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初衷不改,芯片项目是调整不是下马
发布时间:2007/8/31 0:00:00 访问次数:353
不久前,首钢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首钢将放弃计划投资2.5亿元的8英寸芯片项目,转而将此项资金用于投资钢铁项目。此后,媒体纷纷报道,这是首钢放弃芯片业务,甚至是放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回归钢铁主业的信号。但是在11月10日首钢ERP项目一期工程成功上线的发布会上,首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8英寸芯片项目的下马不会影响首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朱继民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8英寸芯片项目下马并不意味着首钢将放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化战略,首钢将会继续发展电子和机电设备制造等业务,甚至在其他芯片项目上首钢还会有所动作。
放弃8英寸芯片项目引起轩然大波
10月26日,首钢股份发布公告,宣布由于国内外芯片市场的变化,公司拟终止原定用于8英寸芯片项目的2.5亿元募集资金投资,并将该资金用于公司高等级机械用钢技术改造项目。尽管公告强调,技术改造项目对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具有实质性意义,且周期短、见效快。项目建成后正常年销售收入276400万元,净利润14026万元,投资回收期5.4年。但是,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还是引起了媒体和业内的质疑和猜测。
据了解,1999年9月,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18025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3303万元,可用募集资金176947万元。截至2004年9月30日,实际使用151947万元。其中用于钢铁业技术改造项目及补充生产流动资金共96786万元,产生经济效益37188万元;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及保险业5项55161万元,累计获投资收益4173万元;尚余2.5亿元(占募资总额的13.8%)。而这2.5亿元正是首钢打算投资于8英寸芯片项目的资金。在其他募集资金投资效益明显的情况下,这2.5亿元资金却整整闲置了5年的时间。
一个投资决策,要等待5年才能最终见分晓,这确实耐人寻味,再加上这笔钱又是从股市募集而得的,所以许多人对首钢偏离钢铁主业,转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策略产生质疑。有媒体责问,首钢惨败芯片产业该向谁问责?有业内人士猜测,放弃芯片项目是不是意味着首钢将放弃高新技术产业,回归钢铁主业。而首钢有关人士介绍,8英寸芯片项目下马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首钢整体业务发展战略。
据悉,8英寸芯片项目于2001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立项,是国家建设北方微电子基地的重点项目,由首钢股份与首钢总公司、美国AOS公司等共同投资。而作为投资方之一美国AOS公司的撤资成为8英寸项目最终下马的导火索。按照原计划,美国A0S公司表示将在该项目上投资1亿美元,但到2001年,全球芯片需求下降了30%,由美国硅谷芯片从业人士组成的AOS半导体公司以及其他联盟伙伴,在全球市场低谷时,放弃了对首钢芯片业务投资。此后,首钢股份曾试图从欧洲和韩国寻找合作伙伴,但却都没有成功。
首钢有关人士介绍,8英寸芯片项目在2001年立项时就赶上了全球芯片市场的大跌,加上美国公司撤出投资,所以项目实际上在当时就终止了,此后由于一直缺乏合作伙伴,所以逐步错过了项目发展的最佳时机。从目前的情况看,投资8英寸芯片项目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因此改投其他项目是企业理所当然的选择。而对于2.5亿元资金闲置4年的质疑,该人士称,闲置总比投资失误强,2.5亿元资金没有投下去,而是改向投到钢铁业务上,正是首钢向股东负责的最好例证。
芯片行业竞争激烈首钢还会投资
当记者问及首钢今后是否会放弃芯片业务投资时,朱继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放弃投资。
朱继民介绍,首钢不再投资8英寸芯片技术,因为它已经不是一项新技术,而且不会有太大收益,但是这并不代表首钢将放弃芯片业务。他透露,今年12月底,NEC株式会社社长金杉明信将来中国,并会与首钢共同磋商首钢NEC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目前首钢集团芯片产业的主要合资公司,首钢和合资方NEC都希望能够增加首钢NEC的收入,提高其利润水平。为此,双方将就如何扩大产能等有关问题进行磋商,首钢方面希望首钢NEC的产能能够扩大到目前的一倍。
据了解,芯片行业被认为是一个投资大,而且回报大的产业。一个8英寸的芯片原料成本只有70美元,经过三四百道工序的加工,一般可卖到1500美元左右。于是上海、北京、青岛、天津、成都等地均纷纷上马芯片工厂,且投资额和规模—个比一个大。在天津,摩托罗拉斥巨资上马其全球第17个芯片制造工厂;在中西部地区,随着英特尔、中芯国际的芯片封装企业落户成都,英飞凌研发中心也落户西安。同样来头不小的上海宏力、上海先进、上海贝岭、苏州和舰、常州柏玛、深圳深超、上海松江台积电等相继建成8英寸项目,中芯国际则在北京建立了12英寸生产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鹏介绍,目前上海周边8英寸和6英寸的生产线有十几条,其他地方如宁波、山东、辽宁和中西部一些省份都在上马集成电路生产线。
不久前,首钢股份公司发布公告称,首钢将放弃计划投资2.5亿元的8英寸芯片项目,转而将此项资金用于投资钢铁项目。此后,媒体纷纷报道,这是首钢放弃芯片业务,甚至是放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回归钢铁主业的信号。但是在11月10日首钢ERP项目一期工程成功上线的发布会上,首钢集团公司董事长朱继民却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8英寸芯片项目的下马不会影响首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朱继民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指出,8英寸芯片项目下马并不意味着首钢将放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多元化战略,首钢将会继续发展电子和机电设备制造等业务,甚至在其他芯片项目上首钢还会有所动作。
放弃8英寸芯片项目引起轩然大波
10月26日,首钢股份发布公告,宣布由于国内外芯片市场的变化,公司拟终止原定用于8英寸芯片项目的2.5亿元募集资金投资,并将该资金用于公司高等级机械用钢技术改造项目。尽管公告强调,技术改造项目对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具有实质性意义,且周期短、见效快。项目建成后正常年销售收入276400万元,净利润14026万元,投资回收期5.4年。但是,变更募集资金投向还是引起了媒体和业内的质疑和猜测。
据了解,1999年9月,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监会核准,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A股股票,募集资金18025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3303万元,可用募集资金176947万元。截至2004年9月30日,实际使用151947万元。其中用于钢铁业技术改造项目及补充生产流动资金共96786万元,产生经济效益37188万元;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及保险业5项55161万元,累计获投资收益4173万元;尚余2.5亿元(占募资总额的13.8%)。而这2.5亿元正是首钢打算投资于8英寸芯片项目的资金。在其他募集资金投资效益明显的情况下,这2.5亿元资金却整整闲置了5年的时间。
一个投资决策,要等待5年才能最终见分晓,这确实耐人寻味,再加上这笔钱又是从股市募集而得的,所以许多人对首钢偏离钢铁主业,转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策略产生质疑。有媒体责问,首钢惨败芯片产业该向谁问责?有业内人士猜测,放弃芯片项目是不是意味着首钢将放弃高新技术产业,回归钢铁主业。而首钢有关人士介绍,8英寸芯片项目下马只是个案,并不能代表首钢整体业务发展战略。
据悉,8英寸芯片项目于2001年1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立项,是国家建设北方微电子基地的重点项目,由首钢股份与首钢总公司、美国AOS公司等共同投资。而作为投资方之一美国AOS公司的撤资成为8英寸项目最终下马的导火索。按照原计划,美国A0S公司表示将在该项目上投资1亿美元,但到2001年,全球芯片需求下降了30%,由美国硅谷芯片从业人士组成的AOS半导体公司以及其他联盟伙伴,在全球市场低谷时,放弃了对首钢芯片业务投资。此后,首钢股份曾试图从欧洲和韩国寻找合作伙伴,但却都没有成功。
首钢有关人士介绍,8英寸芯片项目在2001年立项时就赶上了全球芯片市场的大跌,加上美国公司撤出投资,所以项目实际上在当时就终止了,此后由于一直缺乏合作伙伴,所以逐步错过了项目发展的最佳时机。从目前的情况看,投资8英寸芯片项目的最佳时机已经错过,因此改投其他项目是企业理所当然的选择。而对于2.5亿元资金闲置4年的质疑,该人士称,闲置总比投资失误强,2.5亿元资金没有投下去,而是改向投到钢铁业务上,正是首钢向股东负责的最好例证。
芯片行业竞争激烈首钢还会投资
当记者问及首钢今后是否会放弃芯片业务投资时,朱继民的回答是:肯定不会放弃投资。
朱继民介绍,首钢不再投资8英寸芯片技术,因为它已经不是一项新技术,而且不会有太大收益,但是这并不代表首钢将放弃芯片业务。他透露,今年12月底,NEC株式会社社长金杉明信将来中国,并会与首钢共同磋商首钢NEC下一步发展的战略问题。作为目前首钢集团芯片产业的主要合资公司,首钢和合资方NEC都希望能够增加首钢NEC的收入,提高其利润水平。为此,双方将就如何扩大产能等有关问题进行磋商,首钢方面希望首钢NEC的产能能够扩大到目前的一倍。
据了解,芯片行业被认为是一个投资大,而且回报大的产业。一个8英寸的芯片原料成本只有70美元,经过三四百道工序的加工,一般可卖到1500美元左右。于是上海、北京、青岛、天津、成都等地均纷纷上马芯片工厂,且投资额和规模—个比一个大。在天津,摩托罗拉斥巨资上马其全球第17个芯片制造工厂;在中西部地区,随着英特尔、中芯国际的芯片封装企业落户成都,英飞凌研发中心也落户西安。同样来头不小的上海宏力、上海先进、上海贝岭、苏州和舰、常州柏玛、深圳深超、上海松江台积电等相继建成8英寸项目,中芯国际则在北京建立了12英寸生产线。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鹏介绍,目前上海周边8英寸和6英寸的生产线有十几条,其他地方如宁波、山东、辽宁和中西部一些省份都在上马集成电路生产线。
上一篇:04年硅晶圆出货量增长23%
上一篇:业界最小的低电阻模拟开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