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51电子网 » 技术资料 » 新品发布

国产元器件如何抓住新卖点

发布时间:2007/8/29 0:00:00 访问次数:522

抓住EMS本地化采购机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优惠政策的出台,良好的发展环境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世界各国的制造业纷纷向中国转移,而这些企业的本地化配套策略又为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潘爱华指出,EMS(电子制造服务商)是电子制造业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在去年《商业周刊》评比的“全球信息技术百强”中,EMS不仅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出现,而且8家入选的EMS厂商营业收入的总和已经超过了以微软为首的全球12家顶级软件公司的总收入,与25家全球顶级半导体厂商的总收入已相差不远。

EMS、ODM (原始设计制造商) 的发展为电子元器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现代EMS服务开始涉及元器件的采购。EMS厂商会建议OEM(品牌制造商)该采用何种元器件才能让产品的成本下降。而且由于EMS厂商生产的产品数量众多,所使用的元器件的数量亦很多,因此在采购时可以和元器件供应商商议价格,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所需元器件,这是很多整机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

    目前,EMS正在加大在亚洲的采购力度,尤其是在我国的采购力度,这些厂商希望通过本地化采购来降低生产成本。有数据表明,EMS公司今年花费在各地区的采购额将分别为:北美298亿美元,亚太地区(除日本)213亿美元,欧洲116亿美元,日本19亿美元。到2006年,EMS公司在亚太地区(除日本)的采购额将达到450亿美元,美洲38亿美元,欧洲153亿美元,日本30亿美元。

    据了解,全球主要的电子OEM都在我国设有机构,我国的供应商基础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加之我国近几年对物流的重视,这些都会使我国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受益。

努力满足消费电子产品的
更高要求
    以彩电、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生产企业对元器件厂商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彩电用电子元器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彩电国产化”以来,发展十分迅猛。据了解,目前国内彩电元器件的配套能力很强,除了CPU、彩电专用IC以外,彩电用电子元器件基本上都已实现国产化。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产元器件成本具有相当优势,但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性能、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国内彩电配套元器件产品中,一般产品的品种齐全,但高端产品缺乏,许多厂家只能生产技术水平一般的普通产品,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或工艺,如二、三极管的芯片制造,能生产的厂家就很少,高端产品如多数IC、精密度高且可靠性高的产品,大多仍需依靠进口或国内外资企业提供。

     北京依莱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国电子元器件网总经理王宇介绍说,及时有效地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系统不失为国内元器件企业明智的选择。但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国内供应商方面讲,对认证标准、跨国企业认证流程的不了解,风险管理、环境管理无法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产能不足等等原因使得他们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系统有一定难度。反过来,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讲,对我国元器件企业不甚了解,本地化的人力资源不足,认证周期漫长,缺乏公共采购平台等因素又制约了跨国公司的本地化采购。

    如何改变我国消费电子用元器件产业的现状?TCL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徐洪涛建议,国内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应该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改进设计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开发新的品种,提升各自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不仅要同国内的同行竞争,更要努力同国外的同行竞争,创造一流的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他说,国内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在已取得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在实际运作中,要始终高标准地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始终严格控制不合格品,防止或及时处置各类影响产品质量的突发事件,始终确保提供顾客优良的产品。此外,国内的各类整机制造企业应大力支持国内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尽可能采购和使用国内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加强各类信息反馈和沟通,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他还建议信息产业部等有关政府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和提升制造电子元器件用的电子材料、工模具、专用生产和检测装备的力度,尤其是发展包括半导体器件芯片开发和制造、高端元器件的开发和制造等,以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发展。

力争成为汽车制造商配套企业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用电子元件也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
汽车电子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电子相关的元器件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全球汽车电子业总市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7%。2005年世界平均每辆小轿车的电子装置占整车成本将增长到27.5%,2010年增长到35%。2002年全球汽车

抓住EMS本地化采购机遇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优惠政策的出台,良好的发展环境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使得世界各国的制造业纷纷向中国转移,而这些企业的本地化配套策略又为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潘爱华指出,EMS(电子制造服务商)是电子制造业最具潜力的行业之一,在去年《商业周刊》评比的“全球信息技术百强”中,EMS不仅首次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出现,而且8家入选的EMS厂商营业收入的总和已经超过了以微软为首的全球12家顶级软件公司的总收入,与25家全球顶级半导体厂商的总收入已相差不远。

EMS、ODM (原始设计制造商) 的发展为电子元器件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现代EMS服务开始涉及元器件的采购。EMS厂商会建议OEM(品牌制造商)该采用何种元器件才能让产品的成本下降。而且由于EMS厂商生产的产品数量众多,所使用的元器件的数量亦很多,因此在采购时可以和元器件供应商商议价格,以最优惠的价格买到所需元器件,这是很多整机厂商所不具备的优势。

    目前,EMS正在加大在亚洲的采购力度,尤其是在我国的采购力度,这些厂商希望通过本地化采购来降低生产成本。有数据表明,EMS公司今年花费在各地区的采购额将分别为:北美298亿美元,亚太地区(除日本)213亿美元,欧洲116亿美元,日本19亿美元。到2006年,EMS公司在亚太地区(除日本)的采购额将达到450亿美元,美洲38亿美元,欧洲153亿美元,日本30亿美元。

    据了解,全球主要的电子OEM都在我国设有机构,我国的供应商基础已经逐步建立起来,加之我国近几年对物流的重视,这些都会使我国的电子元器件企业受益。

努力满足消费电子产品的
更高要求
    以彩电、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生产企业对元器件厂商提出更高要求。
    我国彩电用电子元器件从上世纪80年代开展“彩电国产化”以来,发展十分迅猛。据了解,目前国内彩电元器件的配套能力很强,除了CPU、彩电专用IC以外,彩电用电子元器件基本上都已实现国产化。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国产元器件成本具有相当优势,但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在性能、产品一致性、可靠性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国内彩电配套元器件产品中,一般产品的品种齐全,但高端产品缺乏,许多厂家只能生产技术水平一般的普通产品,技术要求较高的产品或工艺,如二、三极管的芯片制造,能生产的厂家就很少,高端产品如多数IC、精密度高且可靠性高的产品,大多仍需依靠进口或国内外资企业提供。

     北京依莱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中国电子元器件网总经理王宇介绍说,及时有效地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系统不失为国内元器件企业明智的选择。但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不是一蹴而就的,从国内供应商方面讲,对认证标准、跨国企业认证流程的不了解,风险管理、环境管理无法满足跨国公司的要求,没有现代化的物流体系,产能不足等等原因使得他们进入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系统有一定难度。反过来,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讲,对我国元器件企业不甚了解,本地化的人力资源不足,认证周期漫长,缺乏公共采购平台等因素又制约了跨国公司的本地化采购。

    如何改变我国消费电子用元器件产业的现状?TCL多媒体电子事业本部研发中心副总工程师徐洪涛建议,国内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应该在已经取得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改进设计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开发新的品种,提升各自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不仅要同国内的同行竞争,更要努力同国外的同行竞争,创造一流的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他说,国内电子元器件制造厂商在已取得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上,在实际运作中,要始终高标准地保持质量管理体系运作的有效性和效率,始终严格控制不合格品,防止或及时处置各类影响产品质量的突发事件,始终确保提供顾客优良的产品。此外,国内的各类整机制造企业应大力支持国内电子元器件产业的发展,尽可能采购和使用国内生产的电子元器件,加强各类信息反馈和沟通,加强合作、共同发展。他还建议信息产业部等有关政府部门继续加大支持和提升制造电子元器件用的电子材料、工模具、专用生产和检测装备的力度,尤其是发展包括半导体器件芯片开发和制造、高端元器件的开发和制造等,以使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发展。

力争成为汽车制造商配套企业
    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汽车用电子元件也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
汽车电子在整个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汽车电子相关的元器件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全球汽车电子业总市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7%。2005年世界平均每辆小轿车的电子装置占整车成本将增长到27.5%,2010年增长到35%。2002年全球汽车

相关IC型号

热门点击

 

推荐技术资料

自制智能型ICL7135
    表头使ff11CL7135作为ADC,ICL7135是... [详细]
版权所有:51dzw.COM
深圳服务热线:13751165337  13692101218
粤ICP备09112631号-6(miitbeian.gov.cn)
公网安备44030402000607
深圳市碧威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付款方式


 复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