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结构及特性
发布时间:2015/7/5 17:45:52 访问次数:381
(1)开放式间隙避雷器
间隙避雷器的工作原理:DAC902E基于电弧放电技术,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击穿空气电弧在电极上进行放电。
优点:放电能力强、通流量大(可以达到lookA)、漏电流小、热稳定性好。
缺点:残压高、反应时间慢、存在续流。
工艺特点:由于金属电极在放电时承受较大电流,所以容易造成金属的升华,使放电腔内形成金属镀膜,影响避雷器的启动和正常使用。放电电极的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一些避雷器生产企业,电极的主要成务是钨金属的合金。
工程应用:该种结构的避雷器主要应用在电源系统中作为B级避雷器使用。但由于避雷器自身的原因容易引起火灾,避雷器动作后(飞出)脱离配电盘等事故。根据型号的不同,适合于各种配电制式。工程安装时一定要考虑安装距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
(2)密闭式间隙避雷器
一种多层石墨间隙避雷器,这种避雷器主要利用的是多层间隙连续放电,每层放电间隙相互绝缘,这种叠层技术不仅解决了续流问题,而且是逐层放电,无形中增大了产品自身的通流能力。
优点:放电电流大、测试最大50kA(实际测量值)、漏电流小、无续流、无电弧外泻、热稳定性好。
缺点:残压高、反应时间慢。
工艺特点:以石墨为主要材料,产品内采用全铜包被解决了避雷器在放电时的散热问题,不存在后续电流问题,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电弧的产生,且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比较,残压要低很多。
工程应用:该种避雷器应用在各种B、C类场合,与开放式间隙比较,不用考虑电弧问题。根据型号的不同,该种产品适合于各种配电制式。
(1)开放式间隙避雷器
间隙避雷器的工作原理:DAC902E基于电弧放电技术,当电极间的电压达到一定程度时,击穿空气电弧在电极上进行放电。
优点:放电能力强、通流量大(可以达到lookA)、漏电流小、热稳定性好。
缺点:残压高、反应时间慢、存在续流。
工艺特点:由于金属电极在放电时承受较大电流,所以容易造成金属的升华,使放电腔内形成金属镀膜,影响避雷器的启动和正常使用。放电电极的生产主要还是集中在国外一些避雷器生产企业,电极的主要成务是钨金属的合金。
工程应用:该种结构的避雷器主要应用在电源系统中作为B级避雷器使用。但由于避雷器自身的原因容易引起火灾,避雷器动作后(飞出)脱离配电盘等事故。根据型号的不同,适合于各种配电制式。工程安装时一定要考虑安装距离,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和事故。
(2)密闭式间隙避雷器
一种多层石墨间隙避雷器,这种避雷器主要利用的是多层间隙连续放电,每层放电间隙相互绝缘,这种叠层技术不仅解决了续流问题,而且是逐层放电,无形中增大了产品自身的通流能力。
优点:放电电流大、测试最大50kA(实际测量值)、漏电流小、无续流、无电弧外泻、热稳定性好。
缺点:残压高、反应时间慢。
工艺特点:以石墨为主要材料,产品内采用全铜包被解决了避雷器在放电时的散热问题,不存在后续电流问题,最大的特点是没有电弧的产生,且与开放式间隙避雷器比较,残压要低很多。
工程应用:该种避雷器应用在各种B、C类场合,与开放式间隙比较,不用考虑电弧问题。根据型号的不同,该种产品适合于各种配电制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