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分析机构点评中国电子信息产业

发布时间:2007/9/8 0:00:00 访问次数:486


        Gartner:政府参与至关重要 孙文博

        日前,分析机构Gartner集团副总裁Jamie Popkin分析认为,中国若要在2010年之前在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成为超级强者,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参与度以及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构建整体产业价值链过程中,寻找切合中国国情和未来市场发展的切入点至为关键,在不同走向中,中国未来市场发展形态将有不同层次的变化。

        ICT业通常划分为五大领域:硬件、软件、服务、电信和半导体。而很多国家都争取在其中的一至三个领域中脱颖而出。Popkin指出,很少国家能在所有的领域里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目前只有美国已做到这一点,而中国正积极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国发展ICT产业主要有两大推动力:一是来自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和从香港公开资本市场上集资而得到的充裕资金;二是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政府机构项目和政策有力地参与推动市场发展。

        Gartner分析指出,在未来五年中,将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中国ICT业的发展,其中两个因素占主导地位,一个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另一个就是中国开创崭新ICT技术的能力。基于此,Gartner提出未来中国发展的六个主要参数,即国内ICT业、ICT出口业、海外直接投资(FDI)、社会影响、知识产权(IP)保护以及ICT业界标准;分析出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三种ICT产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建议。

        Gartner预测显示,其一,若政府参与度和ICT业创新度都很大,中国便能跻身“全球ICT巨擘”,国内ICT业在各个领域以及在IT外包、应用开发和硬件等出口能力上都将有均衡发展。在此情景下,海外直接投资将继续成为新项目的启动资金,社会各界亦积极参与及支援ICT的发展,而且出于保护自身利益,行业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更将成为制定最新全球标准和协议的领导者。

        其二,如果政府干预力度大而业界创新能力低,便可能出现“经济发展停滞不前,ICT出口受阻”的情况。这样,中国内地ICT业将充斥着专有技术及厂商保护,用户失去选择技术或厂家的自由,而出口业务也仅限于缺乏战略意义的应用和服务。FDI(外商直接投资)会继续但会减少,社会上的数字鸿沟将扩大,且盗版仍将是一个主要问题。在此情况下,中国将无法参与全球标准和协议的制定。

        其三,假设政府采取较为放任的态度,而国内ICT企业创新不断,并优胜劣汰,中国便会成为“政府干预有限的经济强国”。在此情况下,出口略有收获,但中国ICT业全面发展的目标恐难实现。股票市场和自有资金是投资的主要来源,并将形成一股活跃的创业文化。数字鸿沟仍因人民经济能力的差异而存在,盗版问题持续,不过ICT业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采取相应行动。而中国也会参与制定一些新的国际标准和协议。

        Popkin指出,中国厂商应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上升到“合适”的价值链上,并针对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制定市场战略。同时,为确保业务持久,需确保能取得所需资金及市场营销的资源,并同时在本土建立创新技术培植机制以及IP保护计划。在中国高层决策中,政府应不断调整政策,重点扶植ICT出口项目,并清除ICT投资方面的障碍。政府本身也应投入资源,在社会各阶层推动ICT及商业培训,并继续加强IP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应鼓励有利于提升经济规模和形成国际品牌的并购。此外,在推行中国制定的ICT标准时,必须要巧妙平衡国内利益和市场现实。

        SGCowen:VoIP年复合增长率达30% 曾铭

        在IC CHINA2005的经济合作与投融资论坛上,美国投资银行SGCowen的分析师Jim Liang博士分析了全球通信半导体市场的前景。他认为,在接入以及企业市场,VoIP、FTTX、万兆接入等技术前景不错。其中,2005年-2009年,VoIP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30%,需求来自企业、电信运营商以及有线运营商三方面。从FTTX的角度看,在未来几年,FTTP的增长将达到70%,FTTH已经在日本、韩国、中国以及美国的几个运营商中开展。万兆接入技术是最重要的市场,其增长率将达到30%-50%,而十万兆接入将达到150%,其芯片市场将达到12亿美元以上。

        在无线领域,两到三年内最重要的市场是WLAN、GPS,从长远角度看,即2007年之后,WiMAX、UWB市场前景广阔。Jim Liang指出,WLAN是最重要的无线技术之一,以往多应用在笔记本上,未来三到五年将应用在手机、游戏、PDA等上


        Gartner:政府参与至关重要 孙文博

        日前,分析机构Gartner集团副总裁Jamie Popkin分析认为,中国若要在2010年之前在全球信息与通信技术(ICT)产业成为超级强者,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在经济领域的参与度以及本地企业的创新能力。在构建整体产业价值链过程中,寻找切合中国国情和未来市场发展的切入点至为关键,在不同走向中,中国未来市场发展形态将有不同层次的变化。

        ICT业通常划分为五大领域:硬件、软件、服务、电信和半导体。而很多国家都争取在其中的一至三个领域中脱颖而出。Popkin指出,很少国家能在所有的领域里都表现得非常出色,目前只有美国已做到这一点,而中国正积极朝这个方向努力。中国发展ICT产业主要有两大推动力:一是来自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和从香港公开资本市场上集资而得到的充裕资金;二是政府通过国有企业、政府机构项目和政策有力地参与推动市场发展。

        Gartner分析指出,在未来五年中,将有很多因素影响着中国ICT业的发展,其中两个因素占主导地位,一个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程度,另一个就是中国开创崭新ICT技术的能力。基于此,Gartner提出未来中国发展的六个主要参数,即国内ICT业、ICT出口业、海外直接投资(FDI)、社会影响、知识产权(IP)保护以及ICT业界标准;分析出中国未来可能出现的三种ICT产业发展状况,并提出建议。

        Gartner预测显示,其一,若政府参与度和ICT业创新度都很大,中国便能跻身“全球ICT巨擘”,国内ICT业在各个领域以及在IT外包、应用开发和硬件等出口能力上都将有均衡发展。在此情景下,海外直接投资将继续成为新项目的启动资金,社会各界亦积极参与及支援ICT的发展,而且出于保护自身利益,行业将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中国更将成为制定最新全球标准和协议的领导者。

        其二,如果政府干预力度大而业界创新能力低,便可能出现“经济发展停滞不前,ICT出口受阻”的情况。这样,中国内地ICT业将充斥着专有技术及厂商保护,用户失去选择技术或厂家的自由,而出口业务也仅限于缺乏战略意义的应用和服务。FDI(外商直接投资)会继续但会减少,社会上的数字鸿沟将扩大,且盗版仍将是一个主要问题。在此情况下,中国将无法参与全球标准和协议的制定。

        其三,假设政府采取较为放任的态度,而国内ICT企业创新不断,并优胜劣汰,中国便会成为“政府干预有限的经济强国”。在此情况下,出口略有收获,但中国ICT业全面发展的目标恐难实现。股票市场和自有资金是投资的主要来源,并将形成一股活跃的创业文化。数字鸿沟仍因人民经济能力的差异而存在,盗版问题持续,不过ICT业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采取相应行动。而中国也会参与制定一些新的国际标准和协议。

        Popkin指出,中国厂商应将自己的产品与服务上升到“合适”的价值链上,并针对美国、欧洲和日本市场制定市场战略。同时,为确保业务持久,需确保能取得所需资金及市场营销的资源,并同时在本土建立创新技术培植机制以及IP保护计划。在中国高层决策中,政府应不断调整政策,重点扶植ICT出口项目,并清除ICT投资方面的障碍。政府本身也应投入资源,在社会各阶层推动ICT及商业培训,并继续加强IP相关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应鼓励有利于提升经济规模和形成国际品牌的并购。此外,在推行中国制定的ICT标准时,必须要巧妙平衡国内利益和市场现实。

        SGCowen:VoIP年复合增长率达30% 曾铭

        在IC CHINA2005的经济合作与投融资论坛上,美国投资银行SGCowen的分析师Jim Liang博士分析了全球通信半导体市场的前景。他认为,在接入以及企业市场,VoIP、FTTX、万兆接入等技术前景不错。其中,2005年-2009年,VoIP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30%,需求来自企业、电信运营商以及有线运营商三方面。从FTTX的角度看,在未来几年,FTTP的增长将达到70%,FTTH已经在日本、韩国、中国以及美国的几个运营商中开展。万兆接入技术是最重要的市场,其增长率将达到30%-50%,而十万兆接入将达到150%,其芯片市场将达到12亿美元以上。

        在无线领域,两到三年内最重要的市场是WLAN、GPS,从长远角度看,即2007年之后,WiMAX、UWB市场前景广阔。Jim Liang指出,WLAN是最重要的无线技术之一,以往多应用在笔记本上,未来三到五年将应用在手机、游戏、PDA等上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