VD,截止,G,、G。枸成的低频多谐振荡器产生振荡,而它又通过VD:控制着G,、G。构成的音频振荡器工作。因此,C点输出一个调制的音频信号,使扬声器发出“蛐一蛐一”的声响。各级多谐振荡器的输出波形如图7.21所示。
电路中三极管接成射极跟随器形式,防止音频振荡频率受负载影响。
上一篇:各级多谐振荡器的输出波形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