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控制技术

栅氧的漏电与栅氧质量关系极大

发布时间:2019/4/20 11:37:05 访问次数:5205

   LAN8710A

  

     在MOS器件及IC中,栅极下面存在一薄层Si0。,即通称的栅氧(化层)。栅氧的漏电与栅氧质量关系极大,漏电增加到一定程度即可构成击穿,导致器件失效。当前由于VLSI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器件尺寸在不断缩小,要求栅氧厚度不断减薄,但电源电压并不能随之按比例减小,栅介质所承受的电场强度在不断增加。例如,原来64k位DRAM,栅氧厚度40nm,电源电压为5V,栅氧场强为1.25MV/cm。1M位DRAM栅氧厚lOnm,内部电压降至2.5V,场强为2.5MV/cm。目前64M位DRAM,栅氧厚度仅为7nm,电压降为3.3V,与时间有关的介质击穿(Time 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TDDB)是指施加的电 场低于栅氧的本征击穿场强,并未引起本征击穿,但经历~定时间后仍发生了击穿。这是 由于在施加电应力的过程中,氧化层内产生并积聚了缺陷的缘故。

   栅氧的瞬时击穿可通过筛选、老化等方法剔除,所以TDDB是本节讨论的中心。 在氧化层较厚时,栅极材料采用铝。这时栅氧击穿有两种形式。由于铝的熔点低,且 层很薄,栅氧某处击穿时,生成的热量将击穿处铝层蒸发掉,使有缺陷的击穿处与其他完 好的Si02层隔离开来,这叫自愈式击穿。

    器件内部不降压时场强将达到4.7MV/cm。这对栅氧质量及厚度的均匀性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以保证栅氧有一定寿命。另一方面,随着IC集成度的提高,电路功能的扩大,可将一个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芯片面积不断扩大,相应地芯片上栅氧总面积增大,存在缺陷的概率增加,加上受到高电场作用,栅氧发生击穿的地方增多,可靠性问题变得严重。


   电压一加上去,电场强度达到或超过该介质材料所能承受的临界场强,介质中流过的电流很大而立即击穿,这叫本征击穿。实际栅氧化层中,某些局部位置厚度较薄,电场增强;也可存在空洞(针孔或盲孔)、裂纹、杂质、纤维丝等疵点,它引起气体放电、电热分解等情况而产生介质漏电甚至击穿,由于这些缺陷引起的介质击穿叫非本征击穿。



   LAN8710A

  

     在MOS器件及IC中,栅极下面存在一薄层Si0。,即通称的栅氧(化层)。栅氧的漏电与栅氧质量关系极大,漏电增加到一定程度即可构成击穿,导致器件失效。当前由于VLSI技术的进步,一方面器件尺寸在不断缩小,要求栅氧厚度不断减薄,但电源电压并不能随之按比例减小,栅介质所承受的电场强度在不断增加。例如,原来64k位DRAM,栅氧厚度40nm,电源电压为5V,栅氧场强为1.25MV/cm。1M位DRAM栅氧厚lOnm,内部电压降至2.5V,场强为2.5MV/cm。目前64M位DRAM,栅氧厚度仅为7nm,电压降为3.3V,与时间有关的介质击穿(Time Dependent Dielectric Breakdown,TDDB)是指施加的电 场低于栅氧的本征击穿场强,并未引起本征击穿,但经历~定时间后仍发生了击穿。这是 由于在施加电应力的过程中,氧化层内产生并积聚了缺陷的缘故。

   栅氧的瞬时击穿可通过筛选、老化等方法剔除,所以TDDB是本节讨论的中心。 在氧化层较厚时,栅极材料采用铝。这时栅氧击穿有两种形式。由于铝的熔点低,且 层很薄,栅氧某处击穿时,生成的热量将击穿处铝层蒸发掉,使有缺陷的击穿处与其他完 好的Si02层隔离开来,这叫自愈式击穿。

    器件内部不降压时场强将达到4.7MV/cm。这对栅氧质量及厚度的均匀性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以保证栅氧有一定寿命。另一方面,随着IC集成度的提高,电路功能的扩大,可将一个系统集成在一块芯片上,芯片面积不断扩大,相应地芯片上栅氧总面积增大,存在缺陷的概率增加,加上受到高电场作用,栅氧发生击穿的地方增多,可靠性问题变得严重。


   电压一加上去,电场强度达到或超过该介质材料所能承受的临界场强,介质中流过的电流很大而立即击穿,这叫本征击穿。实际栅氧化层中,某些局部位置厚度较薄,电场增强;也可存在空洞(针孔或盲孔)、裂纹、杂质、纤维丝等疵点,它引起气体放电、电热分解等情况而产生介质漏电甚至击穿,由于这些缺陷引起的介质击穿叫非本征击穿。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经典的1875功放
    平时我也经常逛一些音响DIY论坛,发现有很多人喜欢LM...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692101218  13751165337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