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差稳压器
发布时间:2012/6/20 19:48:12 访问次数:2172
同步偏置电路的工作原XC9536XLVQG44-10C理如图7虚线框内的部分所示,其工作过程是:无信号时,输出O点的电位为零。此时适当调整、U2和U3可使B点的电位低于A、C点的电位,E点的电位高于D、F点电位。二极管VDl-VD4均导通,Vl-5、VT7、Vl-6、VT8的静态电流由U1、U2、U3共同决定。如果输入正信号,使A点电位升高,B点电位跟着升高,引起VT5、VT7的电流增大,vT7的发射极电流,在发射极电阻Re7上产生较大的电压。此时,如果输出级是单一偏置(U1)的普通乙类放大电路,便会增大而使G点的电位高于0点电位,使VT8变成反向偏置而进入截止状态。但同步偏置电路里,U3通过VD4的耦合,使Vl-6基极的瞬时电位/在随放大器输出电压、的升高而变化,其值总比uo低一个值(U3减去VD4的正向压降)。也就是说,VT6、VT8在整个正信号输入过程,一直保持由U提供的正向偏置,不会进入截止状态,避免了开、关情况的发生。这时由于输入正信号,D点的电位也升高,二极管VD3裁止。由于较大,使得C点电位低于B点电位,VD2也截止。输入负信号时A点、D点电位降低,VD2、VD3导通,VD1、VD4截止,VT5、VT7由U维持足够的正向偏置,不会进入截止状态。可见,同步偏置电路是借助二极管的开关作用和恒定偏置电压U2、U3,使功放管不再出现导通一截止的开关过程。只要VD1~VD4的开关性能比推动管和功放管好,开关失真便可克服。另外,为了抑制交越失真,VD1—VD4-选用低正向压降二极管,使输出级的推挽工作过程更接近线性。
关于二极管的选用,笔者用2AP9、2AK7、1N4148、1N60P做对比试验:输入端送入一个正弦波,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只要适当调整U1、U2、U3使VD1~VD44于导通状态(流过lmA左右的正向电流),输出波形都很光滑流畅,看不到关失真和交越失真的迹象。分别调节示波器Y1、Y2增益,使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完全重合,把示波器的一踪置于倒相状态,得到输出与输入相减的波形——即失真波形,如图8所示。这种方法虽不能得到定量分析的结果,但完全可定性的说明问题。反复比较几种失真波形,决定选用1N60P。1N60P足低正向压降、高速开关二极管.1mA电流时的正向压降约0.2V。
在本机中,U1由电压放大器WH0503内的恒压偏置电路担任,U2、乙B由WH0504担任。调整图6中的RP1、RP2即可改变功放管的静态电流。
推动管由两对2SC5171、2SA1930并联,每管静态电流约20mA。末级功放管用5对NJW0281G、NJW0302G并联(每声道10对),每管静态电流为50—100mA,最大不失真输出时,每管工作电流达到400~450mA。每声道最大不失真功率8Q时不小于120W,4Q时不小于200W。
图6中的R71~R90和功放管射极电阻R51~R70,以及图10中的VD11—VD14、R101、R103组成功放管电流监测取样电路。
IC4为直流伺服电路,R23、R24把36V降压后给运放提供工作电压。IC5、IC6把36V降压后给缓冲器WH0502提供工作电压。电压放大器WH0503的工作电压由低压差稳压器(LDO)做二次稳压后提供。在大信号下,信号谐波通过推动管集电极窜入电源,仅靠退耦电容不能完全滤除,增加二次稳压,使供给WH0503的电源纹波更小、更平稳。
图9所示的是由TL431枸成的低压差稳压器(LDO)电路图。它的工作过程是(以正电源为例):TL431的R端输出稳定的2.5V基准电压,决定了流经RP5和R96的电流(流经RP5的电流还有流入R端的电流k,由于该电流很小,权且忽略)是稳定的,即输出电压是稳定的。TL431的K端有吸纳或吐出电流的双重功能,当输出电流或输入电压发生波动时,靠K端吸收或吐出电流调Vl-30的基极电流,进而改变调整管Vl-29的ce压降,使输出电压回到稳定值。只要VT29的基极注入电流(即Vl-30的集电极电流)大于输出电流除以VT29的放大倍数.VT29的ce压降就等于它的饱和压降,这样便达到了低压差输出的目的。C13对降低电源的纹波有很大作用,但不宜太大,否则会因充电电流过大而烧坏TL431。C14可尽量大一点,有利于降低纹波。该电源输出电流1COmA时压差小于0.5V,纹波峰峰值小于2mV(示波器观察)。调整R95、R99可改变其额定电流,其阻值大小与VT29、Vl-30的放大倍数有关,放大倍数越大其阻值越小。发光二极管仅作指示用。
同步偏置电路的工作原XC9536XLVQG44-10C理如图7虚线框内的部分所示,其工作过程是:无信号时,输出O点的电位为零。此时适当调整、U2和U3可使B点的电位低于A、C点的电位,E点的电位高于D、F点电位。二极管VDl-VD4均导通,Vl-5、VT7、Vl-6、VT8的静态电流由U1、U2、U3共同决定。如果输入正信号,使A点电位升高,B点电位跟着升高,引起VT5、VT7的电流增大,vT7的发射极电流,在发射极电阻Re7上产生较大的电压。此时,如果输出级是单一偏置(U1)的普通乙类放大电路,便会增大而使G点的电位高于0点电位,使VT8变成反向偏置而进入截止状态。但同步偏置电路里,U3通过VD4的耦合,使Vl-6基极的瞬时电位/在随放大器输出电压、的升高而变化,其值总比uo低一个值(U3减去VD4的正向压降)。也就是说,VT6、VT8在整个正信号输入过程,一直保持由U提供的正向偏置,不会进入截止状态,避免了开、关情况的发生。这时由于输入正信号,D点的电位也升高,二极管VD3裁止。由于较大,使得C点电位低于B点电位,VD2也截止。输入负信号时A点、D点电位降低,VD2、VD3导通,VD1、VD4截止,VT5、VT7由U维持足够的正向偏置,不会进入截止状态。可见,同步偏置电路是借助二极管的开关作用和恒定偏置电压U2、U3,使功放管不再出现导通一截止的开关过程。只要VD1~VD4的开关性能比推动管和功放管好,开关失真便可克服。另外,为了抑制交越失真,VD1—VD4-选用低正向压降二极管,使输出级的推挽工作过程更接近线性。
关于二极管的选用,笔者用2AP9、2AK7、1N4148、1N60P做对比试验:输入端送入一个正弦波,用双踪示波器观察输入、输出波形。只要适当调整U1、U2、U3使VD1~VD44于导通状态(流过lmA左右的正向电流),输出波形都很光滑流畅,看不到关失真和交越失真的迹象。分别调节示波器Y1、Y2增益,使输出波形与输入波形完全重合,把示波器的一踪置于倒相状态,得到输出与输入相减的波形——即失真波形,如图8所示。这种方法虽不能得到定量分析的结果,但完全可定性的说明问题。反复比较几种失真波形,决定选用1N60P。1N60P足低正向压降、高速开关二极管.1mA电流时的正向压降约0.2V。
在本机中,U1由电压放大器WH0503内的恒压偏置电路担任,U2、乙B由WH0504担任。调整图6中的RP1、RP2即可改变功放管的静态电流。
推动管由两对2SC5171、2SA1930并联,每管静态电流约20mA。末级功放管用5对NJW0281G、NJW0302G并联(每声道10对),每管静态电流为50—100mA,最大不失真输出时,每管工作电流达到400~450mA。每声道最大不失真功率8Q时不小于120W,4Q时不小于200W。
图6中的R71~R90和功放管射极电阻R51~R70,以及图10中的VD11—VD14、R101、R103组成功放管电流监测取样电路。
IC4为直流伺服电路,R23、R24把36V降压后给运放提供工作电压。IC5、IC6把36V降压后给缓冲器WH0502提供工作电压。电压放大器WH0503的工作电压由低压差稳压器(LDO)做二次稳压后提供。在大信号下,信号谐波通过推动管集电极窜入电源,仅靠退耦电容不能完全滤除,增加二次稳压,使供给WH0503的电源纹波更小、更平稳。
图9所示的是由TL431枸成的低压差稳压器(LDO)电路图。它的工作过程是(以正电源为例):TL431的R端输出稳定的2.5V基准电压,决定了流经RP5和R96的电流(流经RP5的电流还有流入R端的电流k,由于该电流很小,权且忽略)是稳定的,即输出电压是稳定的。TL431的K端有吸纳或吐出电流的双重功能,当输出电流或输入电压发生波动时,靠K端吸收或吐出电流调Vl-30的基极电流,进而改变调整管Vl-29的ce压降,使输出电压回到稳定值。只要VT29的基极注入电流(即Vl-30的集电极电流)大于输出电流除以VT29的放大倍数.VT29的ce压降就等于它的饱和压降,这样便达到了低压差输出的目的。C13对降低电源的纹波有很大作用,但不宜太大,否则会因充电电流过大而烧坏TL431。C14可尽量大一点,有利于降低纹波。该电源输出电流1COmA时压差小于0.5V,纹波峰峰值小于2mV(示波器观察)。调整R95、R99可改变其额定电流,其阻值大小与VT29、Vl-30的放大倍数有关,放大倍数越大其阻值越小。发光二极管仅作指示用。
上一篇:偏置电压电路(WH0504)
上一篇:保护电路
热门点击
- 矢量控制原理图
- Pioneer SA-1520的电平显示电路
- 采用零偏置JFET的放大电路
- 芯片功能说明
- 高频截止频率
- 低压差稳压器
- 程序中对按键处理方法
- 测定输入阻抗
- 变频器输出侧增加输出滤波器
- 频率调制音频信号-FM
推荐技术资料
- 循线机器人是机器人入门和
- 循线机器人是机器人入门和比赛最常用的控制方式,E48S...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