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三极管的选择与判别
发布时间:2012/9/10 19:33:18 访问次数:992
1.半导体三极管的选择
选用三极管时,应考虑工作频率、集电C8051F121-GQ极最大耗散功率、电流放大系数、反向击穿电压、稳定性及饱和压降等。不过,这些因素中有的相互制约,选择时应根据用途的不同,以主要参数为准,兼顾次要参数。
2.三极管管脚的判别
三极管的管脚可用万用表来判别,首先是找出管子的基极。具体方法是:
用万用表R×100(1或尺×lk(Q)电阻挡,红表笔接触某一管脚,黑表笔接触另外两管脚,若电表读数都很小(约几百欧),则与红表笔接触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并可知此管为PNP型。
若黑表笔接触某一管脚,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管脚,则当表头读数都很小(约几百欧)时,与黑表笔接触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并可知此管为NPN型。
找出基极之后,再确定发射极与集电极。以NPN型管为例,假定其余两脚中的一个是集电极,并将黑表笔接到此脚,红表笔接假设的发射极,再把假设的集电极与已测出的基极捏在手中(但两脚不可相碰),记下此时的阻值读数。
再将原假设的集电极设为发射极,而原发射极设为集电极,重复测试读数。两次读数中,电阻值较小的那次假设是正确的,其黑表笔接的一只管脚是集电极,剩下的一只是发射极。若为PNP型管,则将表笔对调,再用上述方法判断。
3.三极管性能的鉴别
(1)穿透电流,c的判断
用万用表R×100 Q或Rxl kfl,电阻挡测量集射间电阻(对NPN管,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笺接发射极),此值越大,说明,一般硅管应大于数兆欧,锗管应大于数千欧。
所测阻值为无穷大时,说明管子内部断线;所测阻值接近于零时,表明管子已被击穿。有时阻值不断地下降,说明管子性能不稳。
(2)电流放大系数口的估计
用万用表尺×100~1或尺xl kfl,电阻挡测量管子集射间电阻(对NPN管,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笔接发射极),观察此时的读数,然后再用手指捏住基极与集电极(两极不可相碰),同时观察表针摆动情况。摆动幅度越大,说明管子的口值越高。
若为PNP管,将表笔对调,再用上述方法判别。
选用三极管时,应考虑工作频率、集电C8051F121-GQ极最大耗散功率、电流放大系数、反向击穿电压、稳定性及饱和压降等。不过,这些因素中有的相互制约,选择时应根据用途的不同,以主要参数为准,兼顾次要参数。
2.三极管管脚的判别
三极管的管脚可用万用表来判别,首先是找出管子的基极。具体方法是:
用万用表R×100(1或尺×lk(Q)电阻挡,红表笔接触某一管脚,黑表笔接触另外两管脚,若电表读数都很小(约几百欧),则与红表笔接触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并可知此管为PNP型。
若黑表笔接触某一管脚,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管脚,则当表头读数都很小(约几百欧)时,与黑表笔接触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并可知此管为NPN型。
找出基极之后,再确定发射极与集电极。以NPN型管为例,假定其余两脚中的一个是集电极,并将黑表笔接到此脚,红表笔接假设的发射极,再把假设的集电极与已测出的基极捏在手中(但两脚不可相碰),记下此时的阻值读数。
再将原假设的集电极设为发射极,而原发射极设为集电极,重复测试读数。两次读数中,电阻值较小的那次假设是正确的,其黑表笔接的一只管脚是集电极,剩下的一只是发射极。若为PNP型管,则将表笔对调,再用上述方法判断。
3.三极管性能的鉴别
(1)穿透电流,c的判断
用万用表R×100 Q或Rxl kfl,电阻挡测量集射间电阻(对NPN管,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笺接发射极),此值越大,说明,一般硅管应大于数兆欧,锗管应大于数千欧。
所测阻值为无穷大时,说明管子内部断线;所测阻值接近于零时,表明管子已被击穿。有时阻值不断地下降,说明管子性能不稳。
(2)电流放大系数口的估计
用万用表尺×100~1或尺xl kfl,电阻挡测量管子集射间电阻(对NPN管,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笔接发射极),观察此时的读数,然后再用手指捏住基极与集电极(两极不可相碰),同时观察表针摆动情况。摆动幅度越大,说明管子的口值越高。
若为PNP管,将表笔对调,再用上述方法判别。
1.半导体三极管的选择
选用三极管时,应考虑工作频率、集电C8051F121-GQ极最大耗散功率、电流放大系数、反向击穿电压、稳定性及饱和压降等。不过,这些因素中有的相互制约,选择时应根据用途的不同,以主要参数为准,兼顾次要参数。
2.三极管管脚的判别
三极管的管脚可用万用表来判别,首先是找出管子的基极。具体方法是:
用万用表R×100(1或尺×lk(Q)电阻挡,红表笔接触某一管脚,黑表笔接触另外两管脚,若电表读数都很小(约几百欧),则与红表笔接触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并可知此管为PNP型。
若黑表笔接触某一管脚,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管脚,则当表头读数都很小(约几百欧)时,与黑表笔接触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并可知此管为NPN型。
找出基极之后,再确定发射极与集电极。以NPN型管为例,假定其余两脚中的一个是集电极,并将黑表笔接到此脚,红表笔接假设的发射极,再把假设的集电极与已测出的基极捏在手中(但两脚不可相碰),记下此时的阻值读数。
再将原假设的集电极设为发射极,而原发射极设为集电极,重复测试读数。两次读数中,电阻值较小的那次假设是正确的,其黑表笔接的一只管脚是集电极,剩下的一只是发射极。若为PNP型管,则将表笔对调,再用上述方法判断。
3.三极管性能的鉴别
(1)穿透电流,c的判断
用万用表R×100 Q或Rxl kfl,电阻挡测量集射间电阻(对NPN管,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笺接发射极),此值越大,说明,一般硅管应大于数兆欧,锗管应大于数千欧。
所测阻值为无穷大时,说明管子内部断线;所测阻值接近于零时,表明管子已被击穿。有时阻值不断地下降,说明管子性能不稳。
(2)电流放大系数口的估计
用万用表尺×100~1或尺xl kfl,电阻挡测量管子集射间电阻(对NPN管,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笔接发射极),观察此时的读数,然后再用手指捏住基极与集电极(两极不可相碰),同时观察表针摆动情况。摆动幅度越大,说明管子的口值越高。
若为PNP管,将表笔对调,再用上述方法判别。
选用三极管时,应考虑工作频率、集电C8051F121-GQ极最大耗散功率、电流放大系数、反向击穿电压、稳定性及饱和压降等。不过,这些因素中有的相互制约,选择时应根据用途的不同,以主要参数为准,兼顾次要参数。
2.三极管管脚的判别
三极管的管脚可用万用表来判别,首先是找出管子的基极。具体方法是:
用万用表R×100(1或尺×lk(Q)电阻挡,红表笔接触某一管脚,黑表笔接触另外两管脚,若电表读数都很小(约几百欧),则与红表笔接触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并可知此管为PNP型。
若黑表笔接触某一管脚,红表笔分别接触另外两管脚,则当表头读数都很小(约几百欧)时,与黑表笔接触的那一管脚是基极,并可知此管为NPN型。
找出基极之后,再确定发射极与集电极。以NPN型管为例,假定其余两脚中的一个是集电极,并将黑表笔接到此脚,红表笔接假设的发射极,再把假设的集电极与已测出的基极捏在手中(但两脚不可相碰),记下此时的阻值读数。
再将原假设的集电极设为发射极,而原发射极设为集电极,重复测试读数。两次读数中,电阻值较小的那次假设是正确的,其黑表笔接的一只管脚是集电极,剩下的一只是发射极。若为PNP型管,则将表笔对调,再用上述方法判断。
3.三极管性能的鉴别
(1)穿透电流,c的判断
用万用表R×100 Q或Rxl kfl,电阻挡测量集射间电阻(对NPN管,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笺接发射极),此值越大,说明,一般硅管应大于数兆欧,锗管应大于数千欧。
所测阻值为无穷大时,说明管子内部断线;所测阻值接近于零时,表明管子已被击穿。有时阻值不断地下降,说明管子性能不稳。
(2)电流放大系数口的估计
用万用表尺×100~1或尺xl kfl,电阻挡测量管子集射间电阻(对NPN管,黑表笔接集电极,红表笔接发射极),观察此时的读数,然后再用手指捏住基极与集电极(两极不可相碰),同时观察表针摆动情况。摆动幅度越大,说明管子的口值越高。
若为PNP管,将表笔对调,再用上述方法判别。
上一篇:二极管伏安特性测试
上一篇:场效应管与三极管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