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电子业瞄准北京奥运(三)
发布时间:2007/8/30 0:00:00 访问次数:460
超薄电视的平均单价至少在2004年度极有可能以同等或接近于2003年度的幅度继续上涨。因为面板的大尺寸化仍在继续,同时微波数字电视功能有望对平均单价产生推动效应(见图3)。
▲ 图3:微波数字电视机迎来开门红
配备微波数字电视功能的电视机和电视调谐器在日本国内的销量,每月都以BS数字电视机的2.5倍~7.5倍的速度稳步增长(a)。图为各类电视服务从正式开播到开播后5个月的出厂台数。微波数字电视有望借助支持微波数字电视的PDP电视和液晶电视而得以普及。(根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制作)
不过,2005年度以后平均单价的上涨恐怕会停滞不前。或者说平均单价有可能以2004年度至2005年度这段时期为最高点,转而出现下降趋势。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供需平衡,另一个是技术问题。
关于供需平衡,液晶电视和PDP电视有可能双双失去平衡。
首先,液晶面板的供需平衡在2005年前后有可能出现大崩溃。假如在液晶电视配件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面板价格出现下滑,就将无法避免电视机价格的下跌。另外,美国戴尔等电脑厂商试图利用低价面板,打破液晶电视价格格局,这种做法也会促使液晶电视价格的崩溃。
业内人士担心韩国和台湾液晶面板厂商以及夏普等始于2003年度的大规模设备投资将会导致液晶面板的生产过剩。比如2003年在液晶面板领域投入约2080亿日元的韩国三星电子,其2004年的设备投资计划约为17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针对三星电子等公司的攻势,夏普也不甘示弱(见图4)。2004年度夏普将把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投向液晶面板,这一金额接近三星电子的设备投资。2003年度夏普在液晶面板上投入的资金约为168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亿元)。
▲ 图4:夏普通过液晶电视大幅提高销售额
在液晶电视业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夏普,计划在2004年度将该业务的销售额提高73%。扩大夏普龟山工厂(三重县)生产的26英寸~45英寸产品销量。图中列出的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的销售额,是根据该公司在2004年2月召开的业务战略说明会上公布的电视面板在大尺寸液晶面板业务中所占比例推算得出的
其他各液晶面板厂商正在建设的生产线也将在2004年第3季度以后相继投产(见图5)。假如不出现液晶面板材料供货不足的情况,“2005年第2季度生产过剩就极有可能达到15%的程度”(DisplaySearch公司副总裁、日本分公司经理田村喜男)。对于超薄电视厂商而言,必须设法拉动市场需求,以便能够将生产过剩的那部分产量吸收掉。
▲ 图5:大尺寸液晶面板存在制造过剩的隐忧
韩国和台湾各液晶面板厂商正在积极进行设备投资(a)。业内人士指出液晶面板的供应在2005年前后将会过剩(b),届时液晶电视的零售价极有可能大幅下滑。因为对于液晶电视来说,液晶面板的采购成本通常占到零售价的1/3左右。(b)图中的数值是以液晶面板材料供应充足为前提估算得来的。((b)图根据美国DisplaySearch 公司的数据制作)
PDP电视同样也无法完全消除制造过剩的担心。PDP电视厂商认为2008年全球每年将有约1000万台的PDP电视需求。但是仅从业内2大PDP厂商已经宣布的生产计划来看,就有可能接近1000万台。松下将在2007年度形成年产450万台的PDP生产能力。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FHP)公司已经制定了2007年实现年产300万台PDP的计划(见图6)。仅松下和富士通日立两家公司,就将达到双方设想的2008年前后PDP全球需求量的8成左右。PDP厂商当然不只这2家。除韩国三星SDI和宣布收购NEC PDP业务的先锋外,台湾PDP厂商也在稳步提升自己的实力。
▲ 图6:2004年度PDP电视的供货目标接近上年度的2倍
日本著名PDP电视厂商制定的2004年度供货计划均接近上年
超薄电视的平均单价至少在2004年度极有可能以同等或接近于2003年度的幅度继续上涨。因为面板的大尺寸化仍在继续,同时微波数字电视功能有望对平均单价产生推动效应(见图3)。
▲ 图3:微波数字电视机迎来开门红
配备微波数字电视功能的电视机和电视调谐器在日本国内的销量,每月都以BS数字电视机的2.5倍~7.5倍的速度稳步增长(a)。图为各类电视服务从正式开播到开播后5个月的出厂台数。微波数字电视有望借助支持微波数字电视的PDP电视和液晶电视而得以普及。(根据日本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制作)
不过,2005年度以后平均单价的上涨恐怕会停滞不前。或者说平均单价有可能以2004年度至2005年度这段时期为最高点,转而出现下降趋势。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供需平衡,另一个是技术问题。
关于供需平衡,液晶电视和PDP电视有可能双双失去平衡。
首先,液晶面板的供需平衡在2005年前后有可能出现大崩溃。假如在液晶电视配件成本中占很大比重的面板价格出现下滑,就将无法避免电视机价格的下跌。另外,美国戴尔等电脑厂商试图利用低价面板,打破液晶电视价格格局,这种做法也会促使液晶电视价格的崩溃。
业内人士担心韩国和台湾液晶面板厂商以及夏普等始于2003年度的大规模设备投资将会导致液晶面板的生产过剩。比如2003年在液晶面板领域投入约2080亿日元的韩国三星电子,其2004年的设备投资计划约为177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维持在很高的水平。针对三星电子等公司的攻势,夏普也不甘示弱(见图4)。2004年度夏普将把13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亿元)投向液晶面板,这一金额接近三星电子的设备投资。2003年度夏普在液晶面板上投入的资金约为1689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30亿元)。
▲ 图4:夏普通过液晶电视大幅提高销售额
在液晶电视业务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夏普,计划在2004年度将该业务的销售额提高73%。扩大夏普龟山工厂(三重县)生产的26英寸~45英寸产品销量。图中列出的大尺寸液晶电视面板的销售额,是根据该公司在2004年2月召开的业务战略说明会上公布的电视面板在大尺寸液晶面板业务中所占比例推算得出的
其他各液晶面板厂商正在建设的生产线也将在2004年第3季度以后相继投产(见图5)。假如不出现液晶面板材料供货不足的情况,“2005年第2季度生产过剩就极有可能达到15%的程度”(DisplaySearch公司副总裁、日本分公司经理田村喜男)。对于超薄电视厂商而言,必须设法拉动市场需求,以便能够将生产过剩的那部分产量吸收掉。
▲ 图5:大尺寸液晶面板存在制造过剩的隐忧
韩国和台湾各液晶面板厂商正在积极进行设备投资(a)。业内人士指出液晶面板的供应在2005年前后将会过剩(b),届时液晶电视的零售价极有可能大幅下滑。因为对于液晶电视来说,液晶面板的采购成本通常占到零售价的1/3左右。(b)图中的数值是以液晶面板材料供应充足为前提估算得来的。((b)图根据美国DisplaySearch 公司的数据制作)
PDP电视同样也无法完全消除制造过剩的担心。PDP电视厂商认为2008年全球每年将有约1000万台的PDP电视需求。但是仅从业内2大PDP厂商已经宣布的生产计划来看,就有可能接近1000万台。松下将在2007年度形成年产450万台的PDP生产能力。富士通日立等离子显示器(FHP)公司已经制定了2007年实现年产300万台PDP的计划(见图6)。仅松下和富士通日立两家公司,就将达到双方设想的2008年前后PDP全球需求量的8成左右。PDP厂商当然不只这2家。除韩国三星SDI和宣布收购NEC PDP业务的先锋外,台湾PDP厂商也在稳步提升自己的实力。
▲ 图6:2004年度PDP电视的供货目标接近上年度的2倍
日本著名PDP电视厂商制定的2004年度供货计划均接近上年
上一篇:美国智能ID标签需求庞大
上一篇:摩托罗拉全球范围半导体业务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