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飞波副局长谈我国移动及无线通信频率规划
发布时间:2007/8/29 0:00:00 访问次数:904
第五届中国(北京)IMT-2000移动通信国际论坛6月1日在北京召开,这也是IIR与中国通信学会第五次组织中国3G年会,据新浪科技在报道现场获悉,共有来自世界各地80家公司的500多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沃达丰、KDDI、美Sprint、和黄3G、韩国SK电讯、德O2等7家国际电信运营商以及来自3GPP、3GPP2、CDMA开发组和UMTS论坛等组织的专家。
以下为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副局长关于我国移动通信及无线通信的频率规划发言:
近年来,在技术、市场和无线移动应用业务的共同驱动下,信息产业特别是无线移动通信产业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2003年国内移动通信的用户数量发展跨越了一个重要交叉点,固定电话用户,到今年一季度为止,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达到2.9亿多,普及率达20.8%。中国移动市场规模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参考欧洲国家高达60%—70%、美国50%、日本60%、韩国70%、新加坡近80%的普及率以及我国台湾100%以上的普及率,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移动通信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根据2004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宏观发展目标到2004年将发展移动电话用户5200万户的移动电话普及率24.5%。据预测,到2005年将达到多3.5亿户,而超过上述数字的可能性极大。
业务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呼唤新的技术创新。作为融合了最新无线电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多种现代科研成果的平台,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电联制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标准并为其规定了使用频率,当前乃至今后若干年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无疑将是全球通信产业和信息产业领域中最为人们注目关心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相关业务的频率规划工作始终摆在信息产业部无线管理局的重要位置。在此我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工作信息,并期待社会各界提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一、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情况
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矿藏、森林、土地、河流等其它自然资源一样,属于重要的国家资源的关系国计民生许多方面。从世界范围来讲,无线电频率全人类共享的有限自然资源。作为我们对无线电频率资源进行规划管理的一项政府职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是由无线电频率资源在现代工业社会主义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技术已经广大应用于航天、通信、航空、交通、广电、气象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灵活之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手段,无线电通信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的结合,以及微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进一步推动无线电通信朝着数字化、宽带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等无线电新技术的新业务不断涌现、层出不穷。无线电技术、业务的发展,使本来就稀缺的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位置资源更趋紧张,对各国的无线电频率资源规划、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对无线电频率规划、管理工作一直都十分重视,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管制度。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无线电频率资源是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一定要集中管理。199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明确提出:“无线电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贯彻科学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律》该频率划分规定是参照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结合我国无线电技术应用的市场需求制定的,是我国使用无线电频率、从事无线电设备研制、生产、进口、销售、试验和设置使用的基础性和纲领性法规文件,要求社会各方面遵守执行,总的来看,我国的频率规划、无线电管理政策法规是适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好的保障和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有序开展,促进了从通信航天、气象乃至家用电器在内含有无线电技术的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全国共有各类无线电台站30余万个,1985年将近58万个,而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无线电台站260余万个(不含军队系统和手机用户),在用静止卫星15颗。截止今年3月底,我国的公众移动通信用户数已经达到2.9亿,拥有规模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
二、无线电频率资源的规划是无线电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回顾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电信业务特别是无线电移动通信始终是无线电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通信市场的业务需求和无线电技术创新相互促进,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通信技术。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互动作用加速进行,无线电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随着语音、数据和移动视频等通信业务出现和发展,通信产业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加态势。
从2001年底关闭全国模拟移动通信网!标
第五届中国(北京)IMT-2000移动通信国际论坛6月1日在北京召开,这也是IIR与中国通信学会第五次组织中国3G年会,据新浪科技在报道现场获悉,共有来自世界各地80家公司的500多名代表参会,其中包括沃达丰、KDDI、美Sprint、和黄3G、韩国SK电讯、德O2等7家国际电信运营商以及来自3GPP、3GPP2、CDMA开发组和UMTS论坛等组织的专家。
以下为信产部无线电管理局谢飞波副局长关于我国移动通信及无线通信的频率规划发言:
近年来,在技术、市场和无线移动应用业务的共同驱动下,信息产业特别是无线移动通信产业迅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2003年国内移动通信的用户数量发展跨越了一个重要交叉点,固定电话用户,到今年一季度为止,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已达到2.9亿多,普及率达20.8%。中国移动市场规模虽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参考欧洲国家高达60%—70%、美国50%、日本60%、韩国70%、新加坡近80%的普及率以及我国台湾100%以上的普及率,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移动通信市场仍然有巨大的增长潜力。根据2004年我国信息产业的宏观发展目标到2004年将发展移动电话用户5200万户的移动电话普及率24.5%。据预测,到2005年将达到多3.5亿户,而超过上述数字的可能性极大。
业务的发展、市场的需求,呼唤新的技术创新。作为融合了最新无线电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多种现代科研成果的平台,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电联制定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标准并为其规定了使用频率,当前乃至今后若干年内,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建设和投入使用无疑将是全球通信产业和信息产业领域中最为人们注目关心的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及其相关业务的频率规划工作始终摆在信息产业部无线管理局的重要位置。在此我非常乐意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工作信息,并期待社会各界提出积极的建设性的建议,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一、我国无线电频率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基本情况
无线电频率资源和矿藏、森林、土地、河流等其它自然资源一样,属于重要的国家资源的关系国计民生许多方面。从世界范围来讲,无线电频率全人类共享的有限自然资源。作为我们对无线电频率资源进行规划管理的一项政府职能,该项工作的重要性是由无线电频率资源在现代工业社会主义信息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电技术已经广大应用于航天、通信、航空、交通、广电、气象等国民经济多个领域,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种灵活之方便、快捷的信息沟通手段,无线电通信技术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融合,有线和无线通信方式的结合,以及微电子、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水平的日益提高,进一步推动无线电通信朝着数字化、宽带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卫星通信、数字集群通信等无线电新技术的新业务不断涌现、层出不穷。无线电技术、业务的发展,使本来就稀缺的无线电频率和卫星轨道位置资源更趋紧张,对各国的无线电频率资源规划、开发和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对无线电频率规划、管理工作一直都十分重视,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监管制度。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无线电频率资源是宝贵的国家战略资源,一定要集中管理。1993年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明确提出:“无线电管理实行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贯彻科学管理、促进发展的方针。”2002年,经国务院批准,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频率划分规律》该频率划分规定是参照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结合我国无线电技术应用的市场需求制定的,是我国使用无线电频率、从事无线电设备研制、生产、进口、销售、试验和设置使用的基础性和纲领性法规文件,要求社会各方面遵守执行,总的来看,我国的频率规划、无线电管理政策法规是适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较好的保障和各类无线电业务的有序开展,促进了从通信航天、气象乃至家用电器在内含有无线电技术的产业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全国共有各类无线电台站30余万个,1985年将近58万个,而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无线电台站260余万个(不含军队系统和手机用户),在用静止卫星15颗。截止今年3月底,我国的公众移动通信用户数已经达到2.9亿,拥有规模为世界第一大移动通信网。
二、无线电频率资源的规划是无线电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回顾无线电技术的发展,电信业务特别是无线电移动通信始终是无线电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通信市场的业务需求和无线电技术创新相互促进,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通信技术。从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互动作用加速进行,无线电移动通信网络覆盖达到前所未有的规模。随着语音、数据和移动视频等通信业务出现和发展,通信产业对无线电频率资源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加态势。
从2001年底关闭全国模拟移动通信网!标
上一篇:低成本高速差动放大器AD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