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电子设备由于自身不能可靠地工作严重地影响了任务的执行
发布时间:2019/4/13 19:18:50 访问次数:5336
一般认为,可靠性问题的提出最初是在军工领域,其后逐步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体 系,并逐步应用到民用产品中。二次大战时期,电子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产品不可靠性带 来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这个时期,航空电子设备由于自身不能可靠地工作严重地影响了任务的执行,电子设备自身出现故障的比例甚至超过了敌方造成的损失。因此触发了对 产品可靠性的研究,德国在V-l火箭的研制中,最早提出了系统可靠性的基础理论,即串 联系统理论,火箭系统的可靠性等于所有元器件零部件可靠性的乘积。此,V-l火箭也 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航空飞行器。
在近代制造业中,可靠性问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来的。当时,美军运往远东的设备、装置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有半数以上因不能使用而撮废,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美国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可靠性研究。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通信设备、交通设施、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以及空间技术所使用的电设备日趋复杂,所使用的环境条件愈加恶劣,装置密度不断增加,因而对电子设备及其元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好的特性,而且要求能高度可靠地工作。如何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设计并制造出高度可靠的产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
20世纪50年代是可靠性兴起阶段。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不可靠的电子设备不仅 影响战争的进行,而且需要大量的维修费用。当时,军用电子设备每年的雏修费用为基本 成本的两倍。为解决军用电子设备和复杂导弹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 由军方、工业部门和学术界组成的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织(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AGREE)。1957年,AGREE在“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研究报告
中提出了可靠性设计、试验、管理的程序及方法,说明产品的可靠性是可建立的、可分配 的和可验证的,由此确定了美国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方向,成为可靠性发展的奠基性文件, 标志着可靠性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可靠性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后,美军方 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一些体现“可靠性管理、保证和要求的大纲文件”(标准或规范)。如 “弹道导弹及航天系统的可靠性大纲”、“宇航系统、分系统及设备的可靠性大纲要求”、 “电子设备可靠性保证大纲”等。在此期间,可靠性验证工作还停留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上。也由于这个原因,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随后开展的可靠性试验验 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靠性是产品质量在时间轴上的体现,可靠性工作是指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有关设计、试验、生产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可靠性科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边缘性综合学科。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的可靠性科学发展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它的军用标准对各国的影响极大。目前,可靠性科学的研究是设备研发、测试领域、.产品制造业和企业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发展趋势是不断地分支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本章首先从可靠性的发展历史人手,总结可靠性的发展阶段;然后给出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相互关系,同时详细讨论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最后给出可靠性工作的基本内容。
20世纪40年代是可靠性的萌芽阶段。在此期间,美国经过统计分析,找出航空无线电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电子管的可靠性太差,在1943年成立了电子管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管的可靠性问题。为推动可靠性研究及学术交流,美国无线电子工程师学会成立了第一个可靠性专家学术组织——可靠性技术组。
一般认为,可靠性问题的提出最初是在军工领域,其后逐步形成完整的工程技术体 系,并逐步应用到民用产品中。二次大战时期,电子设备开始广泛应用,产品不可靠性带 来的问题开始暴露出来。在这个时期,航空电子设备由于自身不能可靠地工作严重地影响了任务的执行,电子设备自身出现故障的比例甚至超过了敌方造成的损失。因此触发了对 产品可靠性的研究,德国在V-l火箭的研制中,最早提出了系统可靠性的基础理论,即串 联系统理论,火箭系统的可靠性等于所有元器件零部件可靠性的乘积。此,V-l火箭也 是世界上第一个运用系统可靠性理论的航空飞行器。
在近代制造业中,可靠性问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出来的。当时,美军运往远东的设备、装置在运输和保管过程中,有半数以上因不能使用而撮废,造成重大损失,因此,美国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可靠性研究。随着现代化武器装备、通信设备、交通设施、医疗设备、工业自动化系统以及空间技术所使用的电设备日趋复杂,所使用的环境条件愈加恶劣,装置密度不断增加,因而对电子设备及其元器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有好的特性,而且要求能高度可靠地工作。如何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设计并制造出高度可靠的产品,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点课题之一。
20世纪50年代是可靠性兴起阶段。美国在朝鲜战争中发现,不可靠的电子设备不仅 影响战争的进行,而且需要大量的维修费用。当时,军用电子设备每年的雏修费用为基本 成本的两倍。为解决军用电子设备和复杂导弹系统的可靠性问题,美国国防部成立了一个 由军方、工业部门和学术界组成的电子设备可靠性咨询组织(Advisory Group on Reliability of Electronic Equipment,AGREE)。1957年,AGREE在“军用电子设备可靠性”研究报告
中提出了可靠性设计、试验、管理的程序及方法,说明产品的可靠性是可建立的、可分配 的和可验证的,由此确定了美国可靠性工程的发展方向,成为可靠性发展的奠基性文件, 标志着可靠性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可靠性工程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此后,美军方 从管理的角度制定了一些体现“可靠性管理、保证和要求的大纲文件”(标准或规范)。如 “弹道导弹及航天系统的可靠性大纲”、“宇航系统、分系统及设备的可靠性大纲要求”、 “电子设备可靠性保证大纲”等。在此期间,可靠性验证工作还停留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 上。也由于这个原因,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随后开展的可靠性试验验 证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靠性是产品质量在时间轴上的体现,可靠性工作是指为达到产品可靠性要求而进行的有关设计、试验、生产和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和。可靠性科学是一门涉及多个领域的边缘性综合学科。在世界各国中,美国的可靠性科学发展居领先地位,特别是它的军用标准对各国的影响极大。目前,可靠性科学的研究是设备研发、测试领域、.产品制造业和企业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发展趋势是不断地分支化、专业化和科学化。
本章首先从可靠性的发展历史人手,总结可靠性的发展阶段;然后给出产品质量、可靠性和经济性的相互关系,同时详细讨论可靠性的基本概念;最后给出可靠性工作的基本内容。
20世纪40年代是可靠性的萌芽阶段。在此期间,美国经过统计分析,找出航空无线电设备失效的主要原因是电子管的可靠性太差,在1943年成立了电子管研究委员会,专门研究电子管的可靠性问题。为推动可靠性研究及学术交流,美国无线电子工程师学会成立了第一个可靠性专家学术组织——可靠性技术组。
热门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