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芯片市场分析报告
发布时间:2007/8/31 0:00:00 访问次数:345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正是因为芯片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才使得PC机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及,无线计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
高登-摩尔先生1965年首次阐述了其芯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也就是后来被芯片产业所遵循的摩尔定律。后来,他创建了自己的半导体企业,并于三年后协助创办了今天的芯片巨擎Intel。由于其在芯片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在11月6日的展望年会上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了摩尔先生。芯片业的“摩尔定律”认为:即每隔18个月芯片的处理能力会增加一倍。
摩尔定律分两个方面:要么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采用更细的线路提高速度,要么保持原来的速度采用更细的线路而减小尺寸。而尺寸决定芯片95%以上的成本,减小50%的尺寸就意味着成本也节省近50%。后一方面正是芯片应用于小型电子器件的关键问题。而前一方面正好是追求高速的超级计算机等所需要的。
人们怀疑:在未来的5年中,“摩尔定律”还能否保持它的有效性。
在SIA最近的预测报告中明显的指明摩尔定律对于芯片产业已经不再适用,至少对于小型制造商更是如此。芯片产业的辉煌将成为历史,增长速度将放缓,而且将来只有少数几个大公司能够支付的起高效芯片的开发费用。
芯片业的复苏对于美国及世界IT业的复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此中的缘由也很简单:芯片业是IT业取得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芯片技术的发展,IT业的发展进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2004年全球芯片市场出现大幅度增长势头,其年度销售增长率有望达到25%左右。上一次全球芯片市场的高增长发生在2000年,当时的年销售增长率达到了36.8%。而在1995年,由于网络设备及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市场需求的增加,当年芯片市场的年销售增长率曾高达41%。当然类似1995年的市场高增长势头恐怕是不会重现了。
2004年供货紧张的环境将给芯片厂商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利润,同时,半导体厂商的金融状况将得到改善并且将增加资本开支。整个生产线利用率目前超过了95%,比过去引发芯片行业资本开支的启动点高出了大约10个百分点。
2004年,全球芯片消费最大的市场肯定是亚太地区,该地将占据全球芯片销售总量的40%。日本则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芯片消费市场,占据全球芯片销售总量的20%-25%。美国和欧洲则有望占据其中20%市场份额。
芯片消费市场的这种转变从2000年就已经开始,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芯片消费市场的重点由美国转向了亚太地区。芝加哥投资银行BereanCapital的研究晶圆设备分析师VijayRakesh说:“我们认为,全球芯片业资本支出增长从领域和地区而言,将表现在代工和中国大陆身上,特别是中芯国际。”这是他在谈及中国代工新兴企业上海的中芯国际时说的话。
台湾的代工巨头台积电和联电等,都预计要把它们的芯片资本支出增加50-60%,并且Hynix、三星和日本几家芯片制造商今年也将提高它们在芯片业上的资本支出。日本今年将把它们的芯片业资本支出提高30%,因为夏普、东芝和消费逻辑领域将开始投资晶圆片新工厂。这一支出正受到先进的300mm晶圆片生产厂和平板显示器厂突飞猛进的拉动。芝加哥投资银行BereanCapital称,目前大约有34家300mm晶圆片厂和8-11家领头的平板显示器工厂已经投入生产或正在筹划设计之中。
在2004年中,以下类型的芯片产品将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首先是内存芯片市场将发生一些变化。DDR2将取代DDR1在更多的PC机上得到应用。
其次是在处理器上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英特尔奔腾芯片的表现力已经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再次,AMD的新型Opteron 64位芯片也将在明年接受市场的考验。虽然64位芯片代表了处理器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在最近的数年中,64位芯片的市场应用并不会取得太大的进展。
2004年芯片设备市场最为看好
芯片加工设备行业今年将有很好的前景。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全球芯片制造设备厂商在2003年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预计在2004年的销售收入将增长40%。全球晶圆加工、封装和组装以及测试设备等芯片制造设备2003年的销售收入一共是228亿美元。
Gartner称,经济状况的改善推动了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存货水平低和产品供应紧张等因素使目前的价格环境非常有利。
Gartner负责半导体制造和设计研究部门的副总裁Klaus Rinnen在声明中预计,后端市
在过去的30多年中,正是因为芯片制造技术的迅猛发展,才使得PC机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普及,无线计算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
高登-摩尔先生1965年首次阐述了其芯片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也就是后来被芯片产业所遵循的摩尔定律。后来,他创建了自己的半导体企业,并于三年后协助创办了今天的芯片巨擎Intel。由于其在芯片领域的杰出贡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SIA)在11月6日的展望年会上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了摩尔先生。芯片业的“摩尔定律”认为:即每隔18个月芯片的处理能力会增加一倍。
摩尔定律分两个方面:要么在同样大小的芯片上采用更细的线路提高速度,要么保持原来的速度采用更细的线路而减小尺寸。而尺寸决定芯片95%以上的成本,减小50%的尺寸就意味着成本也节省近50%。后一方面正是芯片应用于小型电子器件的关键问题。而前一方面正好是追求高速的超级计算机等所需要的。
人们怀疑:在未来的5年中,“摩尔定律”还能否保持它的有效性。
在SIA最近的预测报告中明显的指明摩尔定律对于芯片产业已经不再适用,至少对于小型制造商更是如此。芯片产业的辉煌将成为历史,增长速度将放缓,而且将来只有少数几个大公司能够支付的起高效芯片的开发费用。
芯片业的复苏对于美国及世界IT业的复苏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此中的缘由也很简单:芯片业是IT业取得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芯片技术的发展,IT业的发展进步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2004年全球芯片市场出现大幅度增长势头,其年度销售增长率有望达到25%左右。上一次全球芯片市场的高增长发生在2000年,当时的年销售增长率达到了36.8%。而在1995年,由于网络设备及动态随机存取存储芯片(DRAM)市场需求的增加,当年芯片市场的年销售增长率曾高达41%。当然类似1995年的市场高增长势头恐怕是不会重现了。
2004年供货紧张的环境将给芯片厂商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利润,同时,半导体厂商的金融状况将得到改善并且将增加资本开支。整个生产线利用率目前超过了95%,比过去引发芯片行业资本开支的启动点高出了大约10个百分点。
2004年,全球芯片消费最大的市场肯定是亚太地区,该地将占据全球芯片销售总量的40%。日本则将成为世界第二大芯片消费市场,占据全球芯片销售总量的20%-25%。美国和欧洲则有望占据其中20%市场份额。
芯片消费市场的这种转变从2000年就已经开始,其中最大的转变就是芯片消费市场的重点由美国转向了亚太地区。芝加哥投资银行BereanCapital的研究晶圆设备分析师VijayRakesh说:“我们认为,全球芯片业资本支出增长从领域和地区而言,将表现在代工和中国大陆身上,特别是中芯国际。”这是他在谈及中国代工新兴企业上海的中芯国际时说的话。
台湾的代工巨头台积电和联电等,都预计要把它们的芯片资本支出增加50-60%,并且Hynix、三星和日本几家芯片制造商今年也将提高它们在芯片业上的资本支出。日本今年将把它们的芯片业资本支出提高30%,因为夏普、东芝和消费逻辑领域将开始投资晶圆片新工厂。这一支出正受到先进的300mm晶圆片生产厂和平板显示器厂突飞猛进的拉动。芝加哥投资银行BereanCapital称,目前大约有34家300mm晶圆片厂和8-11家领头的平板显示器工厂已经投入生产或正在筹划设计之中。
在2004年中,以下类型的芯片产品将成为市场的抢手货:
首先是内存芯片市场将发生一些变化。DDR2将取代DDR1在更多的PC机上得到应用。
其次是在处理器上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与上个世纪90年代相比,英特尔奔腾芯片的表现力已经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再次,AMD的新型Opteron 64位芯片也将在明年接受市场的考验。虽然64位芯片代表了处理器的未来发展方向,但在最近的数年中,64位芯片的市场应用并不会取得太大的进展。
2004年芯片设备市场最为看好
芯片加工设备行业今年将有很好的前景。据市场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全球芯片制造设备厂商在2003年销售收入增长10%的基础上预计在2004年的销售收入将增长40%。全球晶圆加工、封装和组装以及测试设备等芯片制造设备2003年的销售收入一共是228亿美元。
Gartner称,经济状况的改善推动了消费者需求的增长、存货水平低和产品供应紧张等因素使目前的价格环境非常有利。
Gartner负责半导体制造和设计研究部门的副总裁Klaus Rinnen在声明中预计,后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