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降低成本美日厂商狂下代工订单,台湾数码相机产业增长强
发布时间:2007/9/8 0:00:00 访问次数:366
台湾地区资策会信息市场情报中心(MIC)针对台湾数码相机产业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自2005年第二季开始,日本和美国数码相机大厂持续释出代工订单,台湾地区数码相机产业相对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第三季台湾地区数码相机产业整体出货量达到946.3万台,较第二季增长约30%,并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60%。在产值方面,受到整体产量大幅增长的影响,2005年第三季的产值达到8.17亿美元,相较于第二季增长约28%,较去年同期则增长49%。
MIC产业分析师龚俊光表示,全球数码相机主要区域市场已渐趋饱和,如美国及西欧的数码相机家用渗透率已近50%,日本则突破60%,在市场增长趋缓且产品规格发展渐趋成熟下,数码相机市场出现较为激烈的价格竞争。如以北美市场为主的柯达(Kodak),近期以积极的低价策略抢攻市场,对日本厂商形成庞大的竞争压力,再加上新兴的亚太市场对于价格更为敏感,全球主要数码相机厂商皆面临成本降低之压力,使得日本厂商释出委外代工订单的意愿日益增加。
在产品组合方面,2005年第三季台湾地区厂商主要以市场主流的400万像素以上产品为主,出货比重达85%,远高于去年同期之57%。随着消费者对像素提升的要求,台湾地区厂商在500万像素以上之产品出货比例,亦已自今年第二季起超过50%。由主流机种像素的提升,可见台湾厂商已逐步拉近与日本厂商的技术差距,所承接折订单由低端机种逐渐向上提升。不过在数码相机价格竞争激烈下,市场价格大幅滑落,第三季数码相机的平均出货单价持续下探至约86美元。
由代工订单来源观察,Olympus、Fujifilm及Nikon为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释出订单给台湾厂商的比重持续增加。此外日本数码相机代工厂商Sanyo近期业绩表现不如预期,亦可看出日本品牌厂商将委外订单转给台湾厂商的趋势。此外,柯达以低价策略及搭配照片打印机模式进行促销,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逐渐侵蚀原先Sony及Canon的市场。因柯达向来即采取委外代工策略,与台湾厂商关系密切,随着柯达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台湾厂商的出货量亦随之受益。
龚俊光指出,当市场需求朝向高像素、高倍光学变焦及薄型化发展,台湾一线厂商亦积极提升零组件自制率及上下游整合能力,以增加竞争优势。随着台湾一线厂商的技术水准逐渐赶上日本厂商,亦拉开与台湾二、三线厂商之差距。在技术能力与规模经济两大利基之下,台湾一线厂商持续接获美日厂商释出的代工订单,产业集中度也随之提高,合计台湾一线厂商的出货量将占2005年台湾数字相机产业总体出货量的8成。
展望2005年第四季及2005年之整体产业发展,由于持续受惠于美国及日本厂商的代工订单,预估第四季台湾数码相机总出货量可增长至1035万3000台,全年台湾数码相机总出货量将则可达3,210万4000台,较2004年增长51%。2005年总产值将达27.8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41%。
在2006年台湾数码相机产业发展趋势部分,预期在日本品牌厂商持续增加委外订单下,2006年第一季台湾数码相机产业总体出货量可望达1,004万台,虽逢淡季效应但仅较前年同期微幅下滑3%,产值将达8.4亿元,且维持强劲增长态势。
台湾地区资策会信息市场情报中心(MIC)针对台湾数码相机产业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由于自2005年第二季开始,日本和美国数码相机大厂持续释出代工订单,台湾地区数码相机产业相对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据统计,第三季台湾地区数码相机产业整体出货量达到946.3万台,较第二季增长约30%,并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近60%。在产值方面,受到整体产量大幅增长的影响,2005年第三季的产值达到8.17亿美元,相较于第二季增长约28%,较去年同期则增长49%。
MIC产业分析师龚俊光表示,全球数码相机主要区域市场已渐趋饱和,如美国及西欧的数码相机家用渗透率已近50%,日本则突破60%,在市场增长趋缓且产品规格发展渐趋成熟下,数码相机市场出现较为激烈的价格竞争。如以北美市场为主的柯达(Kodak),近期以积极的低价策略抢攻市场,对日本厂商形成庞大的竞争压力,再加上新兴的亚太市场对于价格更为敏感,全球主要数码相机厂商皆面临成本降低之压力,使得日本厂商释出委外代工订单的意愿日益增加。
在产品组合方面,2005年第三季台湾地区厂商主要以市场主流的400万像素以上产品为主,出货比重达85%,远高于去年同期之57%。随着消费者对像素提升的要求,台湾地区厂商在500万像素以上之产品出货比例,亦已自今年第二季起超过50%。由主流机种像素的提升,可见台湾厂商已逐步拉近与日本厂商的技术差距,所承接折订单由低端机种逐渐向上提升。不过在数码相机价格竞争激烈下,市场价格大幅滑落,第三季数码相机的平均出货单价持续下探至约86美元。
由代工订单来源观察,Olympus、Fujifilm及Nikon为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释出订单给台湾厂商的比重持续增加。此外日本数码相机代工厂商Sanyo近期业绩表现不如预期,亦可看出日本品牌厂商将委外订单转给台湾厂商的趋势。此外,柯达以低价策略及搭配照片打印机模式进行促销,全球市场占有率持续提高,逐渐侵蚀原先Sony及Canon的市场。因柯达向来即采取委外代工策略,与台湾厂商关系密切,随着柯达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台湾厂商的出货量亦随之受益。
龚俊光指出,当市场需求朝向高像素、高倍光学变焦及薄型化发展,台湾一线厂商亦积极提升零组件自制率及上下游整合能力,以增加竞争优势。随着台湾一线厂商的技术水准逐渐赶上日本厂商,亦拉开与台湾二、三线厂商之差距。在技术能力与规模经济两大利基之下,台湾一线厂商持续接获美日厂商释出的代工订单,产业集中度也随之提高,合计台湾一线厂商的出货量将占2005年台湾数字相机产业总体出货量的8成。
展望2005年第四季及2005年之整体产业发展,由于持续受惠于美国及日本厂商的代工订单,预估第四季台湾数码相机总出货量可增长至1035万3000台,全年台湾数码相机总出货量将则可达3,210万4000台,较2004年增长51%。2005年总产值将达27.8亿美元,较2004年增长41%。
在2006年台湾数码相机产业发展趋势部分,预期在日本品牌厂商持续增加委外订单下,2006年第一季台湾数码相机产业总体出货量可望达1,004万台,虽逢淡季效应但仅较前年同期微幅下滑3%,产值将达8.4亿元,且维持强劲增长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