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福田区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发布时间:2008/5/24 0:00:00 访问次数:437
福田区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务要资源,向电子政务要效能。
数字福田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
在区级电子政务建设中,福田区率先实行一体化整合,率先建成首个区级机关协同办公系统,率先实行区政府网上采购,率先开通社区服务信息网,率先实现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率先建成首个区级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一连串的“率先”显示出福田区电子政务的创新精神和排头兵风范。在建设“数字福田”的过程中,福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自我服务与公共服务并重,坚持统一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在建设和谐福田和效益福田的进程中,“数字福田”拓宽了资源空间,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辖区环境,提升了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电子政务优化大环境
福田区委、区政府提出“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四大战略,数字福田工程围绕四大战略促进全区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使福田电子政务整体水平不断与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福田努力充当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排头兵。
福田政府在线网站建立后,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务动态建成的一级栏目包括:福田经济、精彩福田、政务公开、廉政之窗、区长信箱、福田信息、专题报道等。为了服务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网站设置了深圳cbd专题、投资政策、投资指南等。网站还设有英文版,由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定期发布,吸引了海外投资商。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入驻福田区的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达8家,许多海外投资商是通过登录福田政府在线网了解福田、投资福田。在政务公开方面,福田政府在线开辟了领导分工、政府公报、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任前公示、政府采购和公务员招聘等二级栏目,极大地促进了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进程。
福田区实施大文化战略,在“十五”期间建成了星罗棋布、快捷便利的公共文化设施,社区居民不出一公里就可以找到公共文化娱乐设施,被称之为“一公里文化圈”。2006年福田区文化局为了使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提高使用率,着手绘制了一张电子地图,其效果是打开福田政务网,找到福田文化设施地图,每点一个社区地点就可显示周边的文化馆、电影院、图书馆、体育娱乐场所等信息。而这张文化设施电子地图在福田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撑下建立起来的。同样以这一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福田区建起了人口信息电子地图。只要轻点鼠标,一个社区甚至一栋出租屋里有多少常住人口、多少流动人口等数字信息可即时显现。福田区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是一个展示层的应用基础平台。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各类城市管理、经济统计、辖区人口、辖区文化和体育健身设施等信息。
通过电子信息化建设,福田区营造一流的公共环境,提升了城区整体竞争力。在“十五”期间,区政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总投资达2亿元,全区所有中小学建成了千兆带宽的校园网,在编教师人手一机,生机比中学达8:1、小学达10:1,实现了资源共享,全体教师进行了电脑知识培训,87人取得国家一级网管员资格证书,全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全面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区域整体推进研究”和“跨越式教学”课题研究。福田区区域卫生资源信息系统是区政府为提高辖区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而建设的一个综合医疗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区属医院的医疗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加以共享,形成区域医疗数据共享中心,系统建设成后将会大大提高区属医院的业务管理水平。
提速电子政务开发软资源
福田区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整合形成资源优势,坚持统一规划和管理,打破部门界限和互设壁垒。福田区政府采购网原打算申请电信服务器办成社会独立网站,仅建网经费就需400万元,运行后每年还要向电信交服务器使用费。区计划局、财政局和区信息中心三方会诊该方案后,决定放弃独立建网方案,与区政务网实行服务器兼容共享,此举将建网费用减缩至65万元,且省去了每年的运行使用费。福田公安分局***大厅与区政务网兼容后,加快了对企业人员申请赴港澳通行证的身份确认问题。兼容前***人员要往返工商分局调阅企业登记资料,而兼容后,只要通过区政务网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跨部门查询,直接了解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
福田区政务网设立互联网主机托管中心,近年托管的网站包括福田区社区服务信息网、福田区禁毒网、福田区安全生产监督网等网站。这些网站均省去了各设门户、独立建网的托管费和运营费,并且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
福田区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和公众为核心,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全面推进“数字福田”建设。为了实现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福田区首先构建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区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此制定了“十五”和“十一五”的发展
福田区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向电子政务要资源,向电子政务要效能。
数字福田提升中心城区核心竞争力
在区级电子政务建设中,福田区率先实行一体化整合,率先建成首个区级机关协同办公系统,率先实行区政府网上采购,率先开通社区服务信息网,率先实现统计报表网上直报,率先建成首个区级数字化图书馆系统。
一连串的“率先”显示出福田区电子政务的创新精神和排头兵风范。在建设“数字福田”的过程中,福田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资源观,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自我服务与公共服务并重,坚持统一规划建设和资源共享。在建设和谐福田和效益福田的进程中,“数字福田”拓宽了资源空间,提高了行政效能,优化了辖区环境,提升了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
推进电子政务优化大环境
福田区委、区政府提出“大经济、大文化、大环境、大服务”四大战略,数字福田工程围绕四大战略促进全区党政机关工作效率和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使福田电子政务整体水平不断与国际化、现代化城市相适应,福田努力充当全市电子政务建设的排头兵。
福田政府在线网站建立后,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务动态建成的一级栏目包括:福田经济、精彩福田、政务公开、廉政之窗、区长信箱、福田信息、专题报道等。为了服务经济建设和招商引资,网站设置了深圳cbd专题、投资政策、投资指南等。网站还设有英文版,由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定期发布,吸引了海外投资商。在最近一年的时间里入驻福田区的世界500强投资项目达8家,许多海外投资商是通过登录福田政府在线网了解福田、投资福田。在政务公开方面,福田政府在线开辟了领导分工、政府公报、机构设置、人事任免、任前公示、政府采购和公务员招聘等二级栏目,极大地促进了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进程。
福田区实施大文化战略,在“十五”期间建成了星罗棋布、快捷便利的公共文化设施,社区居民不出一公里就可以找到公共文化娱乐设施,被称之为“一公里文化圈”。2006年福田区文化局为了使公共文化设施进一步提高使用率,着手绘制了一张电子地图,其效果是打开福田政务网,找到福田文化设施地图,每点一个社区地点就可显示周边的文化馆、电影院、图书馆、体育娱乐场所等信息。而这张文化设施电子地图在福田区地理信息系统平台的支撑下建立起来的。同样以这一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福田区建起了人口信息电子地图。只要轻点鼠标,一个社区甚至一栋出租屋里有多少常住人口、多少流动人口等数字信息可即时显现。福田区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是一个展示层的应用基础平台。通过电子地图的方式,可以直观地展示各类城市管理、经济统计、辖区人口、辖区文化和体育健身设施等信息。
通过电子信息化建设,福田区营造一流的公共环境,提升了城区整体竞争力。在“十五”期间,区政府在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总投资达2亿元,全区所有中小学建成了千兆带宽的校园网,在编教师人手一机,生机比中学达8:1、小学达10:1,实现了资源共享,全体教师进行了电脑知识培训,87人取得国家一级网管员资格证书,全部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平台,全面开展了“信息化应用区域整体推进研究”和“跨越式教学”课题研究。福田区区域卫生资源信息系统是区政府为提高辖区卫生事业发展水平、实现医疗资源共享而建设的一个综合医疗信息系统,该系统可以将区属医院的医疗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并加以共享,形成区域医疗数据共享中心,系统建设成后将会大大提高区属医院的业务管理水平。
提速电子政务开发软资源
福田区电子政务在建设过程中通过整合形成资源优势,坚持统一规划和管理,打破部门界限和互设壁垒。福田区政府采购网原打算申请电信服务器办成社会独立网站,仅建网经费就需400万元,运行后每年还要向电信交服务器使用费。区计划局、财政局和区信息中心三方会诊该方案后,决定放弃独立建网方案,与区政务网实行服务器兼容共享,此举将建网费用减缩至65万元,且省去了每年的运行使用费。福田公安分局***大厅与区政务网兼容后,加快了对企业人员申请赴港澳通行证的身份确认问题。兼容前***人员要往返工商分局调阅企业登记资料,而兼容后,只要通过区政务网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跨部门查询,直接了解企业的工商登记信息。
福田区政务网设立互联网主机托管中心,近年托管的网站包括福田区社区服务信息网、福田区禁毒网、福田区安全生产监督网等网站。这些网站均省去了各设门户、独立建网的托管费和运营费,并且提高了网络运行的安全系数。
福田区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和公众为核心,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全面推进“数字福田”建设。为了实现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福田区首先构建系统整合和资源共享的基础平台。区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此制定了“十五”和“十一五”的发展
上一篇:厦门半导体照明“点亮”神州