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连续三个季度盈利但前景不容乐观
发布时间:2007/9/1 0:00:00 访问次数:354
中芯国际(SMIC)日前公布的200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已经持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且在新增客户中,国内厂商占了近半数。 截至6月30日的2004年第二财季中,销售额达2.21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7519万美元的3倍;净利润达342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3050万美元。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的晶圆出货量增长了15.6%,而晶圆的平均售价增长了2.6%,达到1034美元。
中芯国际(981)是国内最大的晶片代工生产厂,主要销售0.35微米到0.13微米的晶片代工产品。另外,公司正在北京建设12英寸晶片厂,预计2004年年底投产。预期2004年底公司产能将取代新加坡特许成为世界第三大晶片代工厂。
中芯国际于2000年开始建厂,其相当部分的投资集中于2001年-2002年的行业低谷时期,设备购置成本较低,并于行业复苏的2003年开始量产,量增价涨,迅速成长。同时,国内土地及人工成本也具有成本优势,总体成本低于海外同类竞争对手10%左右。
但中芯国际所掌握的技术与行业的最先进技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公司目前约有20%的Memory产品,该类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且售价较低。公司在北京兴建的12英寸工厂将于2004年底开始投产,而台积电的同类型工厂已于2004年第一季度量产。目前业内最先进的90纳米技术,公司尚未掌握。
今明年整个行业仍处上升期阶段,公司业绩将随着天津和北京厂房的逐步达产及成品率的提高,将大幅度增长,预计2004年销售达10亿美元,净利润在1.7亿美元,每股收益折合0.074港元。而2005年销售及利润将分别达到15亿及3亿美元,每股收益约为0.13港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波峰将出现在2005年,随后是1年至2年的低谷时期。从产能上看,2004年-2005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投资的高峰期,自2004年第三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全球将有新建或重建19座晶元代工厂,同时有28家陆续投产,其中大部分为12英寸工厂。大量新增产能的投产,必然导致2005年至2006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公司也无可避免随行业景气周期起落,为同行业的台积电及联电2005年的预期市盈率均不足12倍,比公司预期市盈率稍低。由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尚未经历行业低谷的考验,业绩容易出现大幅度波动。
(转自 华强电子世界网)
中芯国际(SMIC)日前公布的2004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已经持续第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且在新增客户中,国内厂商占了近半数。 截至6月30日的2004年第二财季中,销售额达2.21亿美元,几乎是去年同期7519万美元的3倍;净利润达342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亏损3050万美元。第二季度中芯国际的晶圆出货量增长了15.6%,而晶圆的平均售价增长了2.6%,达到1034美元。
中芯国际(981)是国内最大的晶片代工生产厂,主要销售0.35微米到0.13微米的晶片代工产品。另外,公司正在北京建设12英寸晶片厂,预计2004年年底投产。预期2004年底公司产能将取代新加坡特许成为世界第三大晶片代工厂。
中芯国际于2000年开始建厂,其相当部分的投资集中于2001年-2002年的行业低谷时期,设备购置成本较低,并于行业复苏的2003年开始量产,量增价涨,迅速成长。同时,国内土地及人工成本也具有成本优势,总体成本低于海外同类竞争对手10%左右。
但中芯国际所掌握的技术与行业的最先进技术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公司目前约有20%的Memory产品,该类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且售价较低。公司在北京兴建的12英寸工厂将于2004年底开始投产,而台积电的同类型工厂已于2004年第一季度量产。目前业内最先进的90纳米技术,公司尚未掌握。
今明年整个行业仍处上升期阶段,公司业绩将随着天津和北京厂房的逐步达产及成品率的提高,将大幅度增长,预计2004年销售达10亿美元,净利润在1.7亿美元,每股收益折合0.074港元。而2005年销售及利润将分别达到15亿及3亿美元,每股收益约为0.13港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波峰将出现在2005年,随后是1年至2年的低谷时期。从产能上看,2004年-2005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有史以来投资的高峰期,自2004年第三季度至2005年第二季度,全球将有新建或重建19座晶元代工厂,同时有28家陆续投产,其中大部分为12英寸工厂。大量新增产能的投产,必然导致2005年至2006年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公司也无可避免随行业景气周期起落,为同行业的台积电及联电2005年的预期市盈率均不足12倍,比公司预期市盈率稍低。由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尚未经历行业低谷的考验,业绩容易出现大幅度波动。
(转自 华强电子世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