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危害?
发布时间:2019/3/19 21:08:07 访问次数:1050
雷电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危害?
雷电是由雷云产生的,它是带有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大地(或物体)之间产生急剧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形成比较复杂,经观察和实验证明,通常雷云上部带正电,下部带负电,由于在雷云的不同部位存在着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这些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形成许多堆积中心,所以在同一云块内部,不同云块之间或由于静电感应使得云块与地面之间,产生了强度不一的电场。当带电的云块临近地面的时候,对大地就会感应出与雷云的极性相反的电荷,这样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
当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一般为25~30kV/cm时,就会引起大气层强烈地击穿放电。放电时产生强大耀眼的电火花,即闪电。闪电通道中大量正、负电荷瞬时中和,产生雷电流,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雷电流高达数十至数百千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极易发生建筑物炸毁或燃烧、线路停电和电气设备损坏等事故。主放电的温度可达⒛0oo℃,使周围的空气急剧加热,骤然膨胀而发出巨响。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慢得多,因此,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雷电是如何产生的?它有哪些危害?
雷电是由雷云产生的,它是带有电荷的雷云之间或雷云对大地(或物体)之间产生急剧放电的一种自然现象。雷电形成比较复杂,经观察和实验证明,通常雷云上部带正电,下部带负电,由于在雷云的不同部位存在着两种极性不同的电荷,这些电荷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形成许多堆积中心,所以在同一云块内部,不同云块之间或由于静电感应使得云块与地面之间,产生了强度不一的电场。当带电的云块临近地面的时候,对大地就会感应出与雷云的极性相反的电荷,这样二者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电容器”。
当电场强度超过空气可能承受的击穿强度,一般为25~30kV/cm时,就会引起大气层强烈地击穿放电。放电时产生强大耀眼的电火花,即闪电。闪电通道中大量正、负电荷瞬时中和,产生雷电流,这一过程称为主放电。雷电流高达数十至数百千安,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极易发生建筑物炸毁或燃烧、线路停电和电气设备损坏等事故。主放电的温度可达⒛0oo℃,使周围的空气急剧加热,骤然膨胀而发出巨响。由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比光慢得多,因此,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上一篇:配电线路的保护采用分散式结构
热门点击
- 红外发光二极管
- 为什么35kV及以下线路一般不采用全线装设避
- BAV99是一种开关二极管
- 晶体管 ST BU508AF
- 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lGBT)
- iso124p产品说明
- 用指针万用表检测光敏三极管
- 三相五线制与三相四线制相比,多了哪些优点?
- 驻极体式话筒的检测
- 什么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分层分布式结构集
推荐技术资料
- 自制智能型ICL7135
-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