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误差
发布时间:2012/9/8 17:43:55 访问次数:906
1.真值
测量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测量8N60求取被测量的真值( true value)。所谓“真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真正值。一般情况下,真值往往是洌不到的。人们常用约定真值来代替真值。凡精度高一级仪器的误差与精度低一级仪器的误差相比,前者小于后者的1/5 N1/20时,则高一级仪器的测量值可认为是低一级仪器测量值的约定真值。
2.标称值
它是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如标准砝码上标出的lkg,标准电池上标出的1.0186V。由于制造上不完备、测量不准确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标称值并不等于它的实际值,所以,在给出量具标称值的同时,通常应给出它的误差范围或准确度的等级。对于被测对象来说,同样存在着标称值并不等于实际值的情况。
3.示值
从测量仪器(设备)直接读到或经公式推算出的量值,也称测量值。
4.准确度
准确度( accu。acy)既可用于说明测量结果,也可用于测量仪器的示值。当用于测量结果时,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当用于测量仪器时,定义为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能力,所有这些场合,准确度均为一种定性的概念而非定量的。因此,准确度不像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它不是物理量,它没有一个定量的定度。测量误差定义为测量结果减被测量之真值,是两量之差,可以定量地给出。准确度则不能。所谓定量,就是用量值表达。例如,我们说某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力-2.8 mA,这是定量的表达,给出了量值,-2.8 mA。但我们决不能说这一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为-2.8 mA或是±2.8 mA,或是小于等于2.8 mA。当某个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不大于0.01时(1t70),该仪器的准确度为1级。但只是准确度为1级而绝非准确度为1%。注意:1%是个量值。
5.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各指示值间的重合程度(一致性)。所谓相同条件就是重复条件,它包括: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测量条件、相同观测人员、相同测量设备、相同地点。
6.误差公理
由于真值是量的定义的完整体现,其本质是不可确知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测量),再加上在实际测量中,测量设备不准确、测量方法(手段)不完善、测量程序不规范、测量环境因素等影响的存在,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的测量误差,也是不可确知的,也就导致了测量结果或多或少地偏离被测量的真值。所以,测量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误差不可确知,一切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这就是误差公理。人们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就是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认识误差的规律、性质,进而找出减小误差的途径与方法,以求获得尽可能接近真值的测量结果。
测量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测量8N60求取被测量的真值( true value)。所谓“真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真正值。一般情况下,真值往往是洌不到的。人们常用约定真值来代替真值。凡精度高一级仪器的误差与精度低一级仪器的误差相比,前者小于后者的1/5 N1/20时,则高一级仪器的测量值可认为是低一级仪器测量值的约定真值。
2.标称值
它是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如标准砝码上标出的lkg,标准电池上标出的1.0186V。由于制造上不完备、测量不准确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标称值并不等于它的实际值,所以,在给出量具标称值的同时,通常应给出它的误差范围或准确度的等级。对于被测对象来说,同样存在着标称值并不等于实际值的情况。
3.示值
从测量仪器(设备)直接读到或经公式推算出的量值,也称测量值。
4.准确度
准确度( accu。acy)既可用于说明测量结果,也可用于测量仪器的示值。当用于测量结果时,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当用于测量仪器时,定义为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能力,所有这些场合,准确度均为一种定性的概念而非定量的。因此,准确度不像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它不是物理量,它没有一个定量的定度。测量误差定义为测量结果减被测量之真值,是两量之差,可以定量地给出。准确度则不能。所谓定量,就是用量值表达。例如,我们说某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力-2.8 mA,这是定量的表达,给出了量值,-2.8 mA。但我们决不能说这一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为-2.8 mA或是±2.8 mA,或是小于等于2.8 mA。当某个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不大于0.01时(1t70),该仪器的准确度为1级。但只是准确度为1级而绝非准确度为1%。注意:1%是个量值。
5.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各指示值间的重合程度(一致性)。所谓相同条件就是重复条件,它包括: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测量条件、相同观测人员、相同测量设备、相同地点。
6.误差公理
由于真值是量的定义的完整体现,其本质是不可确知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测量),再加上在实际测量中,测量设备不准确、测量方法(手段)不完善、测量程序不规范、测量环境因素等影响的存在,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的测量误差,也是不可确知的,也就导致了测量结果或多或少地偏离被测量的真值。所以,测量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误差不可确知,一切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这就是误差公理。人们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就是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认识误差的规律、性质,进而找出减小误差的途径与方法,以求获得尽可能接近真值的测量结果。
1.真值
测量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测量8N60求取被测量的真值( true value)。所谓“真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真正值。一般情况下,真值往往是洌不到的。人们常用约定真值来代替真值。凡精度高一级仪器的误差与精度低一级仪器的误差相比,前者小于后者的1/5 N1/20时,则高一级仪器的测量值可认为是低一级仪器测量值的约定真值。
2.标称值
它是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如标准砝码上标出的lkg,标准电池上标出的1.0186V。由于制造上不完备、测量不准确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标称值并不等于它的实际值,所以,在给出量具标称值的同时,通常应给出它的误差范围或准确度的等级。对于被测对象来说,同样存在着标称值并不等于实际值的情况。
3.示值
从测量仪器(设备)直接读到或经公式推算出的量值,也称测量值。
4.准确度
准确度( accu。acy)既可用于说明测量结果,也可用于测量仪器的示值。当用于测量结果时,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当用于测量仪器时,定义为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能力,所有这些场合,准确度均为一种定性的概念而非定量的。因此,准确度不像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它不是物理量,它没有一个定量的定度。测量误差定义为测量结果减被测量之真值,是两量之差,可以定量地给出。准确度则不能。所谓定量,就是用量值表达。例如,我们说某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力-2.8 mA,这是定量的表达,给出了量值,-2.8 mA。但我们决不能说这一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为-2.8 mA或是±2.8 mA,或是小于等于2.8 mA。当某个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不大于0.01时(1t70),该仪器的准确度为1级。但只是准确度为1级而绝非准确度为1%。注意:1%是个量值。
5.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各指示值间的重合程度(一致性)。所谓相同条件就是重复条件,它包括: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测量条件、相同观测人员、相同测量设备、相同地点。
6.误差公理
由于真值是量的定义的完整体现,其本质是不可确知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测量),再加上在实际测量中,测量设备不准确、测量方法(手段)不完善、测量程序不规范、测量环境因素等影响的存在,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的测量误差,也是不可确知的,也就导致了测量结果或多或少地偏离被测量的真值。所以,测量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误差不可确知,一切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这就是误差公理。人们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就是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认识误差的规律、性质,进而找出减小误差的途径与方法,以求获得尽可能接近真值的测量结果。
测量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测量8N60求取被测量的真值( true value)。所谓“真值”,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测量客观存在的真正值。一般情况下,真值往往是洌不到的。人们常用约定真值来代替真值。凡精度高一级仪器的误差与精度低一级仪器的误差相比,前者小于后者的1/5 N1/20时,则高一级仪器的测量值可认为是低一级仪器测量值的约定真值。
2.标称值
它是计量或测量器具上标注的量值。如标准砝码上标出的lkg,标准电池上标出的1.0186V。由于制造上不完备、测量不准确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标称值并不等于它的实际值,所以,在给出量具标称值的同时,通常应给出它的误差范围或准确度的等级。对于被测对象来说,同样存在着标称值并不等于实际值的情况。
3.示值
从测量仪器(设备)直接读到或经公式推算出的量值,也称测量值。
4.准确度
准确度( accu。acy)既可用于说明测量结果,也可用于测量仪器的示值。当用于测量结果时,表示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当用于测量仪器时,定义为测量仪器给出接近于真值的能力,所有这些场合,准确度均为一种定性的概念而非定量的。因此,准确度不像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它不是物理量,它没有一个定量的定度。测量误差定义为测量结果减被测量之真值,是两量之差,可以定量地给出。准确度则不能。所谓定量,就是用量值表达。例如,我们说某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力-2.8 mA,这是定量的表达,给出了量值,-2.8 mA。但我们决不能说这一测量仪器的准确度为-2.8 mA或是±2.8 mA,或是小于等于2.8 mA。当某个测量仪器的引用误差不大于0.01时(1t70),该仪器的准确度为1级。但只是准确度为1级而绝非准确度为1%。注意:1%是个量值。
5.重复性
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连续进行多次测量各指示值间的重合程度(一致性)。所谓相同条件就是重复条件,它包括:相同测量程序、相同测量条件、相同观测人员、相同测量设备、相同地点。
6.误差公理
由于真值是量的定义的完整体现,其本质是不可确知的(不存在完美无缺的测量),再加上在实际测量中,测量设备不准确、测量方法(手段)不完善、测量程序不规范、测量环境因素等影响的存在,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与真值之差的测量误差,也是不可确知的,也就导致了测量结果或多或少地偏离被测量的真值。所以,测量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也就是说“误差不可确知,一切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这就是误差公理。人们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就是寻找产生误差的原因,认识误差的规律、性质,进而找出减小误差的途径与方法,以求获得尽可能接近真值的测量结果。
上一篇:按获得被测量结果的方式不同分
上一篇:测量误差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