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长三角”IC产业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07/8/31 0:00:00 访问次数:339

基本情况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与浙江两省,其区域界定通常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计15个城市,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长三角”历史上一直是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消费旺盛之地。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在1987年率先试行经济特区模式,“长三角”相对较为落后。而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随着“长三角”产业环境的改观,IT产业包括IC的蓬勃发展世界瞩目。今天,这一区域以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出18%的全国GDP,被列入世界六大城市圈之列。


21世纪初,在世界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以下简称IT)的结构调整和分工转移中,“长三角”更成为全球IT产业分工转移的注目亮点和投资焦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加速吸引跨国IT厂商的直接投资。它的影响力已波及全球,且势头不减。2002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123.7亿美元,占全国的40.8%,比上年度提升了7个百分点。


面对21世纪的世界信息科技及其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包括信息电子、汽车电子、智能识别等新兴产业的兴起,IC市场已不可避免地将成为世界IC业的激烈竞争地。为此,加快建立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自我发展、自我掌控的中国IC产业,是“长三角”IC产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长三角”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1  我国IC设计业的区域分布(2003年10月)



图2  世界主要IC地区的创新能力比较center>

IC产业现状
20世纪中后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世界级企业为降低成本、对接和抢先市场,纷纷将6至8英寸IC生产线和封装、测试线除核心技术外的相应研发中心纷纷转移到“长三角”地区,这种转移对“长三角”IC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基本已形成了“长三角”、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三个重要发展区域。表1是笔者根据CCID和国内上述地区的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从表1看出,2002年中国大陆IC产业总销售额约209.3亿元左右,比2001年增长45.4%,占全球的份额,由2001年的1.3%上升到1.8%。其中,“长三角”为114.5亿元,占全国54.7%;珠江三角洲为8.8亿元,占4.2%;环渤海湾地区为78亿元,占37.3%。这说明“长三角”在我国IC产业中的主角地位已确立,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截至2003年10月,全国IC企业总数达700家左右,设计业450家,芯片制造业49家,封装测试业108家,半导体分立器件129家。其中“长三角”IC企业占全国总数的70%左右,设计业占50%左右,图1显示了我国IC设计业的区域分布状况。芯片制造业国内10个骨干企业“长三角”占8个,封装测试业国内20个骨干企业占17个。

“长三角”在全国7个国家IC设计业产业化基地中占3个,即上海、无锡、杭州;在全国9个国家级IC设计人才培训基地中,区内也占4个,即上海交大、复旦、东南、浙大;全国设计业超亿元的7个企业中,“长三角”占5个,即上海华虹IC、江苏意源、无锡矽科、杭州士兰和友旺。

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当前“长三角”芯片制造业及其封装测试业的市场都严重依赖国外,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为推动“长三角” IC产业健康发展,“长三角”的IC产业必须进入以高技术化、高市场化、高服务化、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新阶段;必须增强相关产业互动性,带动整个“长三角”IC产业乃至IT产业的自主发展,从而逐步使“长三角”的IC产业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标志、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的轨道上来。

应该看到,科技创新是“长三角”IC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增强IC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的关联度,才能建立既有别于珠江三角洲偏重生产制造功能,又别于以北京为主的环渤海湾地区着重前沿科技研发机能的特色;同时,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建立共同规划、共同投资、联合研发、共享成果的协调合作机制,形成区域内IC产业链联动发展的服务配套整合体系。

综合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差
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长三角”在人员的结构上严重失衡,既缺乏高级人才,更缺乏技能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缺乏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科技人员。
同时,在IC产品定位及其开发上,“长三角”企业与世界顶尖Fabless公司来比,非常明显的不足包括:一是许多公司一窝风地开发和销售类同的门槛不高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二是产品定位不能锁定一个方面,精于一项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专利技术(见图2)。

产业自主底子薄
作为中国迅速崛起的“长三角”IC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几条Foundry线,主要集中在上海和苏州,产业链其它环节的投资钧显得相对不足,在“长三角”的台商和欧美日跨国公司的投资则是以自我形成配套圈为着眼点的。即使

基本情况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包括上海、江苏与浙江两省,其区域界定通常包括上海、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泰州、扬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计15个城市,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


“长三角”历史上一直是物产丰饶、人杰地灵、消费旺盛之地。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在1987年率先试行经济特区模式,“长三角”相对较为落后。而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随着“长三角”产业环境的改观,IT产业包括IC的蓬勃发展世界瞩目。今天,这一区域以全国1%的土地,6%的人口,创造出18%的全国GDP,被列入世界六大城市圈之列。


21世纪初,在世界新一轮电子信息产业(以下简称IT)的结构调整和分工转移中,“长三角”更成为全球IT产业分工转移的注目亮点和投资焦点。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加速吸引跨国IT厂商的直接投资。它的影响力已波及全球,且势头不减。2002年“长三角”实际利用外资123.7亿美元,占全国的40.8%,比上年度提升了7个百分点。


面对21世纪的世界信息科技及其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包括信息电子、汽车电子、智能识别等新兴产业的兴起,IC市场已不可避免地将成为世界IC业的激烈竞争地。为此,加快建立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自我发展、自我掌控的中国IC产业,是“长三角”IC产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长三角”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1  我国IC设计业的区域分布(2003年10月)



图2  世界主要IC地区的创新能力比较center>

IC产业现状
20世纪中后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世界级企业为降低成本、对接和抢先市场,纷纷将6至8英寸IC生产线和封装、测试线除核心技术外的相应研发中心纷纷转移到“长三角”地区,这种转移对“长三角”IC产业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目前国内半导体产业的布局基本已形成了“长三角”、珠江三角洲和以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湾地区三个重要发展区域。表1是笔者根据CCID和国内上述地区的相关资料整理而成。

从表1看出,2002年中国大陆IC产业总销售额约209.3亿元左右,比2001年增长45.4%,占全球的份额,由2001年的1.3%上升到1.8%。其中,“长三角”为114.5亿元,占全国54.7%;珠江三角洲为8.8亿元,占4.2%;环渤海湾地区为78亿元,占37.3%。这说明“长三角”在我国IC产业中的主角地位已确立,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截至2003年10月,全国IC企业总数达700家左右,设计业450家,芯片制造业49家,封装测试业108家,半导体分立器件129家。其中“长三角”IC企业占全国总数的70%左右,设计业占50%左右,图1显示了我国IC设计业的区域分布状况。芯片制造业国内10个骨干企业“长三角”占8个,封装测试业国内20个骨干企业占17个。

“长三角”在全国7个国家IC设计业产业化基地中占3个,即上海、无锡、杭州;在全国9个国家级IC设计人才培训基地中,区内也占4个,即上海交大、复旦、东南、浙大;全国设计业超亿元的7个企业中,“长三角”占5个,即上海华虹IC、江苏意源、无锡矽科、杭州士兰和友旺。

发展中的存在问题
当前“长三角”芯片制造业及其封装测试业的市场都严重依赖国外,面临着世界同行的激烈竞争。为推动“长三角” IC产业健康发展,“长三角”的IC产业必须进入以高技术化、高市场化、高服务化、高附加值为特征的新阶段;必须增强相关产业互动性,带动整个“长三角”IC产业乃至IT产业的自主发展,从而逐步使“长三角”的IC产业从数量扩张为主转入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标志、综合素质提高为主的轨道上来。

应该看到,科技创新是“长三角”IC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只有增强IC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的关联度,才能建立既有别于珠江三角洲偏重生产制造功能,又别于以北京为主的环渤海湾地区着重前沿科技研发机能的特色;同时,也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建立共同规划、共同投资、联合研发、共享成果的协调合作机制,形成区域内IC产业链联动发展的服务配套整合体系。

综合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差
与世界发达地区相比,“长三角”在人员的结构上严重失衡,既缺乏高级人才,更缺乏技能型、应用型的技术人才,缺乏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科技人员。
同时,在IC产品定位及其开发上,“长三角”企业与世界顶尖Fabless公司来比,非常明显的不足包括:一是许多公司一窝风地开发和销售类同的门槛不高的产品,市场竞争力弱;二是产品定位不能锁定一个方面,精于一项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乏核心专利技术(见图2)。

产业自主底子薄
作为中国迅速崛起的“长三角”IC产业,最具代表性的是几条Foundry线,主要集中在上海和苏州,产业链其它环节的投资钧显得相对不足,在“长三角”的台商和欧美日跨国公司的投资则是以自我形成配套圈为着眼点的。即使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